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分类: 路边社 |
MISS WANG回国了,跟我一起去逛街,我看见她被美国汉堡整臃肿的身材,忍不住洋洋得意意气风发,一件件试吊带裙。问她好不好看,她一律说,好看呀!搞得我内心激动不已,噌噌噌拉卡刷了4件吊带花裙子。隔天热度退去,在自己家真实的镜子前面,看到一与中国国情不符的健美身材,和几件分外娇柔的裙子,怎么看都不能刚柔并济,只有两件勉强可以上身。于是忍不住抱怨MISS WANG:哎呀呀,都怪你,你怎么能让我一下买四件。
学术女MISS WANG沉默片刻后,说到:你知道么,你这种行为,在组织行为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定义。又沉默片刻,她打出数行英文:看,就是这个,自我偏见,将成功归结于人为因素,将失败归结于外界因素。你要不要脸啊?
那一刻我终于知道自己不要脸的出处,原来并非自己独占一份,都已经规模化到写进组织行为学。自我偏见最能解释的,就是许多人的眼高于顶。比如被人说熟道烂的剩女,肯定是其中最有规模的一份。
有段时间我着迷于看剩女写的相亲记,不用说,开篇一定是,我长得也算不错,大家有口皆碑。为什么嫁不出去,当然是极品男太多,不信由我细细道来。但有关专家早已指出,极品总是成对出现,具有气味相投的性质。你说这个,她们肯定不相信,我最存疑的则是,长得不错到底是怎么样个标准?谁家亲朋好友没事会站在我面前语重心长道:你长得真是不济,凑合嫁掉就算了吧。好脾气如我,也想跟他反目成仇。大家最多嘻嘻哈哈道:XX你就不要挑三拣四了,降低点要求挑一个算了嘛。谁没事给自己添堵指出事情的真相?也不怪剩女们陶醉在我条件实在不错中,继续抱怨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规模再大一点,自我偏见更可能是种城市性格,比如上海。你看看周立波那副正宗的上海人德性,嘲笑本山大叔一身蒜味,自己坍不起那个台,咖啡总是要吃吃的。《笑侃三十年》中他最常见的神色,就是斜睨着眼睛啧地一声嘴角一抹讥笑。我们上海人嘛,总归有数不出来的好修养好做派,外来人员瘪三赤佬何足挂齿。据说上海员工是各外企最不待见的员工,因为他们总爱说不,不行不好不要。自己全身上下都是对,别人里外三番全是不上路,错误的发生全是因为你你你,我怎么啦,我是全天下最正义最有道理的一方。
自我偏见产生的那一刻,我不是人,是凌越众人头上的神。话说回来,一个经常性自我偏见的人,活得肯定十分自在,他的世界完美无比丝毫不损,一路保持眼睛长在额头上的高姿态。倒霉的是他周围的辐射圈,面对这种人,你是跟王小姐一样,发誓永远不再跟我去逛街,还是莫名其妙六神无主,或者勇敢指出他其实不是神,也是只瘪三?
最后一种太需要勇气,多数善良的群众,只会选择中间一种,无形中给人为虎作伥夸大羽翼,反正不受欢迎的是他,干我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