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间隔”的数学问题

(2011-11-04 16:23:3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

今天在进行圆周长练习时,出现了一道应用题跟“间隔”有关。

例: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5m,要用多长的粗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如果每隔2m装一根木桩,大约要装多少根木桩?

   这道应用题出现的“间隔问题”,让我想起今年9月份去太原听名师贲友林讲的一课《找规律》。贲老师这节课的找规律就体现了“间隔问题”的规律。贲老师利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同学由浅入深地发现“间隔问题的规律”。贲老师用“图形——实物——间隔”这样的环节让学生逐渐学习。这节课让我对贲老师的独特设计印象深刻,他用“一一对应”很好地使学生掌握了间隔问题。

   想到了贲老师的这节课,针对这道应用题中出现的“间隔问题”,我也采用了“一一对应”的教学思想去教学。首先这个牛栏是个圆形,让学生发现在圆形中“一个木桩一个间隔”这样对应,得到的结论是木桩数和间隔数相等。(属于一端种一端不种的植树问题情况。)又想到“圆形中出现间隔问题”这样的规律,作为数学常识学生应该记住。

    由这道题中的“间隔问题”,让我想到“植树问题中间隔数和树苗数的关系”应怎样处理比较好。我想通过“一一对应”理解一定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两端都种”就用“一棵树苗对应一个间隔”发现树苗数比间隔数多一。这样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