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9/【花雕】雅江峡谷40天

(2009-05-21 09:07:13)
标签:

花雕

day

this

window

隆拉

墨脱

文化

分类: 虎狼e族摄影

大峡谷第二十九天<4月29日 晴>

  早上5点多起床,租了辆小面的,前往24K,途中有多处滑坡和一处雪崩。没想到雪线就在24K的一片平原处。海拔大约3千多米。下车后觉得很冷,零下几度。然后开始翻越嘎隆拉雪山垭口。天还未亮,雪上有层硬壳。来往过垭口的老乡都穿着军胶鞋,只我穿徒步鞋,防滑性反而不如军胶鞋。又是一次没有冰爪、冰镐走雪坡,真的不适应。嘎隆拉雪山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受印度洋暖气候的影响,气候多变,令人生畏,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因此,嘎隆拉雪山被当地人称为神山,这也是到墨脱县的必经之路。雪山垭口约4200多米,到52K大约走了五个小时,有六公里。
  午饭在52K招待所吃的,三菜一汤,还不错。据了解波密至墨脱公路,目前就24K到52K不通,雪山段。听说下月开始修路,这段7月——10月可以通车。中饭后,我和桑金,还有一个墨脱打工的四川老乡,我们三人开始从52K向80K走去。公路又是下坡,还算好走,就是长点。28公里我们走了七个半小时。全天徒步达12个半小时,约34公里。最后一段很疲劳了,脚都挪不动,拄了根木棍,一拐一拐的到了80K,赶紧用热水泡脚。

附注:
      转贴《进墨脱之路,艰辛留在“K”字坐标里》作者周而捷 叶辉
  在一家名为“80k永顺”的招待所里,总能看到一些疲惫的
背包客在此卸下沉重的行囊,用大瓷缸里积攒的雨水冲洗脸上的泥灰,然后在灰暗的木板小隔间内简陋地过上一夜,第二天带着满身的虫咬继续上路。 这些徒步旅行者的目的地是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墨脱。 一条从波密县通往墨脱县城的141公里长的山间小道是他们进入这个“孤岛”为数不多的道路之一永顺招待所所在的80k,意为从波密开始算起的80公里处,是这条线路上一个供徒步旅行者歇脚的驿站。当地人约定俗成地用公里数加“k”来表示这条线上所有标志性地点的方位。这个字母也为这条四天才能走完的墨脱生命线立下了坐标。
  这些“军事暗语”般的符号早已为当地百姓和有经验的徒步者所熟知:24k是过去行车进墨脱的终点,以后的路都要靠步行;24k和52k是计划建设的隧道的出入口;52k、80k、113k都是沿途提供膳食住宿的驿站,80k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进入蚂蟥区的标志;128k是为当地农牧民新建的安居房所在地;85k、103k、110k、126k则是途中较为危险的路段。 这条路的保通队员还临时用“k”来表示遭受泥石流破坏的路段的方位,以便迅速定位,展开抢修。保通队负责人张秋生由于反复走这条路,早已对这条路上每一个路段的情况了如指掌。“我能用‘k’来表示出每一个容易遭受泥石流的危险路段。”他说。
  墨脱县政法委副书记洛桑尼玛介绍说,这些“k”的符号也表明了进墨脱之路的艰苦。“一条141公里长的道路放在内地开车两个小时就能轻松走完,但在墨脱要走上整整四天。途中既有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又有蚂蟥的侵扰,变数太大,这才需要用上这么多‘k’来指示方位。”洛桑尼玛说。 路的沿途还支起不少简陋的木板牌子,上面标明了公里数。“这些‘k’的牌子清楚地告诉我们走了多少路,同时更激励我们在这条艰苦的道路上继续往前走。”一位来自陕西的徒步旅行者说,“我们最向往看到的是141k,也就是墨脱县城——我们的目的地。”新华社西藏墨脱7月16日专电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244631cd0485597.jpg

01 早晨6:45我俩打车到了24K,这里其实只有几间木头房子,是作为波密到墨脱公路上的一个中转休息站而存在的,因为过了24K,就要翻越海拔4322的嘎隆拉雪山垭口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133f12ec2c5f460.jpg

02 路被雪埋住已有半年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5e0bd924ec82ac3.jpg

03 从这里开始我们走小路上雪山了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c60a335ad86537f.jpg

04 也有遇到从墨脱出来的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34d9066a3104c3a.jpg

05 一路往上走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d4bae95894a5213.jpg

06 我和桑金在垭口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b9d546375f4ca63.jpg

07 翻过4300米的垭口向下走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f62209ca867e85e.jpg

08 风景不错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3d702bc06dc7239.jpg

09 小心地穿过雪崩区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b72fb8077a9f762.jpg

10 雪崩区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7cec40f994b8712.jpg

11 看到52K 啦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58619bcc965a3e6.jpg

12 从波密到这是52公里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8f48e0d95a75396.jpg

13 在这招待所吃的午饭,每人十元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296df2005dc8851.jpg

14 大雪封山车子都生锈了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d3275a0267091eb.jpg

15 一位驾驶员在清理雪崩遗留的障碍物,我俩顺着公路向80K走去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6/64_204174_a859224a6cfc3a3.jpg

16 途中雪山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7/64_204174_b74798807c54e39.jpg

17 60K左右的一个干沽河床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7/64_204174_77247a46f9d3a18.jpg

18 穿过原始森林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7/64_204174_bd430012814444b.jpg

19 见到参天大树
图片可点击:
http://image.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70807/64_204174_803e0bcb0b6918f.jpg

20 途经小溪流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