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路上吼三吼,感受完美海岸线

标签:
十二使徒岩第一次世界大战圆洞墨尔本旅游 |
分类: 虎狼e族天堂 |
大洋路 (Great Ocean Road)上走了两天,那完美的海岸线风光,让所有文字都显得苍白。
车窗外惊涛拍岸,或者是碧海黄沙的景象,伴随着大洋路上的百转千回,真叫个刺激过瘾。
只听得一个人总是忍不住的乱叫,不好意思,那正是本人。
澳大利亚本身是个四面环海的国家,海岸线之长,海边公路之长,全世界都难找对手,偏偏墨尔本西南这一段近300公里的海滨公路,起了个这么“霸道”的名字,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总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实是千万年一点一点的雕刻侵蚀而成。大洋路再一次让人感觉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在悬崖峭壁中间开辟出来的大洋路,正式的起点是托尔坎(Torquay),终点是亚伦斯福特Allansford),全长276公里,是澳大利亚政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战士而建。
大洋路沿途奇景迭出,世界上难有第二条路可以媲美。驾车奔驰在大海洋路上,可说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奇之旅的大组合,沿途几乎不到一公里就是个绝景,耸立在海上的岩柱没有一块是相同的。
如果从墨尔本出发,沿海岸线走到终点需时约四个多小时;如果走内陆的高速公路的话可以省下一个多小时,但是就会错失好多只能在海岸线才看得到的风光。
去大洋路之前的轮渡上,看到了野生的海豚。
飞起来了,
从吉隆市,Lorne再到Apollo Bay,在半山的一处旅馆呆了一晚。第二天又去了大洋路上最精华的三处景点。
当第一眼看到阳光下金色的十二使徒岩(The Twelve Apostles)时,竟然忍不住喊了出来,那真的是太难的一见的美景了。
十二使徒岩是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海水侵蚀形成的12个断壁岩石。矗立在湛蓝的海洋中的独立礁石,形态各异,犹如人的面孔,称为“十二使徒岩”。
当然,现在已经少了几个“使徒”了,这里的海水力量实在太强大了。
很幸运碰到了在澳洲已经定居19年的资深旅行顾问Eric wu,我们成了朋友。
大洋路往西不远,是洛克阿德峡谷(Loch Ard Gorge),好像是矗立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座门。造型非常的神奇。
1878年一艘名为“Loch Ard”的英国移民船在开往墨尔本的途中触礁遇难,52人死亡,只有2人生还。
伦敦断桥(London Bridge)本来应该叫“伦敦桥” ,从前这个岩石是突出海面与陆地连接的岬,由于海浪的侵蚀冲刷形成2个圆洞,正好成双拱形,所以起名为“伦敦桥”。
在1990年1月15日的傍晚时分,与陆地连接的圆洞突然塌落,与大陆脱离形成现在看到的断桥。
回到刚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一段公路叫作“大洋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归来了约5万名澳洲士兵,为了安排就业,安排这批士兵开荒修路。
由于在英语中通常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称为“Great War ”,这条路又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修建的,所以被正式命名为“Great Ocean Road”。
这两天的大洋路,有风有雨,也有阳光灿烂,大洋路的不同气质都尽收眼底。
你要是来大洋路,也扯着嗓子喊几声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