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后学生的“泼水事件”看当下教育的缺失
2011年1月15日,星期六,在我即将上第五课时,班里一个学生找我,请求换宿舍,我说问他为什么要换。他说也不因为什么。因为我着急上课,也就没太放在心上。星期六下午,学生就放假回家了。2011年1月16日,星期日,学生返校后,我就去班里找这位请求换宿舍的同学,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再次问他为什么要换宿舍。他说,宿舍其它同学给他床上泼水,床铺都湿了,没办法睡,也不想回宿舍,所以请求换宿舍。为了避免偏听偏信,我叫这位同学先回教室,又叫宿舍其它成员了解情况。通过向双方了解情况,我大致了解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了解清了双方的矛盾。
宿舍成员嫌这位被泼水的同学:1、上课总是抢着回答问题,有时其它同学还没反应过来。2、下了晚自习不能立刻回宿舍,还要在教室学习,到快熄灯了才回宿舍,才开始洗漱,影响其它人休息。3、早上起床的时间较早,且动作太大,影响宿舍舍友休息。这位被泼水的同学嫌其它舍友:1、晚上宿舍熄灯了,还在说闲话,而这位同学对他们所说的内容不感兴趣。2、中午休息,宿舍其它人仍然在说闲话,该同学不能很好休息。
这本来是每个住过校的人都可能或者说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发生矛盾,双方本应该很好的沟通或者找我帮助,双方协调很好的解决问题。但是,双方却没能及时地采取正当的途径解决问题,而是都在等待,都在等着对方退让。而双方又各不退让,结果就是,宿舍其它同学将洗漱水泼到了这位同学的床板上,洒到了床铺上。
事情虽小,但窥一斑而见全豹,却部分地反映出了当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缺失。
1、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在地受到家长的影响。这批93年出生的学生,基本上都出生在物质条件更加宽裕的家庭中。家长们在为孩子们提供充裕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却部分地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正确引导。这批1993年出生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具有更加明显的特征:⑴更有个性、更有表现欲。⑵比较“独”,不善于与人合作与分享。⑶不能换位思考,不能很好与人沟通。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每个独生子女在家人眼中都是宝,这个宝与其它的宝发生矛盾时,父母的处理方式与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的价值判断和处理矛盾的方式和态度。作为独生子女们的父母,孩子一旦与同龄人发生了矛盾,不应该一味地包庇,而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尤其是同龄人沟通、分享,并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一味宽容,一味包庇并不是真正的爱,只有从小就给孩子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教给孩子宽容、分享、分担、沟通才是真正健康的教育,才是真正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
2、社会教育:
社会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又是无处不在的。当社会中人与人发生矛盾时,如果不是通过正常的途径解决,而是通过打架、报复等途径来解决,就会对孩子产生潜在的影响。这种潜在的影响会使人格、行为尚未定型的孩子们一旦遇到似曾相识的情况就会“模仿”式的行动起来。这种尚不能预测“模仿”带来的危害性的行为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候这种影响是毁灭性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成人世界,做事情时,一定要考虑到对孩子们的潜在影响,因为这种影响关系到我们每一人的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
3、学校教育:
进入高中,尤其是进入寄宿高中后,学校便成了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的场所。现阶段的学校教育虽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关注的仍然不够,仍然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胜过关注学生的心理困扰、人际交往困惑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尤其是农村来的学生,在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预设一下高中寄宿生活可能会遇到的困惑时,这些人际交往、心理失衡、学业压力等方面的困惑便“主动”地找上了他们。遇到这些麻烦事,学生虽已是高中生,但还比较腼腆,不会和老师、宿友主动及时的沟通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能够及时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惑,使学生能够以轻松心态健康地去生活学习,去拥抱美好的人生。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三维一体的,共同构建着孩子的教育时空,这三维中的任何一维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潜在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家庭、社会、学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任何一维都不能够缺位,都力求给孩子正面的、积极的引导。这样,在“三维”教育影响下的孩子才是人格健全、心态阳光、积极上进的人,他们的下一代才能够是更加人格健全、更加心态阳光、更加积极上进的人。到那时,我们的教育时空才能够真正的是阳光明媚的、和谐自然的。
我们期待着,期待着那一天能够像阳光一样早一点照进我们学生的心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