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伤害处理与防范
(2009-05-28 16:32:07)
标签:
保健健身患部攀登体能健康 |
分类: 虎狼e族安全 |
3.第三阶段─渐进式施压:
当患部于自主范围内进行活动而不致感到疼痛时,便可对受创组织施压,使其强化。但施压之强度须适中,一旦感到疼痛便须停止,否则将引起二度伤害。其次,应注意在对患部施以抗压训练时,须避免于训练后12小时内采热敷。此外,此阶段亦可借机纠正肌群的不平衡发展,藉施压之方式强化原本较弱的部位。
4.第四阶段─患部之愈合:
随着第三阶段的完成,患部将回复其原有肌力的2/3,此时可转以实际攀登之方式帮助愈合。由于患部已久未使用,故须经过一段重新适应期,方能与其余肌群协调运作。起初可进行一些难度易、强度低的攀登训练,使患部适应各种不同的姿势与动作,再将强度逐步提升。相对于第三阶段,此阶段可帮助选手审视自身的攀登技巧。倘若平日倾向于以固定动作攀登或攀爬特定地形,此阶段多元化的攀登训练将可降低同类型伤害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三、运动伤害的正确认知
有些人将运动伤害视为一种导致表现退步的不幸,但事实上,此一退步却是身体发出最后通牒,亦是纠正不当训练方式的转机。唯有正视此一问题,方能成为真正的运动员。就正面来看,运动伤害可使选手明了正确与适度训练的重要性,并坦然接受生理状况因人而异的现实。易言之,顶尖的选手并非是那些不易受伤或较易复原的人,而是那些真正了解自身生理和心理状况的选手。因为唯有找出受伤原因、耐心养病,方能再创体能巅峰。
四、训练过度
虽然超载训练可刺激机体、提高运动效能,但过度的负荷却将产生反效果。由于身体承受训练压力之范围有限,一旦超过生理的最大负荷量,不仅无法进步、运动伤害亦将随之而生。由于在达到训练过度的门槛前,进步最为明显,因此不少运动员往往挺而走险,游走在生理负荷的极限边缘。然而不幸的是,此一门槛并非固定,其高低因人而异,且随者训练的密集度而变动。由于难以掌控,训练过度的情形遂屡见不鲜。加上其为不同的微创伤累积而成,症状不明显、且无立即显著之疼痛,因此潜伏期往往长达数周。所幸,训练过度仍有许多警讯,选手必须谨慎注意,方能防微杜渐。
四、训练过度之警讯
- 关节感到僵硬且活动范围减少
- 局部疼痛,尤其是关节
- 疼痛持续不断
- 体能表现始终不佳
- 起床时感到僵硬或肿痛
- 即使经过休息,体能仍无法进步
- 协调性变差
- 骨头、肌肉或关节变形
- 四肢感到炙痛或麻木
- 训练虽然持续、渐增,但体能却不增反减
五、停滞阶段
任何运动皆会经历体能或技术的停滞阶段,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突破瓶颈。此一停滞期的起源因人而异,重点在于发掘自身的问题所在,针对缺点修正训练方式、调整身心状态,以期重新出发。
停滞阶段的可能原因
- 训练过度
- 训练目标过高或过低
- 对固定的训练地点感到厌烦
- 仅针对优势进行训练,忽略自身弱点
- 训练方式缺乏效率
- 训练一成不变
- 过度采取特定型态攀登
- 健康状态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