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上海
(2009-12-24 15:03:52)
标签:
情感 |
分类: 路边社 |
进城去徐家汇,照例在莲花路站口买了份《上海一周》,挤进早上十点钟满满当当的地铁,展开报纸,我不禁内心深处发出一声“擦”,入眼满满四版:逃离上海。买不起房挤不上车落不了户,内心焦燥脚步彷徨形单影只,忍不住哪天脱口而出:不如撤了吧。你说说混到《蜗居》那步有甚意思?这是主动型逃离。还有种被动型,抒发点小情小感感慨生活艰难,马上就有个牙尖嘴利的上海姑娘跳出来说:也没人叫你来啊。上周去看话剧,里面就有这么一幕,坐我后面的阿姨连连赞叹:格句闲话刚来么错呀(这话说得对)。不走还等什么?无数人都说要走,MISS WANG说还是美国乡下好,上海速度吃不消。小木说受不了了,年底我就要回唐山。S姐说上海就是用来赚钱的地方,总有一天要功成身退。
我曾经很豪迈地跟人讲,将来有钱了,春天住大理,夏天去成都,秋天待北京,冬季要去三亚看海。谁要死磕在上海,看满城愁云惨雾,听别人牢骚遍地,想自己满腹心事。后来我果然到了各个悠闲得不像话的小城市,一去就住半个月。最开始是在大理,有天醒得早,在蒙蒙亮的古城闲逛,远处一个长裙女子飘然而至,走到眼前发现是昨晚刚认识的某文艺女青年,她揉着眼睛跟我讲:通宵在网吧赶稿,回去睡觉啦。我盯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内心大为震撼,靠,这才是文艺女青年该有的生活。然而一星期后我就对大理感到了厌倦,酒吧,旧城,文艺,循环往复200个小时,差不多就是你听了一星期陈绮贞的后果,恨不得找个山东大汉煽你两巴掌,解解腻。过了一年去拉萨,不仅文艺而且豪放,天天都有人喊你去喝酒,青稞酒老拉啤尼泊尔批发来的怪味酒,一边喝一边讲自己怎么上西藏,有没有生死经历碰没碰到传奇人士……整个拉萨的小酒馆小咖啡馆里,都有着重复一千遍的传奇,好像每个人来到拉萨都犹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慢慢一脸崇拜就转换成了不耐烦,人民固然需要英雄,但英雄太多让人不堪重负。小城市最不能让人原谅的,就是太类型化,有一天我在三亚醒来,意识到自己跟七天前想的一样,固然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我身体里还是有排解不完的无聊。
不久前我认为北京是最适合居住的地方,那是文艺的温床,那是梦想的天堂,那有数不清的饭局,那还有遇不完的艳遇。可惜京城固然风格古朴端庄大气,等你真想融入进去,却发现第一要则是请你千万不要太认真,不要别人信誓旦旦你就跟着有一说一,不要他说没问题你就万事俱备。梦想太多太挤的地方,现实好像棉花糖,只是看着丰满,咬下去轻飘飘没感觉。
于是最终又回到了上海,夹杂在挤挤囊囊的人群中,表面一脸漠然内心充满期待。我不想对别人太好奇,也不想别人对我太关注,上海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没人爱多管闲事。哪怕你今天穷到一毛不剩,进出地铁口靠钻,也罕有人停下来跟你抒发正义。哪怕你在车厢了脱光衣服倒地抽搐,最多走出来一位中年阿姨为你披上衣服说:小姑娘,何苦呢?不会有一个人突然跳出来要钻进你内心深处,也不会有人对你的烦恼说包在我身上。但只要一个人小心翼翼说:我想想办法。其实你就要心怀一点感激,他已经在尽力而为。
纵然没车没房没有恋人,其实在魔都有没什么所谓,欲望在小地方可能是贪念是纵欲,但只有在这里,它看上去一点都不奇怪。灯红酒绿晨昏颠倒,三十岁不想结婚没关系,二十岁没结婚生了孩子也没关系,做海藻或者海萍都是自己的选择。走到哪一步,都没必要说生活所迫,明明都是你自己选的。有时候我觉得上海像处了多年的男朋友,抱怨归抱怨,关键时刻他一把手伸过来,感慨万千多年的爱恋相伴没算白废。不管将来是长相厮守还是分道扬镳,一想到自己最热血的青春尽抛洒于此,也没什么好遗憾。经他之手,我终于慢慢长成了一名成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