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理想中的学生家长

(2012-08-09 15:47:44)
标签:

少儿

手机短信

沟通

北大

赏识教育

分类: 心灵书签——随笔

    在我的手机里,一直存着同一位家长不同时期发的三则手机短信。几次整理手机短信,清理内存,都不忍删去,因为对我而言这三则手机短信是一种提醒,是一种鞭策,更能引起我深深的思索给我以启示。

    “王老师,你好。我是李*的妈妈,孩子们考试完毕,感谢你以阳光的心态去安慰和鼓励孩子,相信孩子在您的栽培下,手可摘星辰。”

    这则手机短信的时间是2009年10月22日。那时候,孩子们刚刚升入高一,刚刚进行了第一次阶段考试,可能是李*还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和压力,也可能是短时间内还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之,在这次考试中发挥的不太如意。李*的妈妈并没有像其它学生家长那样,着急的找老师分析原因,骂自己孩子不努力等等,而是用这种温婉的方式和老师沟通,提醒老师不要忽略自己的小孩,感谢老师给小孩以鼓励。作为老师,家长的这种沟通是我们容易接受的,这既不是狂风暴雨式的找原因订目标式的压迫,也不是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式的懈怠,这是建立在对老师和孩子充分信任基础上的沟通。这种随风潜入夜式的沟通,可以使老师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可以使学生在关爱宽容的心境下尽快适应高中的节奏踩上高中的步点。真可谓是“三赢”。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全正确的,赏识教育是把批评赞美化了。爱是教育的根源和基础,王老师用爱心和耐心去教育孩子,哪怕是用温暖的手轻轻拍一下她的头,她就会感到一只阳光的手去温暖了她的内心,她会更加自信,奋发去完成自己未来美好的蓝图。李*的妈妈于北大分享”

    这则手机短信的时间是2010年11月23日。收到这则手机短信,我很惊诧,很好奇她为什么在北大?就给她回复了一则短信寻问。她回复告诉我,她在北大参加一个企业家的培训学习。这真得不能不让人佩服。佩服不是因为她去北大学习,而是她的学习意识。李*曾告诉过我,她妈妈没上过多少学,为了生活远离家乡来到我们这个小城市打拼,现在正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企业。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这第一任老师给孩子当得怎么样呢?因为是高中老师,我和高中学生的家长接触的比较多。我接触到的父母,他们脸上显露的是无奈和不解,嘴上说的更多的是“教不了孩子”、“管不住孩子”、“和孩子无法沟通”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无奈和不解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一点,孩子尤其是高中的学生可能不是“管”和“教”,而是需要“榜样”。在这一过程中,父母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是不应该事实上缺席的。如果父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孩子也一定是一个珍惜书的人;如果父母是一个乐观大度的人,孩子也一定会是一个有容人之量能理解人的人;如果父母是一个敬业爱岗的人,孩子也一定会是一个有责任心勇于担当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不可替换的榜样,应该是一辈子的,是不应该随着孩子年龄渐长而渐渐缺席。

    “王老师,你好。感谢您三年来对孩子们的亲切关怀与教导,今天孩子录取与王老师付出的汗水是分不开的。通过孩子我们相识,您在我们父母心中更多的是敬畏。我们与孩子都有同感。三年高中生活是孩子人生道路最美好的里程碑。李*的妈妈敬上”

    这则手机短信的时间是2012年7月28日。这是李*在查到自己被报考学校的专业录取后,第一时间她妈妈给我发过来的。接到手机短信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在教师被视为“眼镜蛇”日渐丑陋化的今天,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和家长相处?是接过家长递过来的红包,脸不红心不跳了,还是?是面对家长取悦谄媚的笑容无动于衷,还是?是一成不变地用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更长时间以前和家长相处的方式和现在的家长相处,还是?等等。这一个又一个的“还是”像一块又一块的石头压在了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心上,拷问着我们为师者的灵魂和道德,也在提醒着我们如何当好这个老师。

    当然,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可避免的一定会是一名家长?那么,什么样的家长才是我们理想中的家长呢?我理想中的家长是不世故不世俗的,是爱学习求上进的;我理想中的家长是懂得爱,善于爱,不断提升自己爱的能力的;我理想中的家长是善沟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我理想中的家长是尊重教育,尊重老师,尊重自己,尊重孩子的;我理想中的家长是从人格上、从精神上、从践行上都能称得起孩子榜样的。

    但愿身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既能是一名合格的家长,又能是一名合格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