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做了11年的潘阿姨,近日由于健康原因而与我们惜别,在做工资结算时,她竟掏出7320元,说是这些年帮我们买菜时积攒下来的,必须归还给东家。出乎意料之余,唯有感动不已。”上海滩网友“junya”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我们很感动,感动于“潘阿姨是个好人”;我们很感叹,感叹“百姓中还是好人多”。
论身份,潘阿姨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钟点工,并不是“junya”家庭的一份子,并没有承担着为家庭“节省”的义务。
论再教育,潘阿姨也没有接受主家一个接一个会议的提醒、告诫、警示,可潘阿姨却自觉自愿地做了,并且一做就是11年。
论结局,潘阿姨辞职不做了,即使不拿出这7320元,主家也不会有任何的不痛快,因为“junya”一家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笔钱的存在,但潘阿姨却义无返顾地拿了出来。
我们在感动、感叹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引发我们深深的反思:究竟是什么支撑着潘11年如一日地为主家节省,并且最后一刻在主家根本不知有这笔钱的情况下将钱交给主家?善良、诚信、将主家当成自家一样去过日子……
那这交出的7320元又照出了我们怎样的缺失呢?
古人讲: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潘阿姨是在替他人操持一个家,在给他人过日子,那么我们的国家、省、市、区、乡、村各级官员呢?难道不也是在过日子吗?
为官一任,我们的官员又精打细算地为这一方土地做了多少实事?是大兴土木让任职的这一方土地负债累累,还是绿色环保地让这一方土地红利翻翻?在我们的各级官员卸任之时,是主动交出不属于自己的钱和物,还是心存侥幸地将这些带走?我们的各级官员是不用监督就自觉自愿地为任职的地方过好这一份光景,还是明知有监督还要往自己怀里划拉?
7320元,在照亮人性的光芒,使我们感到温暖的同时,更应引起我们常常会反思:反思我们的缺失,反思我们的“羞辱”。
“
喂,对,说你了,意识到羞耻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