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2009-08-10 23:29:36)
标签:
经典阅读人文素养语文悖论教育 |
分类: 银瓶乍破——教学 |
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而笔者认为,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如下两种悖论:
悖论一:过于偏重工具性应用,忽略人文性教育。
悖论二:扭曲语文的人文性。
笔者写这篇文章就是抱着探索的目的,和同行来一起尝试寻找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最佳契合点。
无庸讳言,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并非篇篇精彩,很有必要补充一些其它好版本的精品文章,如严凌君自编的教材,华东师大版的教材等。教师应精讲精品文章,和学生共同思考我们应该从这类型文章中吸收些什么?应该如何品读这类型经典?
经典,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某一领域的一个高度,是当时思想智慧的结晶。流传于今的传世经典更是经历了时间长河的冲洗考验,优胜劣汰才得以被保留下来。“得法于课内,收获于课外。”笔者鼓励学生阅读经典,鼓励读、思、写、用相结合的立体式阅读。
读:就是读原版的经典名著,不论是文学的、史学的、哲学的、还是心理学的、理学的,而尽可能的不要进行“文化快餐”或“图解名著”式阅读。
思:就是要求学生将读书和思考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为读书而读书。提倡每人每学期精读一部经典名著,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进行研究性阅读,尽可能的找资料,读通读懂一部经典著作。
写:就是平时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阅读经典的点滴体会,学期末时,再以书面的形式将平时的点滴体会整理成文,写出自己或小组阅读的思想结晶,供全班交流。“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就是两种思想。”
用:将自己吸收的思想内化,酝酿后变为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做一个有思想的人。长期的积累,相信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也能够写出有文化品味、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是一种慢功夫,又是一种随风潜入夜式的浸润,这种读、思、写、用相结合的立体式阅读,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中品出语文的乐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