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光
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是欣赏教材。"简单"的小学教材越读越不简单,尤其那一首首优美的唐诗,就象我们的一个个学生,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我把读出一点心得连缀成文,与大家共享。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寻隐者不遇》其实只写了一半。松下问童子,没写问的什么,只写了童子的三句回答。所以我们只能推想问句是"尊师何处去"?"何处去采药?""山中的何处?"三番问答,至少用六句才能表达,贾岛却采用答句含问句的方法精简为三句,其语言推敲的功力可见一斑。诗中虽然没有问语,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问者深切的感情。探访朋友,问知朋友没在家也就罢了,这首诗中却又二问三问,足见友情之真挚。更妙的是问者的感情在三番问答中层层深入的同时,心情却一波三折:"松下问童子"时心情愉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愿,怅然若失;得知"只在此山中"时失望中又萌发出一线希望,可谓柳暗花明;听到"云深不知处"后彻底失望,无可奈何。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不计其数的咏春诗中《春晓》能脱颖而出,让咿呀学语的孩童都在传唱,自然有其独到之处。"等闲识的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的色彩最迷人。孟浩然却一反常态,写春天的声音,用小鸟的几声欢叫就把我们带到了莺啭花香的烂漫春光之中。诗句中风雨摧花落多指邪恶摧残美好,读后不是叹息就是悲伤。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却让我们觉得春光和煦,对春天和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最绝妙的是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独钓老翁身上。"千山鸟飞""万径人踪"本是极热闹极吸引人的场景而"孤舟""独钓"本是极安静极易被忽视的场景。柳宗元用"绝""灭"两字使整个画面进行了180度大转弯,极热闹一下子变的极为寂静而原来的安静却突然有了生机,在画面上活起来了。这反客为主的变化使"千"和"万"成了"孤"和"独"的陪衬。柳宗元可能觉得这样写还不够,就又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江当然不会被雪覆盖,即使雪落到了江里也变成了水,而这三个字却使的江里也下满了雪。这又厚又密的雪把水天不分苍茫一片的气氛烘托出来之后,独钓老翁的形象便更突出了。我们且不管这首诗的政治背景如何,它的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一首题画诗,选取了画上的青山、流水、红花和小鸟四种素材。画上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但从构图角度分析,这首诗是一幅好画,因为诗中的四种素材搭配巧妙:有动(水、鸟)有静(山、花),有声(流水、鸟鸣)有色(花红、山青),有远景(山、水)有近景(花、鸟),有冷色有暖色,有亮色有暗色,还有高与低的对比、快与慢的对比、有生(花鸟)与无生(山水)的对比、短暂与永恒的对比。这难道不是一幅绝妙的画图吗?
细细欣赏唐诗吧,每一首都有品不尽的趣味,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否则短短几十个字怎能流传千年?
作者简介:王吉光,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曾有多篇文章发表,现为全国中语会语文报刊协会研究员,惠民县书画协会会员。
联系电话:15066941513
联系地址: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梨行宋学校
邮
编:2517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