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内登山爱好者登顶珠峰后下撤途中遇难

(2009-05-23 12:32:06)
标签:

登山爱好者

前进营地

海拔

向导

肖屹巍

珠峰

文化

分类: 虎狼e族联播
http://photocdn.sohu.com/20090519/Img264042958.jpg
珠穆朗玛峰

    新华网拉萨5月19日电(记者胡星 薛文献)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了解到,来自江苏省的登山爱好者吴文洪18日上午登顶珠穆朗玛峰后在下撤途中突发严重高山疾病,于19日4时许在海拔8750米处不幸遇难。

  记者电话采访驻守珠峰大本营的攀登总指挥、西藏登山队队长尼玛次仁。他说,18日10时前后,吴文洪随国内珠峰攀登队B组登顶,当下撤至海拔8750米的第三台阶时突发严重高山疾病,体力衰竭,不能行走,情况十分危急。

险情发生后,除陪同吴文洪登顶的高山向导外,西藏登山队紧急从各营地抽调专业队员,携带急救物资向上增援并采取多项措施彻夜施救,但吴文洪最终未能恢复,不幸遇难。

    成都小伙登山遇险:

    成都小伙子登顶珠峰险丧命 8700米处氧气瓶缺氧

    “我第一个下撤到安全地带,高兴、激动、后怕,但无悔!”昨日下午,成功登顶珠峰的成都小伙子肖屹巍在抵达安全地带后说,“好悬啊!在海拔8700米的地方没氧气了,差点就挂了。”休整几天之后,肖屹巍将于本周六返回成都。

暴风雪让冲顶推迟两天

  肖屹巍是本月8日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开始冲顶之路的。按照计划,他所在的2009中国珠峰登山队的冲顶时间是5月15日,但是在他们一行来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长达48小时的暴风雪迫使他们临时改变计划。他们不得不在前进营地多待了两天,14日才继续上路,登顶时间也改在了17日。

  随着海拔的增加,队伍前行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C2营地7790走得很辛苦,因为上升海拔高750米,这在珠峰营地里面是一天上升海拔最多的,所以这段路程我们走了足足8个小时,到了以后就赶紧吸氧休息。”肖屹巍说。接下来,他们花了6个小时来到了C3营地,这里美丽的景色稍微舒缓了队员们紧张的情绪。

  站在珠峰之巅哭了

  在最后冲顶之前,队员都有4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但是这段时间没有一个队员是真正休息了的,“我原本以为这几个小时我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但事实上却是彻夜未眠!”肖屹巍说。17日凌晨1时05分,肖屹巍一行从C3营地出发。由于向导的前行速度比较快,他还在中途超越了前面的队友,来到第一的位置。但是随后而来的10余米长的90°的直壁以及横切,让肖屹巍傻了眼。肖屹巍说:“这哪里是路啊,有些地方完全就是直壁只能用脚上的冰爪扣住岩石的毛面。”

  一番小心翼翼之后,肖屹巍终于在10点左右成功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站在珠峰之巅,肖屹巍激动得哭了。不过,登上珠峰之顶并不意味着就任务完成了,因为在从珠峰之巅回到海拔6400米的安全地带才算是结束。

  下撤时差点挂了

  就在肖屹巍还沉浸在登上珠峰之巅的喜悦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他在回到那个10余米长的90°的直壁时,突然觉得不能呼吸了,“我当时一看,发现氧气没有了,我当时就慌了!”而且,由于缺氧肖屹巍已经说不出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当时就是一种死亡的感觉,我都不敢想太多。”肖屹巍立即向他下方的向导拉动绳子比手势,好在向导立即反应过来肖屹巍发生了什么事情,“向导明白了我的意思,可是他叫我下去,我怎么下去了,每动一下都需要氧气,在这个高度什么都需要氧气,为了活着我憋了一口气下去了,向导才把他的氧气瓶给我。”据肖屹巍回忆,大概有一分钟的时间他是处于无氧状态的,“当时我虽然张着嘴,但是完全没有呼吸,太险了。”

  第一个下到安全地带

  这次危险的经历让肖屹巍很长时间都没有回过神来,“下山其实也是很煎熬的事情,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回到山下。”肖屹巍说。当天晚上11点半,肖屹巍和向导在经历了长达22个小时的徒步之后,回到了海拔6500的前进营地,随后他便到了6400米的安全地带。他说:“到了最后,我的腿都僵了。”而肖屹巍也是队伍当中当天就下到了安全地带的队员。

  休息一夜之后,肖屹巍又走了8个小时才回到珠峰大本营,他也是第一个回到大本营的队员,他激动地表示:“我第一个下撤到安全地带,我高兴、激动、后怕,但无悔!非常感谢一直以来对我支持帮助最大的四川的家乡父老,太钢不锈钢股份的领导和四川屹恒不锈钢的同仁们,是他们的支持帮助和珠峰的眷顾让我能站上去走下来。”(周维) (来源:成都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