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而野唱,未免有失恭之嫌,因为茶的品位,实在是很高贵,诗书礼乐占全。唐人陆羽写的《茶经》,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等,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自此以后,茶家继出,有关茶经、茶艺、茶理、茶道的书据载有100多种,至于咏茶的诗文歌赋就更是难计其数。陆放翁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皮日休的“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都是得意境的佳句。古典剧中,茶肆的招子下往往有好戏闹台;老舍先生的一出《茶馆》更是产生了轰动欧美的效应,“春来茶馆”可谓唱得妇孺皆知。还有前些年一曲《挑担茶叶上北京》在许多地方唱得溢彩流韵。江西的采茶戏和茶就更有直接的渊源。还要提到的是《水浒传》中宋江“茶博士,将两杯茶来”足见潇洒的气态,《红楼梦》里用深藏了5年的梅花雪水烹茶。
事实上,饮茶在我国堪称“国饮”,茶叶对万民的贡献可谓功在千秋。唐以后,茶叶是我国对外通商的重要物资,又是国家重要的税赋来源,对茶商要发给专业运销凭证。因为有了茶,便派生出许多行业,种茶的,制茶的,开茶楼茶栈的,制饮茶用具的,团聚了不少从业人员,时新说法便是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民间有“客来一杯茶”、“烟茶不分家”之说,可见茶对于融洽民情、增进人们之间的往来交流也是功不可没。
我为茶而野唱,一是敬仰其独特的品格,二是它与我的生活经历有关。我曾在茶乡生活多年,那里雨量充足雾露浓重,是名闻遐迩的“宁红”主要产地之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民喜茶,缘出情理,家家户户,一壶茶是每日必备之物。加上民风淳朴好客尚礼,生人熟友过往,客到茶来。乡风使然,我和茶的情感与日俱增,渐渐发展到不能须臾或离,养成一种茶习茶性。
本人生活粗俗,饮与食均无多大讲求,对于茶,喜好归喜好,却无根深的研究。对比那些论茶有道、品茗有修者,我只有拱手礼拜的份儿。
我喝茶粗心大意得很。中国名茶林林总总,但我对其名目都不甚了然,大众所知方知,大众不知亦茫然。对于茶的味道,我以为并无多大的不同,由于多喝浓茶,感觉往往迟滞,故对种种特征,便无把握能力。有次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请一学者表演辨茶,天下名茗经他舌尖一舔,即知名称并一丝不差道出产地,令我瞠目结舌。对于茶的种类,只知“绿茶”、“红茶”、“岩茶”,还有便是烟烧味呛口的土制烟茶。粗略知道“头茶甜、二茶苦、三茶好吃难到手”和“明前金,明后银、谷雨时节采嫩荪”的民谚。对于喝茶,则多半不为品,是为渴,或为习性所致。喝时无一定之规,大口小口,站着坐着走着,绝无定形。
对于茶,我有几次难忘的体验。一次是上山砍树,下山时突然全身泛力虚汗淋漓寸步难行,只好嘱同伴先走。独自路旁稍息,却见身侧一蔸茶树,葱翠欲滴,就势随手捋了一把,扑入口中,嚼嚼全然咽下,感觉煞是舒爽。便野人觅食般大把大把捋来,尽数吞下,疲惫顿消,精神陡涨。后来一想,原是饥饿之故,自此知道茶还有抑饥功用,不期然中增添了对茶的情感和珍惜。
还有一次到峨眉山旅游,直攀金顶,石级数十里,转回头时已身无干纱,此时对茶的欲望之高,几乎全身每个汗毛孔都张开了干渴之口。恰时却见人潮一片,原来是一茶寮,内中炉火正熊,一壶壶地开,一杯杯地冲,一批批的客,喝的喝冲的冲灌瓶的灌瓶。一毛钱一杯,加冲不要钱。这时我想店主做的真是积善的事业。我求店主多赐点茶叶,热烫烫的茶,连冲5杯,此时实有欣喜过望之感,满足之态溢于言表。此后我就认定茶是最好的解渴饮品,世间无二。
每每出差,我都不忘带上茶叶并从家中泡上一大杯浓茶,沿途对付。但遇上长路却常是茶不盈旅,这种时候,断茶之苦难熬,只好买些“矿泉”之类聊将解渴。有次在火车上“久旱无开水”。我想起一句俗语:“凉水泡茶慢慢浓。”便用矿泉泡茶慢慢等。果见慢慢浓,于是暗自陶然,一喝却大失所望,色是“慢慢浓”了,其汁却不然,其味亦不然。对茶原本就是不能过于轻慢的!
饮品之中,我对茶情有独钟。多种时新饮料,解渴的滋补的爽口的健身的提神的,咖啡、可可之类,难有茶的兼俱功效,且看去浑浊,其色少了些柔情,其香欠缺些飘逸。矿泉清丽圣洁,但总有空洞之感。纸皮盒铁皮罐之类饮品,又使人不明其形色,觉得太实。
闲暇,心境好心绪静的时候,我会用白里瓷杯或无色玻璃杯,寻点好茶来泡,痴痴地看着那红汁或绿液从叶渗出,似缕缕轻云袅袅漾开,弥漫全杯。看那茶叶慢慢舒展转侧,翠绿或鹅黄,三片或四片,那韵态,融合了春夏秋冬,集聚了日月精华,幻化了风雨霜露,完美到一种极致。含一口,慢慢下喉,五脏六腑精气神为之一振,人似乎就变成了一株春茶,鲜活鲜活充满了勃勃生机。
茶文化带给我很多愉悦。我欣赏湖南农民大碗喝茶的粗犷,我乐道江浙人喝茶的细腻文雅,我喜欢四川人对茶香的珍惜,至于广东茶楼的兴隆热闹乐也陶陶的景象则更使我感叹不已。而当我看到日本人演习茶道时那种全神贯注的认真和虔诚,我就不只是赞赏和惊奇,而教我去追寻某种人生的启迪。
当今时势,世界正在接纳中国,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正当中国公众对“汉堡包”、“肯得鸡”,对象爆米花般爆出的佐丹奴、卡佛莲、皮尔.卡丹之类洋货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新奇和兴趣的时候,东洋人、西洋人却以不亚于古波斯人对中国丝绸的热情而对中国茶叶表示青睐。据报载“西湖龙井”每公斤已高攀到600到1200元不等。
在商品大潮之下,中国茶叶娇美有加,可喜可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