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约从1岁半开始,他们的嫉妒心理就开始有明显而具体的表现了。这种嫉妒会体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有时在家里,有时在幼儿园......孩子嫉妒与大人嫉妒有所不同,主要区别是孩子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大人在非常嫉妒时还会尽量忍受;孩子却直接地表露情感,根本不考虑后果。因此教会孩子学会宽容,可以使其终身受益。
对于嫉妒心的成因,源头极有可能与母亲的言行有关。当母亲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孩子身上,宝宝就会攻击别的孩子以发泄嫉妒。例如,当母亲去抱别家的孩子时,宝宝就会很快地跑过去,叩叩那个孩子的头,或抓他的脚,通过这种攻击方式想尽办法把那个孩子支开。这是幼儿在家里常常出现的嫉妒情形。在幼儿园,孩子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机会逐渐增加,其嫉妒的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宝宝常常偷偷地把老师喜欢的那些孩子的东西藏起来。又如老师夸奖别的孩子,宝宝便会大声喊叫:“我也会啊!”......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可真不少。孩子的嫉妒具有明显的外露性。
有时孩子的嫉妒还具有攻击性,破坏性。例如自己很想要的玩具妈妈不给买时,会深深痛恨拥有那种玩具的孩子,有时甚至会把人家的玩具弄坏。又如小朋友们正在跟老师学画飞机。画画结束后,老师对小静的画提出了表扬,但嫉妒的小敏就趁大家不注意,对小静的画进行破坏。原因竟然是小敏“不愿意小静画得比自己好”。上述事例都说明孩子的嫉妒有时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
那么,对于孩子的嫉妒行为和心态,我们做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正确认识孩子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它是对别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长大以后,那么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因为嫉妒心理强的人,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都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所以务必要从小就纠正孩子的这一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二、了解孩子嫉妒心理的成因
只有了解了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才能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主要原因有:
1、家庭环境影响
如果在家里,家长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
2、错误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长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他在什么方面不如某个小朋友,使孩子以为家长更喜欢别的小朋友,由于不服气而产生嫉妒。
3、孩子间的嫉妒
一般而言,在各方面都比较“弱”的孩子,他们都比较“安分”,他们已习惯于做“弱者”时得不到表扬和没有表现的机会都无所谓;但自认能力较强的孩子,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如被老师表扬或被老师提问等),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再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因为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如别的小朋友好,也可能由羡慕而产生嫉妒。特别是一些在家经常受到夸奖、家长比较溺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三、纠正孩子嫉妒心理、行为的方法
孩子有了嫉妒心理,家长应在了解其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
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虽有多种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孩子内心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为此,父母应当在家庭中建立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礼让的氛围,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2、正确评价优、缺点
孩子的自我意识处于萌芽状态,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的自我评价是以家长对他的评价为标准。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杨和鼓励。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加他的自信,促进其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最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时,他就难以接受。
所以父母不能因疼爱,就对孩子品德、能力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定位。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适当指出孩子的优、缺点,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了解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
3、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千万不要当面指责孩子,而应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父母可以请一位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情,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又可以通过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克服嫉妒心理。
4、培养谦虚美德
通常嫉妒较多地产生在有一定能力的孩子身上,孩子往往因为已有能力,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嫉妒。所以在纠正嫉妒心理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和肯定。
5、引导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同别的小朋友竞争。要让孩子明白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从而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面对孩子嫉妒心理的出现,做为家长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只要家长了解孩子嫉妒心理的成因,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自然会成为一个宽容、大度的有用之才。当然,做为家长,我们是否应该成为孩子心中宽容、大度、谦虚的榜样和模范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