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之巅追风捕影(组图)

标签:
圣湖世界屋脊洞窟鬼湖拉昂错皮央阿里旅游 |
分类: 虎狼e族摄影 |
川风光,清傲无语的神山圣湖,浓厚神秘的宗教信仰。这里还是传说中的无人区。这里吸引着无数探险家、旅行家、摄影家不畏艰险地闯入死亡之地。摄影人常说:未到阿里枉来西藏!
第一镜:圣湖玛旁雍措、纳木那尼雪山
一路上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沟壑纵横。
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心心念念的圣湖。安顿好住宿,我们操起家伙准备开始“创作”。风很大,湖面泛起了不小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的卵石。突然间,我们想放下家伙,尽情享受圣湖带给我们怡然自得的感受。
在这里,我们偶遇了来此沐浴的印度香客。因为圣湖和神山在印度佛教里是最大的神山,同时也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往来朝圣的印度、尼泊尔甚至巴基斯坦等国香客络绎不绝。 我们也带着朝拜的心情沐浴在圣湖温柔的湖风中,不知不觉已是傍晚。
夕阳中圣湖南面的纳木那尼绵延成一座令人敬畏的身躯,正巧金色的余辉落在山头,圣洁的冰山与太阳的光芒如此天衣无缝般合璧,让我们顿时心生感慨。不多时,晚霞也布满了圣湖的天空,我们的镜头始终不肯离开这片壮美的苍穹,直到晚上10点钟太阳彻底下山,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鬼湖拉昂错,紧紧地依偎在圣湖旁,勾画出美丽的月牙状。
第二镜:鬼湖拉昂错
拉昂错紧紧地依靠在圣湖玛旁雍错旁边,勾画出一个呈美丽的月牙状且与圣湖同样蔚蓝的湖泊。而玛旁雍错的形状宛如太阳,她们的形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和谐,一种金刚不二的美的极至境界。
这里没有一个人。湖水在周围雪山的映射下显得异常的平静。湖水蓝得深邃,像要与天连在一起一般。如此壮美的景色在我眼里和玛旁雍措不相上下。但据说这里经常是“无风三尺浪”,也许因为这样的缘故,这里和相邻的圣湖在热闹程度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过了巴尔兵站,就能欣赏到壮美的巴尔山色。
第三镜:扎达土林
黄昏时分行进在进入扎达县城的路上,其实这根本就不叫路,只有一条所有要进入扎达的车辆必须经过的干涸的大河道。来之前,已有藏族朋友告知,前几天大雨,导致洪水暴涨,道路已坏无法进去,近日水才退去,再三告诫我们一定要顺着车印前进。看前面的山路果然有车走过的印痕,这才放心进入。
我们就在这河水冲刷出来的河道上爬行着,像杂技演员手里的道具一样被上下抛着,左右摆着。冲出土林转个弯就看见扎达县城了。
驾车进入阿里扎达沟时夜色已晚,那些土林空得让人吃惊,险得让人胆战。 车灯照处,巨大的土林群塑变幻莫测,这些千万年计的塑像似有灵魂的生命。在这万籁俱静的夜晚,土林沉默得令人生畏。除了你自己的呼吸声,一切声音好像都不存在。在这样的状态下,人是无法安睡的,越是死一样的宁静,心情越不能平静下来。
据科学家考证,这里曾经是一个方圆500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才雕琢出了现在这幅景象。
次日清晨,从崎岖不平又如走廊一样狭窄的土林中钻出来,站在某一高地上回望土林,如果不是有科学分析在前,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方圆上百平方公里的土林是如何形成的。刚才我还将信将疑,现在高处俯视,发现还真有盆地的轮廓了。原来这片神奇的地质结构是古时的湖底。
在东嘎古城,石窟散布在断崖上。
第四镜:东嘎、皮央古城
饭后驱车前往东嘎、皮央古城。这两个景点实在没有古格那么出名,路况也比较差,没有任何标志,我们在土林里面竟然转丢了,绕了几十公里之后终于走上正路。
一路颠簸着来到东嘎。这是扎达县的一个靠山临水,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东嘎洞窟和皮央洞窟就在东嘎村和相邻的皮央村附近的土石山崖上,这是西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集中在半山腰的3个洞窟中的东嘎壁画保存得较好。东嘎石窟散布在东嘎村北面断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窟。现在这些俨如蜂巢的洞窟,其中绘有精美壁画的几个窟洞,都集中在东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
班公错,鸟的天堂。
第五镜:班公错
班公湖呈长条形,因为长条形的湖很像天鹅的脖子,也有人叫它天鹅湖。天气非常晴朗,天空白云朵朵,真是“一湾湖水碧如蓝”。
湖面上,大群的斑头雁、红嘴鸥都齐聚在湖内嬉戏觅食,俨然一个鸟的天堂。有些鸟在浅水岸边用杂草筑巢,只要有人靠近就会受到它疯狂的攻击。大型的斑头雁也会拍打着翅膀追赶我们,一不小心就被他们啄伤小腿。
回来途中藏族司机告诉我们,是因为我们的打扰鸟儿们才报复我们的。团友反驳道,“我们是喜欢和爱护它们,绝对不会伤害它们。”司机又说,“不去骚扰它们就是最大的爱护。”司机简短的话语提醒了我们。在这片和谐的湖面,无形中自己却变成入侵者。
突然发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们是强劲的生命;在江源永恒的流动里,我们不过是一群太小太小的过客。
经过这次摄影之旅,我们也提醒准备去西藏拍摄的朋友:在您尽兴的同时不要忘了尊重和保护这片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