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新媒体营销必读】数字阅读时代的生存权

(2014-05-12 16:56:41)
标签:

杂谈

琪谈︱胡晓东老师是数字阅读界的资深大佬,每每有幸与他攀谈,都受益匪浅。点击进来阅读的人有福了,这篇文章讨论的是企业如何用移动互联网思维与用户乃至粉丝对话,如何做营销,如何适应这个消费者主权的时代。

以往很多琪友问我,能不能多分享一些企业做自媒体的心得,我一直记着呢,很希望你们好好读读,会有收获的。如果拍案叫好,记得给琪哥留言哦。

来源︱《卖家》

作者︱胡晓东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数字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主流,这不是对未来的判断,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况。无论是地铁里、咖啡厅中、客厅、卧室以及一切空闲的时间与地点,捧着部手机看东西已经是最常见的打发时间方式。但是对于“阅读”与“数字阅读”本身,却少有人去做深入讨论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大家看来,应该为数字阅读感到惶恐的,是“传统”出版业与“传统”的报刊传媒,而它的对面,只是所谓电子书平台与网络文学。这实在是一个很狭隘的想法。

“阅读”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信息解码”的过程,对应的则是作者的“信息编码”。这一过程随着技术的更迭首先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继而由行为模式改变了思维的方式。举一个例子,在胶片相机的时候,由于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的高昂,“摄影”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留影”;而进入数码相机纪元,“个人摄影创作”本身成为主要目的,至于要不要留下来“看”却不那么重要;等到了手机相机占了主流,人们照相的目的已经演变成了“自我表达”,连创作的欲望都边缘化了。同样,阅读也在经历着这样的变迁,上溯至结绳记事的时代,人们编码手段单一,而阅读的意义也只是简单信息传递;甚至到了苏美尔人在泥版上创建了文字,也不过是以商业信息记载、契约留存为核心;之后我国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则进化到了纪事;竹简时代出现了“义理”……在人类上万年的阅读历史上,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能够带来“文雅、乐趣与能力”的阅读目的,以信息获取与信息理解为核心的阅读方法,也不过是上承文艺复兴的遗泽,古登堡印刷机普及之后五百年的事情。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文字的使用量骤然增加了许多倍,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论坛、博客乃至今天的微博微信米聊,文字走下神坛而成为日常聊天吐槽的工具,文字的对面不再是那位高不可攀的作家或老师,而是我们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这个时代的“文字”定义已经被颠覆了,从小学习的“书面语”已经与工作和生活渐行渐远,它已经被书面化的口语完全取而代之。而阅读却又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图片、音视频、超链等所有丰富我们体验的手段都变得唾手可及。在这种情形之下,出版和传媒如果还抱着阅读原有的定义不放,或者以为在原有的形态上修修补补就可以在这个新时代得到生存权,实在是一个妄想。而与此同时,当阅读思维产生了变化,需要关注的可不止是出版和传媒,任何企业的营销、传播甚至战略思想都要正视这一变化。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文字已经由书本变为社交网络,文字的意义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变迁,从而导致思维的变化。人们更乐于接受平等而人性化的文字,就好像聊天一样轻松而娓娓道来;人们希望写作者的面貌越清晰越好,而不是板着脸说:“我是来教育你的”;人们更愿意交流与表达,而不是被动的接收;人们快速地关注话题、追逐话题、遗忘话题;人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并找到兴趣的归属地。

这一阅读思维习惯的变迁扎根于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打破所有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本身与信息理解都唾手可得,这时候以信息灌输及海量传播为核心的营销模式就会被动摇。我们的用户不再是愿意接受“洗脑”的用户,他在信息的获取与比较的同时,也具备了越来越强的判别与选择能力。同时,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要想让一个统一化的品牌思维建立在用户的头脑里,需要投入的成本与收益也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不难理解传统的营销模式为何在逐步走下神坛,直至灰飞烟灭,但在它的废墟之上,将会崛起新的巨人,而这一切却建立在数字阅读的基础之上。

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特征是什么?我有个不成熟的十二个字提法:说真话、说人话、接地气、有干货!但这十二个字,却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写文章用的,而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相连。

说真话:今天已经不再是“买的不如卖的精”的时代,买方与卖方信息平衡后,卖家将处于不利的局面。但是,你的缺陷固然会被用户吐槽,但如果你提供了超越用户期望的产品与服务,他也会不遗余力地成为你粉丝。故此,透明化的企业将更为用户青睐,而诚信也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商业机会。
说人话:口语化的、基于熟人语境的文字已经替代了书面语,如果你的思维依然停留在书面语言带来的僵化、刻板中,它的生命力是堪忧的。所以一个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企业,一定是扎根于用户中,平等、独立,拿用户做朋友。
接地气、有干货:因为在买卖双方的信息平衡后,用户的聚焦点只会集中在一两家行业领先企业上,互联网的“赢家通吃”原则将逐渐覆盖到传统领域。如果你不能做到细分领域,哪怕是利基市场的领先地位,那么,无论多么强大的营销体系,当产品与服务不能满足特定用户群的需求,不能做到“极致”,在千万用户的注目下,它的成长性也是不足的。

因此,我们所要研究的数字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变迁,却是渗透在每一个用户日常行为中的事情,它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为商业带来巨大的变化。阅读,从来不是看书读报那么简单,而是一切通过视觉乃至听觉的“解码过程”,而“编码者”也不是出版社与杂志社,而是一切具有信息传播需求的企业与人。

「刘琪的商业观察」出品

族群商业、微电商深度观察者

WeMedia联盟成员、福布斯中文专栏作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