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抽象为具体     化难解为易解

(2009-06-17 18:22:48)
标签:

表现手法

离愁别恨

词人

全词

李清照

中国

杂谈

               --浅谈李清照的艺术表现手法     

 摘   要:李清照的词艺术价值很高,本文分门别类的分析了李清照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李清照        艺术价值    艺术表现手法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在这浩浩荡荡的文学家中,象李清照这样不同凡响的女词人却凤毛鳞角。她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词林中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清照的创作道路以南渡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时期--生活美满的前期和国破家亡后流离凄苦的后期。她的前期幸福美满的夫妇生活,决定了她的词主要是闺情之作。这些作品着重抒发了作者离愁别恨、惜春悲秋的感情。南渡以后的词里,则主要表现了国破家亡后的凄惨心境和痛苦感情。李清照的创作题材是比较狭窄的,多为抒情之作。而且她的作品中还有较浓厚的感伤,使人感到低沉和苍凉,所以她的词思想性不是很高。但李清照却能巧妙的借助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抽象难解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总结一下的。

    李清照的词有时只写一两个富有特征意义的动作,就能塑到出鲜明生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内心的欢乐与悲苦。最明显的要数她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只用"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几个动作,就把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的多情的内心世界和妩媚婀娜的外表情态活生生的刻画了出来。再如她的《蝶恋花》一词: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情诗意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这是一首抒发别愁的词。上片细腻委婉地刻划了思妇的心理活动。下片则具体地描绘了闺中生活:浅穿新衣以寻宽慰,但妆成却无人问津,斜倚山枕以求好梦,却又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一系列疏懒的动作,已经将思妇百无聊赖而又思绪万端的愁情苦态近情托出了。但最妙的还是结尾两句,一个"抱"字把思妇愁思千转,郁结于胸的难言苦楚突出的显示了出来;一个"弄"字则出神入化地把思妇神不守舍而又虔诚至笃的内心状态,形象的显示了出来。这首词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只用了几个动作,就把一个深深思念丈夫的少妇那种孤寂、痛苦、思念、热望的心情写了出来。李清照这种借动作抒发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把思想感情物质化形象化也是李清照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本来很抽象的哀愁幽怨,到了李清照的笔下却都变成具体可感,形象可观,非常容易为人理解的东西了。如《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蚱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把愁写成了一种物质,可以装在船上,而且还有重量,用船载都载不动,可见她的愁之多了。又如她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用黄花之瘦来比喻人之瘦,用人之瘦来说明自己的相思之苦,这样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自含其中,实在绝妙。

    有时李清照并不写人物的动作,也不直接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采用移情入景的表现手法,把自己真挚、深沉的思想感情融入客观外界的景物中,又借对景物的描写将它抒发出来。最为典型的例子要数《声声慢》一词,全词从头到尾几乎全是写景,可我们并不说它是景物词,而是一首抒情之作。词人用"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富有特征意义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冷冷清清的秋景图,来衬托自己孤独、凄凉的心情,把读者带到了凄凉的艺术境界中,使人感到家破人亡的惨痛。再如他的《忆秦娥·咏桐》一词: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作者看到的是"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象。群山平野都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眼前的一切都显得隐约朦胧,浑浑茫茫。"乱"字并不只指起伏错落的群山,还微微露出了在飘落动乱的局势下,词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叠句"烟光薄"加强了对这种荒凉、萧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接着又通过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的烘托出自然景色的凄旷、悲壮。下阕写了作者作者在这种景色中抑郁、孤寂的心情。"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八个字是对词人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是全词境界的升华。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时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地,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

    还有一首我们在讨论李清照的艺术表现手法时不可忽视的词,那就是《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架,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这首词中,作者塑造的是一个为离愁别恨所苦的少妇形象,但作者对这一形象本身并未着多少笔墨,而自始至终所写的是牛郎织女无穷的离愁别恨,开头写寂静的人间七夕,结尾是风云变化的天上七夕。描绘天上七夕时又把自己的真情融入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体验牛郎织女的境遇。感叹他们为浓重的离愁所苦,纵浮槎来去也不能相逢,感叹他们经年才见,见后又别,别恨难穷。然而作者只用"正人间天上愁浓"一句,就把自己和牛郎织女的身世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这仇恨是牛郎织女的,更是词人自己的。这首双调小令,用托事言情的表现手法,借世人皆知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巧妙的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这样就使这种感情更易为人理解因而也就大大增加了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词能够为许多读者所喜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蕴藉深厚,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并不象许多作品那样一览无余。如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在寥寥三十余字的短幅中,写了一问一答,一问包含了作者无限缠绵的感情,回答的却那样无动于衷,然而却跌出了"知否"二词。"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黄了翁语)。还有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开头写她对生活的懒散心情,但却没有直接道出这样懒散的原因,而是经过盘马弯弓之后,到下阕借助两个典故隐隐告诉读者,这是因为他想尽办法留下丈夫却没有成功。她本来因为丈夫离去而面容憔悴,可她又不直接说,反而说不是因为病酒,也不是因为悲秋。她不直接说没人理解她这时的心情,反而说只有楼前的流水能够怜念她。新瘦新愁,作者都没有说明,但经我们的仔细体会,却又都能理解,因此这首词写的婉转曲折,蕴意深邃,甚有余味。

    李清照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远不止这几种,正因如此,她才能用清丽雅洁、明白如画的语言,概括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千百年来被尊为婉约派的宗主,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