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大瓦山—白熊沟穿越大瓦山功略

(2009-11-26 11:08:23)
标签:

游记

山坪

马儿

白熊

乖乖虎

瓦山

体育

分类: 虎狼e族攻略

神奇的大瓦山—白熊沟穿越大瓦山功略

本帖于2008-04-22 22:52发表在"金口河关村社区论坛",说老实话,发帖比登山、穿越、徒步等户外活动更累,但总有一种使命感,无他,近几年来,各地来大渡河金口大峡谷驴行登大瓦山的朋友越来越多,这次借“寻找中国十座非著名山峰”活动,转帖到这里,主要是能让全国各地的驴友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作为参考。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是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最高峰,海拔3236米,四周被绝壁围绕,形成山顶平坦四周凌空的平顶高山。远远望去大瓦山更象一座空中楼阁或者是航行于茫茫林海的巨轮。它四周绝壁高差达到1000米,山顶平台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源于山顶的两条小河从东南面的悬崖上飞泻而下,形成落差达1000米瀑布。大瓦山由二叠纪火山喷发的玄武岩构成,在地质结构与峨眉山、瓦屋山相同,因而被称为“蜀中三绝”。但大瓦山与峨眉山、瓦屋山相比在地貌景观上更为奇特。 
    1903年7月1日,英国的自然学家和植物学家威尔逊在峨眉山顶第一次看到了这座四周被悬崖环绕的孤山,后来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当瓦山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时,大约是在20英里的距离上,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大瓦山——它看上去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悬崖,它的壮阔宏大使其高度相形见拙。”“从峨眉山顶望去,大瓦山象一只巨大的诺亚方舟,船舷高耸在云海之中。” 
     在地质成因上,大瓦山属晚新生代以来被断裂围限强烈抬升的断块山地,周边皆为断层所限,构成绝壁围绕的孤山。通往大瓦山的路十分艰苦,由于绝壁环立,许多地段仅容一人小心通过。尽管路途艰险,但沿途风光却十分迷人,从天而降的瀑布、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会让你暂时忘记危险。登上山顶,峨眉山、贡嘎山、瓦屋山尽收眼底,更有那朝晖落霞,云海雾涛,让你饱餐美色。大瓦山山顶地面相对窄小,西北可见瓦屋山,东北可望峨眉山,西眺贡嘎山,俯临金口大峡谷及其支沟峡谷。
      登顶大瓦山,一般都是从金口河城区出发,坐车到永胜乡的五池村,从五池村爬上瓦山坪,然后攀登上山。另外还有一条最为经典的路线,直接穿越大渡河大峡谷的支沟峡谷-白熊沟,到达瓦山坪,再攀登上山。其他还有一些路线,一般驴友不常走,我就不介绍了。下面是正文:



      大瓦山,我有两次登顶的经历,常有人问我,究竟有什么魅力值得你一次又一次的上去,我总会说出几条来,比如说,上山之路艰险、山型奇特、景色迷人等,果真如此吗?刚刚过去的周末,也就是4月19日、20日,我又一次登上了瓦山之颠,对于登瓦山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一次登顶,是在06年5月中旬,缘于同事之间的约定,那次可以说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户外经历,第一次住帐篷、第一次睡防潮垫,总之很多的第一次,很多细节现在想起来还清清楚楚,一个双人帐篷里睡了三个人、闷热狭小,气味难闻、大天池边还有不知名的动物在嚎叫,令人难以入睡,迷迷糊糊只睡了几个小时,没有睡好觉自然影响第二天的体力,登上瓦山坪就已经疲惫不堪,登顶也就成了痛苦的历程,天气也不好,除了领略了瓦山的险以外,没有看到什么美景。最可怕的是晚上碰到了雷雨,那场雨整整下了10个小时,雷一直不停的在头顶炸响,帐篷里进水,没法睡觉,整整坐了10个小时,那真是一个恐怖之夜。
      第二次登顶是07年5.1,用一天半时间时间从白熊沟登顶,安排合理,天气晴朗,精力充沛,食物丰盛,再加上结累了丰富的户外经验,完全是一次轻松愉快的经历,不过下山是徒步回家,13个小时的徒步,50公里的行走,很是自虐了一回。
      这次登顶也完全是想再自虐一回,早在第二次登顶后就有计划用一天时间从白熊沟上去的想法,无奈很难找到同行者。这样的计划相当有挑战性,白熊沟底海拔600米左右,大瓦山海拔3236米,也就是说在一天之内要爬2600米高。关村社区论坛的乖乖虎是个强人,没有爬过瓦山,登顶的欲望相当强烈,他体力好,能吃苦,于是我们一拍即合,相约天气好行动,这个周末碰巧峨眉山户外的刀锋战士带了5个人也要来爬瓦山,他们都是些攀登过峨眉山舍身崖的驴,我想这样的线路与攀登舍身崖相当,应该问题不大,于是推荐走这条线路,就这样我们临时组成了一个8个人的队伍 。
左起:步行者(步哥)、破浪、漫雨双影(刀锋夫人)、刀锋战士、老顽童、米小枪(小米)、乖乖虎、马儿
摄影;步行者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1c82fedb9759593.jpg
19日早上包车(七人座长安面包35-40元拿下)去白熊沟,沿金(口河)乌(斯河)前行15公里到达白熊沟口。穿白熊沟到瓦山坪要经过电站取水口、金口河胜利村七组、象鼻岗、冷竹坪、矿区公路。白熊沟口海拔600米左右,胜利村七组海拔1500米左右、瓦山坪海拔2500米左右,也就是说都是上坡路,走起来相当累人,其中象鼻岗段最陡,但没有险路。沟口到胜利村七组的路上都有水源,过了胜利村一直到瓦山坪就没有水源了,最好在村民家补足,另外我们观察了一下,沟内有个别地方可以搭帐篷。食物可以在村里村民家搭火,也可以路餐。瓦山坪是一个大坪,没有人家,可以找平整地方扎营,但注意,在此扎营无水源,吃饭问题要事先好。穿越白熊沟顺着沟一直往上爬不会迷路,过了胜利村不久有一个岔路,走右边的那一条,爬上象鼻岗以后,也有一条岔路,直接走上坡就不会错。到了矿区公路往左走,沿公路可以走到瓦山坪,公路边也有小路,仔细观察会发现,走小路会省不少力气。
    7:45我们开始艰险行程,大家都很兴奋,看着峡谷一线天惊叹不已。看图片吧!

白熊沟口(摄影:刀夫人)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eb034bc7143be9c.jpg
白熊沟一线天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098896de95bd900.jpg
沟底风光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621d2488369b89e.jpg
  沟底风光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d3aad2ea311bb7e.jpg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eeff05a937d5d49.jpg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edf892a6c36df4a.jpg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8d1b753d06475c0.jpg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2c581ae116c9a75.jpg

 
休息一段时间后向象鼻岗进发,路长坡陡,似乎走不到尽头,体力消耗很大,马儿很长时间没有这样的经历,一直落在后面,看样子很难支撑下去,我和乖乖虎一直走在前面,走一路等一路,还好,这个哥们慢是慢点,但一直在坚持,总会赶上来,他刚上来我们马上又走,他一直不停的喊累,但脚步没停下来。小米和刀锋夫人是两个美女,年轻活泼,歌声笑语一路,跟我们一样背着沉重的行囊,让我们先前的担心一扫而光。她们在胜利村看到高悬在半空中的大瓦山的时候,吓得直吐舌头,但还是义无返顾的往上爬。步行者这个哥们,看名字就是户外人士,刚开始还没觉得什么,后来步伐越来越沉重,速度也慢了下来。老周53岁,说老实话这次穿越最令人佩服的一个,他其实很累很累,但一句话也不多说,默默的一直跟着队伍。刀锋战士就不提了,他是个强驴,这样的线路对他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平心而论,一天之内穿越白熊沟上瓦山有相当大的强度,他们对这条线路并不熟悉,路上一个劲的问还有多远,我知道,气只能鼓、不能泄,只能一个劲的忽悠,快到了,快到了、马上就到,还有5分钟之类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学会了老赵的本事。就这样我继续忽悠,一直到忽悠到瓦山坪。气得刀夫人骂我大骗子,骗子就骗子吧。
老顽童艰难行走在冷竹坪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f4a2775a4f99466.jpg
走喽,马上到矿区公路!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a494014a8444aea.jpg
有人欢喜有人忧!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2d910e57670cb33.jpg
强夫悍妻!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1a2c575623c80be.jpg  
累是累点,还是很好玩的!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ee5d0a971c4557a.jpg
累、渴。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2bba059db8eb994.jpg
回首白熊沟!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2edca48f2b5bcfe.jpg
瓦山坪就在眼前。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a6558dc6fb4e609.jpg
滚龙岗就在上面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811b56e30bee102.jpg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3184_9bf6aa6d0d9588d.jpg
下午3:45我们赶到了瓦山坪,体力差的几位都累得不行,我和乖乖虎、刀锋体力都还可以,其实我和乖乖虎都挺担心的,怕他们坚持不下去,天黑前上不了瓦山,还怕体力透支出事故,我和乖乖虎是本地人,是我们推荐走这条线路的,当时知道他们都是攀登过峨眉山舍身崖的驴,体力应该不成问题,哪知道知道他们近期缺少锻炼,到了瓦山坪就走瓦了。休息一了一会,跟刀锋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按计划登顶,刀锋是领队,我们充其量是向导,还是尊重他的意见。
瓦山坪零星开放的杜鹃花.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cab6f7ae919c230.jpg
仔细看还是很美的.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d2349530589a8ed.jpg
瓦山一角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1e5c1e734327590.jpg
瓦山坪的牛.你们是些什么人,比我牛嘛!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17c2f4c3885a007.jpg  
不要来打搅我!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a43f5a9fd054a67.jpg
顶牛!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198307c699e5d02.jpg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dc387656fdcf99c.jpg
        瓦山坪上瓦山顶的路一般人很难找,我观察了一下,其实有参照物就能很容易找到,请看下面这张图片,面对着这块碑,公路左边有一条小路,往里走20米左右,有两条路,走右边那条就是通向瓦山山门的(另一条通向花茨村)。到达瓦山山门,登顶只有一条路,仔细找都会走通的。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e2258d5c3e3a377.jpg
 
继续上路,他们一个劲的问我还有几个小时,我只能继续忽悠,说只要两个小时,其实我心里明白,象这样的速度,没有四个小时登不了顶,看来我只能把忽悠进行到底。还别说,登顶的诱惑还是很大的,虽然累得直喘气,爬得慢,毕竟在一刻不停的在攀爬。马儿带了个数码单反,估计是想好好的拍些照片回去,最后累得干脆收起来,哪还顾得上拍照片啊。
其实我挺佩服他们的,在体力消耗到极限的时候,还能坚持着上顶,没有坚强的意志做不到。人有的时候真的有无限的潜力,在白熊沟刚刚爬了1个小时就累得不行,到瓦山坪已经攀爬了8个小时以上,还在坚持着,除了潜力以外,不放弃的精神也是其一。所以到了瓦山山门的时候,我心里反而有底了,不管今天遇到多大艰难险阻,一定能成功登顶。
    过了瓦山山门以后,才是登山最艰难,最危险路段的开始,沿着山脊手脚并用往上爬,看前面似乎没有办法通过,只有到跟前才发现有所谓的路。资料介绍的所谓的“莲花岩”、“观音岩”、“天星桥”“烧猫岩”等地方我们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位置,全神贯注的只顾通过,也不知道爬过了多少木梯,绕过了多少悬崖,终于来到了一个开阔地带,看前方,一条窄窄的山脊远远连着山顶,这里就是著名的滚龙岗,左边可以清晰看到刀切似的悬崖峭壁,山顶还高高在上,峭壁上还能见到白白的残雪,转过身往下看,左边是白熊沟方向,云雾翻滚,什么都看不到,左边能看到瓦山坪、五池山庄、大坪甚至永胜乡,真是阴阳两重天。滚龙岗就是一条窄窄的山脊,两边都是万丈深渊,幸好路边有茂盛的树木,走起来并不使人害怕,很快就通过了。
    在这里,小米、刀夫人已经过了体能极限,老顽童也爬不动了,毕竟是53岁的人了,马儿、步行者也不怎么说话,他们现在连还有多远的话也不问了,一直在默默的坚持着。天气变化很快,似乎是一瞬间,刚才还是云雾翻滚、一下子云开雾散,突然,我看到了云海中显现的峨眉山,叫大家快看,大家似乎注了针强心剂,都兴奋起来,他们都是从峨眉山市人,在这里看到峨眉山,想必很亲切吧!照相的照相,合影的合影。天气越来越好,我们居然看到了月出,一轮圆月从东边云海中升起,虽然没有日出气势磅礴,但那种神秘幽静另人回味无限。驴子就是这样,虽然很苦很累,当看到美景的时候,那种心灵的愉悦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的。

    过了滚龙岗,途中最艰难就是过一条石缝,那个地方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缝隙只容一人通过,防潮垫最好竖着背,否则会被卡住,下部有前人绑的一根铁丝,拽着上去,石壁上渗水,极难通过,上部嵌有一个木梯,湿滑腐朽,通过的要诀是手抓牢了脚再上,脚踩稳了手再攀。
过了这里下一个险处就是长木梯,,该木梯很高,估计有10米。这样对有的人来说没什么问题,但对于恐高的人来说比较困难,主要是心理上的,刀夫人在这里怎么也不敢上,好的是有刀锋先生在,好说歹说上去了。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先上去的人不能乱动,容易碰落碎石,我们就碰落了一块石头,差点砸到小米和老顽童。过了木梯,再爬几分钟就登顶了。
      晚上7:45,经过了12个小时的攀登,我们克服了2600米的高差,一行8人终于在天黑前登顶成功。
终于到了山门。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f9c7765c5db9c88.jpg
都是这样的路。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008ee6a4cc7c883.jpg
瓦山迎客松。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2415a88c54c0cd2.jpg
云遮滚龙岗!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00feebb83779b36.jpg
登顶后我们还得沿山顶小道走半个小时,到瓦山中心点小庙处扎营。找小庙很容易,在入口处一直往前走,不要走岔路,直到走到小路的尽头没有路为止,然后往右边的一个小山坡上走几十米就可以发现。小庙不大,四周墙壁用木板拼成,上方盖塑料瓦,里面有佛像。为游人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生火做饭好场所。
小庙地处瓦山最高点,四周被冷杉环绕,是观日出、看夕阳,赏明月的好地方。
瓦山顶有水源,主要是山顶小溪流,肯定没有工业污染,但生物污染不好说,最好烧开食用。另外,在瓦山顶入口处往前走几十米左边有条岔道,往悬崖边走5-10米,有个仙姑神泉,水是从地下石缝中流出的,透骨的冷,完全可以生喝。据说仙姑神泉下方有个仙姑洞,这个洞生得奇特,上下左右都是悬崖峭壁,里面有桌有凳,常人是无法攀登进洞,天气好的时候,在滚龙岗能看到仙姑洞。怎么会有桌和凳?至今仍是个迷。

第一天登顶时照的照片很少,光线也不好。第二天早上照了不少,将会在下楼继续发。

    半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山顶小庙,大家都比较累,生火做饭后搭帐篷睡觉。晚上下雨打雷,据他们后来说,很担心,担心如何下山。我是一点也不怕,我们这里的天气我清楚,晚上下雨,多半第二天是好天气,可惜的是欣赏瓦山月色成了泡影。
一夜无话,早上我和乖乖虎6点半就醒了,天气还没有转好,日出是看不成了。不过后来云开雾散,我们再也呆不住了,又跑到瓦山入口处,雨后的风景实在是太好了,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是苍白的,还是看照片吧!
小庙附近看到的峨眉山!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e8070486d78d2e3.jpg
瓦屋山、贡嘎山!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e7d0a7970e85954.jpg
帽壳山!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112c07423ad58b9.jpg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7a3188f374680de.jpg  
远眺雪山!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da80bd3fa64cfe3.jpg
俯瞰滚龙岗、五池!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1e43bf3989a66c9.jpg
山顶风光!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b951fc4fe061849.jpg
山顶风光!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18c8271b7b53a3a.jpg
山顶风光!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953f69591b0e948.jpg
山顶风光!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6/ht3047_24_3184_5caa92249e257fc.jpg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确实是这样。我们从瓦山坪上山用了4小时,下山也同样用了4小时。刚下到入口不远的长木梯处就难住了,刀夫人有恐高症,死活不敢下,吓得哭。后来她自己生动的给我们描述:“我想哭出来就不害怕了,哭了以后还是害怕”把大家逗得直笑,后来打了保险绳才顺利通过。刚下的雨,路滑,很不走好,只能一点一点的往下蹭。也许是昨天体力消耗太多,小米的速度慢了下来,说自己的腿已经不是腿了,我打趣:难道成了手不成?别看“马儿”上坡慢,下坡表现好得很,一直走在前面,还有精力拿出心爱的数码单反来几张,看来潜力不小。
    终于下到山门,这里要特别注意,下瓦山坪有2条路,一条是到花茨村的,一条是下到瓦山坪的,右边到花茨村的路看起来似乎是正路,其实不然,很多人在这里走错,以至于迷路。左边到瓦山坪的路不仔细看看不到,所以也是容易走错的原因之一。只要记住,下山门后一定走左边那条路就不会错。
    又到了熟悉的瓦山坪,零星的杜鹃花点缀其间,传说中的满山遍夜的杜鹃海洋我并没有见到,难道是来的不是时候?
    下瓦山坪到五池村相对比较容易,一路美景无限、风光宜人,久违的愉悦又倘漾在心中。队伍拉得很长,好几个腿抬不起来,太累了。
    下午4点终于下到五池,包车回到金口河。
下面是本次穿越的主角之一乖乖虎的跟帖:
合影: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309d2eb86985987.jpg [[url=]删除[/url]]
描述:步行者  (马儿 摄)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cc5603df57b2db6.jpg
老玩童(马儿摄)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8d44f9c5090e152.jpg
漫雨双影(马儿摄)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1e8366ec259eeed.jpg

 

继续发乖乖虎的跟帖:
云漫瓦山坪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de33a246fd29685.jpg
山路上见到的树木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355470d1894e1e1.jpg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092b3b5f7951d24.jpg
云掩滚龙岗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f3c2f85128344cf.jpg

有人说看到月亮了在哪里?在哪里?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1233cee8dde8d54.jpg
我也看到月亮啦!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f81c5296e44a66d.jpg
图片: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04c6e72ad13133a.jpg
图片:
http://ab.img1001.com/uu/uu_0804_5/ht3047_24_6529_f4e35e5184d7ba4.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