【原创】谁来告慰车轮下的亡魂?
(2010-04-19 14:07:12)
标签:
车轮亡魂交通事故行人杂谈 |
分类: 一家之言 |
前几天,单位一位同事车祸身亡。据说,该同事在外吃过午饭骑电动车回家,喝过酒的他边骑车边打电话,在和一辆拉水泥的载重车相遇时,被路边上堆满建筑用的石子滑了一下,钻进了大载重车的车轮之下,当场毙命。他的突然离去让我感到无限吃惊和悲痛,在吃惊和悲痛之余让我想起另外一桩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这桩重大交通事故至今让我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不寒而栗。
春节前夕,我到一小县城办事,晚上途径县城一条还是比较繁华的街道,“咣”的一声巨响,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一辆黑色的小车慌慌张张的调头,撞翻了路边的栏杆,然后猛地一拐,还未等我反应过来怎么回事,路边的行人纷纷四处躲藏,这辆黑色的小车从我身旁的人行道上疾驰而过,如果不是我躲闪的快,我的遭遇恐怕不是死也是伤。
“快看,撞人了。”
“两个,女的。”
“唉呀!撞飞了,真惨!”
不好,车祸。
惊魂未定的我看着行人蜂拥似的涌过,听到行人七嘴八舌的惊叫和呼声,我心一沉,不自主的也围上前去。只见两名女子毫无声息躺在马路的快车道的边沿,相隔十多米,血流一地,由于天黑,路灯的灯光微弱,我虽未看清楚两名女子当时是生是死,但其中一女子腿部微微的抽动足可以证明她应该还有生的迹象。我看看周围围观的群众,他们绝大多数只是七嘴八舌的站在人行道上观看,做着“阿Q正传”里的看客,于是,我拨打了三次120,前两次无人接听,谢天谢地,第三次通了,但是对方嫌我这边声音吵杂听不清挂掉了,接着,我又拨打了110,无人接听,接着,我又拨打110,还是无人接听,在出事后的20多分钟内,我一共打了四次110,均无人接听,我的心开始焦急,生命有可能在时间的无限制的拖延中消失。
正在人们焦急的等待,正在我暗叹“120急救怎么还不来?警察是干什么吃的?”时,又一辆小车疾驰而来,又把那名毫无声息的重伤者压在车轮下。
“这下完了,这女子必死无疑。”
人群中又是一阵躁动,又是一阵惊呼,又是一阵议论,好在这名司机没有仓皇逃跑,而是留在了现场。
120终于来了,事故十分钟的时候,其中一名女子已经死亡,我不忍心在看下去,悄悄的走了,至于警察什么时候到的现场我就不得而知了。据说,另一名女子也在当天夜里死在了医院,两名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近几年来,我生活的小城市(包括周围临近的城市农村)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交通事故也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最大隐形杀手之一,肇事逃逸也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此,我想对频发的交通事故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和感慨。
一,酒后驾驶。酒后驾驶是近几年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满口酒气的司机大有人在。上述事件一中的我单位同事,如果不是酒后边骑电动车边接打电话,也不会不小心葬身车轮之下;上述事件二中的肇事司机听说也是酒后开车,并且是无证驾车(只是听说而已,不可对号入座。),真可谓是拿人的生命开玩笑。
二,肇事逃逸。如果说交通事故在某种程度上不可控制,不能避免,属于无意的过失,但是,肇事逃逸,就是有意的行为,这已经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而且已经上升到了法律的范畴。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任何人没有权利无缘无故剥夺一个人生的权利,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司机应该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地抢救措施,而不是为了逃避责任采取逃逸的自私行为,从而使还有生还的生命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并且还会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即损人又不利己。
三,行人抢道。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在一瞬间,是人们不可预料的。交通事故有时不仅仅是司机的错,行人抢道也是一大隐患。上述事故二中的两名女子如果不是在路灯昏暗的晚上,骑车走在快车道上,恐怕就没有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惨死在车轮之下之说。在现实生活中,行人不服从交通规则抢红灯、逆向、抢走快车道的司空见惯,交警有时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道路堵塞。道路堵塞致使行人车辆不得不穿插行走一起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道路堵塞一是在城市里街道上小摊小贩占道经营,二是道路上甚至是城市的街道上堆放东西,比如说建筑用的石子、沙子,楼板,还有农民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等等。
五,部分部门的失职。比如说小商小贩在街道上占道经营是不是城管上的失职,当然城管也有城管的难处;比如道路上甚至街道上堆放的沙子、水泥、石子,还有在粮食收打季节,农民在公路上打场晒粮,是不是也是某个部门的检查不严而造成的失职,虽说在车祸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会进行“亡羊补牢”,但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的“亡羊补牢”显然有点牵强;比如说在事故发生后,120急救中心的及时出诊,很多奄奄一息的生命也许会得到挽救而不至于命丧黄泉,更不会造成太多人的伤痛;比如说事故发生后,群众拨打110报警(据我所知,110警报中心应该是24小时不间断值班,发生无人接听电话的现象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警察迅速出警,及时维持车祸现场秩序,就不会发生我上述事件二中一女重伤者再次被车轮碾压而失去被抢救的可能......
六,多数群众的麻木。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看客出现了,就好比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大树,在一人遇到困难,棵棵树木都只是静静地围观,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得人少之又少,大概是每个人都怕惹祸上身,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宗旨,这是全民素质的问题,应该是社会的问题,最起码应该是某个地方的风气问题。
车祸过去了,人们对车祸的谈论日趋告一段落,但是死者的灵魂在天国是否得到安息?有谁能为车轮下的亡灵来买单?有谁能来告慰车轮下的亡魂?难道仅仅是对肇事司机的严惩吗?我认为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全民的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献爱心活动,势在必行,毕竟我们的社会需要全民大众共同的爱心,共同的和谐来营造我们的美丽家园;再者,部分部门在日常工作的管理中,是不是也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对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到一丝不苟,尽可能减少损失和伤害,或者说把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逝者已去,生者思考,减少悲剧的发生,愿逝者的灵魂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