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物质富裕精神空虚杂谈 |
分类: 杂谈 |
在物质贫乏的时候,精神上出问题的时候相对较少。那时,心里总是想着:如何有足够多的可供洗换的衣服、如何可以结束身居斗室或者身无定处的日子、如何可以一日不为三餐所困、如何可以出行有车代步 …… 等等,几乎都是物质层面的事情。
一步一步地,随着自己的努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初因为物质贫乏所产生的困扰痛苦,现在因为拥有了金钱,这些曾经的困扰似乎都可轻易地解决:有房,不只一套一幢;有车,不只是为代步而是为了收藏;有衣,足以撑满豪宅大屋并随时节潮流而更换;有食物,不是为了吃饱而是寻求珍贵稀有 …… 物质的拥有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必须,而是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炫耀。
这是中国富人阶层的普遍情况。
记得当初,在拥有第一辆汽车时,是如何的兴奋雀跃,当第一次手握自己所拥有的汽车的方向盘时,心里是如此的满足幸福;当带着妻儿步入装饰豪华的别墅时,那时人生美好的感觉确实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
但是,渐渐地发现,烦恼还是照样袭来,并且它丝毫不比没有拥有这些显赫的物质之前来得更少更温柔。当初,可能一家人出去吃一顿晚餐就满足了;后来,需要将一家子移到摄影图集上展示的那些海滩、雪山或者游艇上去晚餐才可满足;到后来,可能发现在哪里晚餐其实都很平淡似乎都不怎么满足了;但是,鉴于以往一次次利用消费物质所获得的一次次快乐的经验,有很多的人便更加增大对物质消费的力度,用花钱来换取乐趣,在最后,当把捐赠自己所拥有物质---慈善的行动,作为自己唯一觉得可以健康地获取快乐的途径时,这时,慈善行动本身也就成为了填补心灵空虚的安慰。
新中国目前所形成的这个富人阶层,绝大多数都不是世袭,绝大多数的富人都是因为享受政策的甜头,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对机会的把握而积累的财富。私人企业的建立、外商的进入、股市的开放,这些关键的时间点都诞生了不同等级的富翁。可以说,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不仅是富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所有公开的和可允许的精神层面的教育,是从学堂里的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里而来的,那是我们的精神信仰课。
于是,当生活中出现了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里教授内容所不能解决所遇问题时,烦恼就来了。那些成功地积累了相当数量钱财的富裕人士,当以前一直赖以为经验的“消费物质就能获得快乐”的感觉长久而真实地不产生效果时,很多人忧郁、暴躁、甚至轻生自杀。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可以抛弃一些从小接受的诸如“物质决定精神”、“佛学是迷信”等论点的影响,开始去寻找一些解脱烦恼的究竟真理和方法,那我们就朝着幸福迈近了一大步。
在一次聚会中,一位智者说:“在座的你们经营自己的生意都很成功,也为自己的健康、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养老购买了各种各样的保险,可是,你们想过自己的来生吗?想过为自己的来生也购买一份保险吗?或许你们很多人因为眼睛看不见,不相信来生,但是,事实不会因为你看不见或者不相信就不存在。”
我的一个朋友很富有,曾经一段时间因为发现“消费物质不能产生更大的快乐”时,一度非常痛苦和迷茫。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寻找到了一位佛学修行的老师,开始第一次看佛经,以崭新的角度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一段时间后,我遇见他,他感慨地说:“整个的这个轮回,就犹如一场没完没了的电子游戏,智慧的人厌倦了,醒来了,想到了要出离这个游戏,于是就去修行,最后获得解脱。像我这样还迷恋于游戏中的人,其实更应该好好想想,我今天的富有,是在上一个游戏关时还干得不错,做过一些布施,所以进入了今天的这个物质背景享受不完的游戏程序,而如果在这一次的程序中,我还不懂得如何为将来积累,等我把上一次积累的消耗完了,下一次的程序会怎样就难说了,痛苦激烈地开始地狱的游戏也很难说。”
他的话其实很有道理。
如同种子,只要有阳光、水分和土壤的支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被鸟儿或者什么动物一口吃到肚子里去,它就一定会发芽。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只要开始了“思考如何寻求真正解脱烦恼的方法”的这个播种,那么,精神的世界就一定不会再空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