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聚会聊天,饭桌上就聊到了宝宝早期教育的问题,其中一位朋友,女儿只有3岁多,但早期教育支出已经达到了5万多元:早教班一周一次,花费2多万元;钢琴课等特长班2万多……等等。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各种学习班的开销陡然增加了起来……我们感叹不已,感觉现在家长在宝宝教育上尤其是早期教育上的投入真是“不遗余力”。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正确选择早教,怎样正确看待早教的投入和产出呢?

其实目前很多家庭认为早期教育的投入较大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家长盲目选择早教,无形增加了支出负担;
2、幼儿教育机构赚取一定利润;
3、部分专业性的早教机构收费较高。
其实宝宝的早期教育并非投入越多,效果就越好,没有任何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家长是否应该好好考虑选择怎样的早期机构,应该怎样因地制宜处理好宝宝早期教育的问题呢?
我并不赞成家长盲目投入大量早教费用。早教不是万能,也并非学习钢琴和识字那么简单。早教更重要的是潜能开发,家长与宝宝的交流、互动和体验。其中家长参与的程度和深度才是早教成功与否的关键。毕竟家长是宝宝的启蒙老师,家长要把在早教课程中的知识点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对宝宝进行真正的早期教育。
我遇到过很多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通过早期教育变成超常儿童,比如认识很多字,比如会说流利的英语等等,这种思想很普遍,但却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早期教育的核心理念首要的是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引导宝宝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应过度强调技能、技巧,并非要培养宝宝成为“超人、另类”。
我以前的博文阐述过,人类80%大脑发育是在3岁之前完成,婴幼儿某种行为、能力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发展最快也最易受影响,之后的学习想要达到最好水平就会很艰难。因此婴幼儿时期是各种潜能开发最关键的时期,也是进行合理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机。早教核心内容就是为宝宝在方面提供“营养”丰富、目的明确的教育环境,其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很多家长通过自己的喜好想当然或是受从众心理影响,选择自以为更适合宝宝的早教机构,其实只是强迫宝宝来适应早期教育,违反了宝宝的感受和心理情绪,这样的早教就失去了意义。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总会以对宝宝有没有意义、划不划算来反复盘算,希望得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患得患失,拼命地要求宝宝上课一定要认真,希望宝宝上完一节课就能学到许多东西,却完全忽略了宝宝的感受。
我相信更多的家长选择给宝宝上早教课,是为了让宝宝得到全面的发展,让他们在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和建立安全感、信任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探索和独立思考等等。
所以说,早期教育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家长应该投入最大的精力;需要家长倾注全部关心,仔细观察宝宝的活动,捕捉宝宝的每一敏感阶段并悉心培育;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倾注全部爱心,精确体察宝宝的身心需要,让他们在安全、自由、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成长。
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专门从事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机构,家长可以从系统性、专业性、阶段性等几个方面着手,给宝宝找个适合的早教机构,并同宝宝一起接受正规的早教训练。
我们的口号是“轻轻松松开展早教,点点滴滴为人师表,投入产出自然高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