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2015-05-19 15:17:37)

法国法郎属于一眼就能从众多纸钞中区分出来的纸币,这是很多国家纸钞所不具备的,它特有的油画风格票面着实吸引了不少藏友的目光,其实它的独特之处还远不止绘画风格这一项,它传达出的防伪理念、印制工艺、特有纸张、人像雕刻方式等等多方面的与众不同更加耐人寻味。特殊性与独创性都是纸钞难以被仿制的关键要素,而法国法郎无疑是这两方面的佼佼者!

10法郎“柏辽兹”

http://s4/bmiddle/001KXy0hzy6So8Dm9hh13&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正面:法国作曲家埃克多·柏辽兹 Hector Berlioz1803-1869在巴黎荣军院内指挥http://s16/bmiddle/001KXy0hzy6So8E34D5ef&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背面:法国作曲家埃克多·柏辽兹,背景是位于罗马的美第奇别墅,规格:140*75MM

“柏辽兹”是法国“高乃依版”向“帕斯卡版”过渡的第一张,其票面设计一改写实风格,进而向写意方向转变。国外法属爱好者将其划归“高乃依版”并称其为“改值法郎”,本人认为从设计风格上还是应归于这版,毕竟它们的设计师是同一个人。面值只有10法郎的“柏辽兹”,票幅并不小,和20法郎的“德彪西”票幅一致,而且绘画相比20法郎更加细致,色彩深浅变化丰富,只可惜是双面平印,否则必是法郎中的精品!

20法郎“德彪西”

http://s16/mw690/001KXy0hzy6So8Vl0Bxff&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正面:法国作曲家 德彪西,背景为海边景色

http://s13/mw690/001KXy0hzy6So8Xvikkec&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背面:法国作曲家 德彪西,规格:140*75MM

“德彪西”是本人收藏的第一张法国法郎,当时只觉得除纸张有些特点以外别无亮点,特别是其双面平印的画面更让人提不起精神,它的出现至于使我对法国法郎都失去了信心,这种情况一直到拥有了“伏尔泰”才彻底改变。特别是系统的了解了法郎以后它中间的奥妙也越发令人着迷了,所以单凭一张低值钞就评述一个国家的纸钞水平难免会被第一印象所迷惑。20法郎是目前比较多见的品种,尤以1997年版最多。但这版相比八几年的早期版本明显存在印刷水平下降的现象,票面颜色感和票面层次感缩水严重。有实力的藏友重点可以关注早期版本。

50法郎“拉图尔”

http://s1/bmiddle/001KXy0hzy6So932RuE40&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正面:法国洛可可派男肖像画画家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 Maurice Quentin de La Tour 1704-1788。背景是位于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花园

http://s3/bmiddle/001KXy0hzy6So95xi7M52&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背面:法国洛可可派男肖像画画家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背景是圣昆廷市政厅。规格:150*80MM

http://s15/small/001KXy0hzy6So9faI1w8e&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法国肖像画家 拉图尔 (1704-1788)

拉图尔是法国18世纪最成功的肖像画大师,他笔下人物栩栩如生,性格突出,他是当时最为人所模仿的画家,他曾为哲学家卢梭、伏尔泰、还有国王路易十五等人作画,他1746年入选法兰西科学院,1750年担任御用画师,享年84岁。

从50法郎的“拉图尔”开始,钞票正面提升为凹版印刷,背面则仍为平印,正反面虽同属一人,但平凹印产生的视觉效果却大相径庭,正面的人像效果明显好于背面。正面人物雕刻也一改上版中的“工笔”手法,大量采用‍线纹的方式刻画人物,人像的轮廓及明暗变化都由线纹构成。人像也进一步放大,这种线纹构图、大头人像等设计思路也代表了当时世界纸钞‍发展的方向。

http://s6/small/001KXy0hzy6So9ouO4535&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这版法郎从雕刻角度很难说两版之间那个更强,因为艺术表现形式完全变化了,但这版存在的几个方面的明显退步。其中之一就是颜色使用流于平淡。当然平淡也是一种风格,但颜色复杂程度的降低,直接导致的是艺术鉴赏力的下降,从工艺角度来说也是难度降低的一种表现,原有的三至四色的复杂变化只剩下两三色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颜色运用中的多变化、多交织的情况变成了规律化的展现,这种变化这对于仿制难度是不是也存在降低的情况呢,看来要进一步考证。

100法郎“德拉克洛瓦”

http://s4/mw690/001KXy0hzy6So9trIoX93&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正面: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 Eugene Delacroix 1798-1863的自画像,背景是他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http://s5/mw690/001KXy0hzy6So9uvngw24&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背面: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背景是他菲尔斯腾贝格的画室.规格:160*85MM

http://s14/small/001KXy0hzy6So9zhQol3d&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法国画家 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

印象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法国‍浪漫主义画派领袖。德拉克洛瓦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威尼斯画派及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成就,用色独到,善于把各种构图要素和谐的统一在细节当中,使作品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他的成就使得雷诺阿、莫奈、塞尚、高更、梵高等后代画家不得不使用象征和抽象的手法才能逾越浪漫主义绘画的极限。

1824年,他在巴黎展出巨幅油画《希阿岛的屠杀》,1825年到伦敦,1827年-1832年创作出《萨丹纳帕路斯之死》(1827)、《普瓦捷之战》(1830)、《南锡之战》(1831)等一系列名作。1832年在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和摩洛哥的旅行印象使他创作出像《阿尔及尔妇女》(1834)、《丹吉尔的狂热信徒》(1838)和《犹太人的婚礼》(1839)这样色彩绚丽的作品。在《塔耶保之战》和《十字架占领君士坦丁堡》中把历史、神话、哲学、宗教及人们的苦难高度和谐的融为一体。德拉克洛瓦是法国人民的骄傲,他的大部分作品被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专为保存他的作品辟出好几间展室。

http://s15/small/001KXy0hzy6So9GdyuG0e&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画家将他本人也画到作品里面,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手中紧握长枪的即是德拉克洛瓦本人。

100法郎开始,这版法郎似乎有点渐入佳境的味道,德拉克洛瓦的人像雕刻很好的还原了自画像中的效果,画家的神韵也得以体现,这种以线条勾勒人物本身是需要极高的艺术造诣,能用这种雕刻技法达到顶级画家描绘出的某种意境是非常值得钦佩的。

“德拉克洛瓦”是这版法郎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张,特别是右侧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它的知名度不亚于画家本身,画中“女神”的装束和手擎的三色旗更是具备相当的吸引力与代表性。因此,要收藏每个国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纸钞,这张100法郎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品种。

http://s4/small/001KXy0hzy6So9K8atRe3&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人像右侧的绘画由手工雕刻凹印完成,雕刻由精细线纹构成,“女神”面部略显生硬。

200法郎“孟德斯鸠”

http://s7/bmiddle/001KXy0hzy6So9PxnVk46&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正面: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Charles Baron de Montesquieu

http://s14/mw690/001KXy0hzy6So9Rz2nHdd&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背面:孟德斯鸠,背景是孟德斯鸠的出生地—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德城堡。规格:172*92MM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世家,就读于朱理学院和波尔多大学,毕业后当律师,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1748年在日内瓦出版享誉世界的政治和法律巨著《论法的精神》,不到两年印行22版,并被译成多种外文。他认为,共和政体基于道德,君主政体基于荣誉,专职政体基于恐怖。他指出:政权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认为必须将它们分授给不同的个人或团体独立行使、相互制衡、才能最有效的促进自由。他三权分立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

同为“帕斯卡”版法郎,200法郎却展现出了与其他面值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风格,这种差异变化反倒成为这版法郎的看点之一。它与其他面值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票面全部由内容丰富且“奢华”的底纹覆盖,而其他面值只有“寒酸”的背景建筑或绘画为衬托,比如:200法郎正面左边是代表法律形象和象征正义与科学的盾形纹章,上面的法文译为“法的精神”。由太阳、月桂树枝、斧标、头盔、里拉琴和带翼蛇杖组成的底纹象征着孟德斯鸠的著作及其思想的生命力。背面左边是苏拉的雕像,象征孟德斯鸠的名作《苏拉与欧克拉底的对话》右边是他出生的拉布雷德城堡。而其他面值单一的背景显然与200法郎存在风格上的较大差异。

http://s12/small/001KXy0hzy6So9Zhiwb3b&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200法郎正面除人像雕刻以外的两处凹印部分(上两图黑色部分)

二是200法郎的雕刻方式仍然采用了“高乃依版”的写实雕刻方式,与其他面值的线纹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本人非常喜欢“高乃依版”写实的雕刻风格,所以对这张200法郎也是格外偏爱,其人像雕刻的细腻程度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三是色彩运用多样而繁杂,色彩斑斓,这些特点与“高乃依版”是何等相似。

为什么会产生同版不同风格的纸钞呢?答案也许很简单,那就是200法郎由参与过“高乃依版”部分券别设计的Lambert.P大师设计,而“帕斯卡”版绝大多数都是由Fontanarosa.L设计师设计的。因此,在不同设计师的不同设计思路下出现不同风格的作品再正常不过了。但追求布局完整性、内容相对统一的纸钞设计中,不同券别间出现较大风格差异的现象算正常吗?难道是一种新的尝试?还是不得不请“老大师”继续发挥预热?均不得而知,但法郎从设计到印制再到防伪的实现必定有一番深入的不为人所知的内容存在,这也为聘请外国大师操刀“最后法郎”的设计埋下了伏笔!

http://s6/small/001KXy0hzy6SoaaEF0Nf5&690 《法国法郎赏析》" TITLE="#印钞造币#  《法国法郎赏析》" />

200法郎水印明显好于前两个面值

说到偌大法国外请瑞士人来设计本国纸币的问题,这版似乎隐约找出点答案:一般情况下,新版要相对于旧版有较大幅度防伪升级,而这版相对于“高乃依版”,并没有添加更新的防伪措施,防伪手段依然是凹胶套印、双面对印等原有工艺,纸张没有太大变化,水印略有提高。色彩方面也趋于平淡。上述看来,法国在纸钞设计与防伪技术升级两方面的确遇到一些问题,甚至有种江郎才尽之感,聘请“洋人”似乎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这版写意风格的法郎依然是传统法郎的一种延续,某种程度上说,这版法国法郎成为“纯法郎”风格的终结篇,因此,收藏“帕斯卡”版法郎也被赋予了另一番意义!

 

(资料来源:中国印钞造币   文中观点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