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眉县有个“十字山”

标签:
文化 |
在陕西眉县青化乡的秦岭浅山中,有一座看上去很普通的山,当地人称为“跑窝山”(“豹窝”的转音),却被天主教信众称为“十字山”、誉为“东方的加尔瓦略山”。
加尔瓦略山,本是位于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西山岭上一个小山丘。据《圣经》记载,那是 “天主圣子临终圣死的见证”、“耶稣的圣尸,昔日就是安葬在那里”。所以,耶稣的信众便都以加尔瓦略山为神圣之地,常到那里朝圣,默想耶稣的苦难圣死,感谢“圣爱”和“救赎”。
离耶路撒冷千万里之遥的眉县青化,一座普通山丘,为什么会被称为“十字山”,被誉为“东方的加尔瓦略山”呢?
原来,在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城固人刘佳录于1771年毕业于意大利那玻利城圣家学院并晋为“铎品”(注1)。刘佳录在毕业回国前谒见教宗,他恳求教宗给中国这片辽阔地方的教众能有一个朝圣之在。他的恳求获得教宗庇护六世恩准。刘佳录回国后即辗转陕西各地传教。一日,传教至眉县青化境内,因见眉县“豹窝山”(即今“跑窝山”)地理环境酷似耶路撒冷的“加尔瓦略山”,遂绘图报告罗马教廷,经教宗庇护六世恩准,命名此山为“十字山”并给予“大赦”(注2)。刘氏遂购置地产营建“圣若瑟堂”、“圣母亭”、“十字山小堂”、“十四处苦路”等。刘氏的营建工程于1777年告竣,并定于每年5月3日的“寻获十字架”与 9月14日的“光荣十字架”瞻礼为朝圣日。1837年在“十字山”创建60周年之时,罗马教廷圣部曾颁发文令,准于当年5月和9月内赴十字山朝圣地朝拜圣十字架的教众,每日可获一次“全大赦”。2002年罗马教廷再次颁发文令,将该“恩准”予以永久延伸。
地理环境的酷似、罗马教廷的三次核准、加之眉县“十字山”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注3)经罗马教宗核准赐封的“圣山”中最早的一座(注4),因此在天主教教众心中,眉县“十字山”,有与“加尔瓦略山”几乎同样的神圣和亲切,故有“东方的加尔瓦略山”之誉,也正因此,眉县“十字山”一直受到天主教教众们的顶礼膜拜,特别是近年来每年到此朝圣者络绎不绝,有远自上海江浙的,有周边省市来朝者,更有本地信众等,人数多时,达万人以上,盛况空前。
每年的“朝圣日”,总是人流如潮,摩肩接踵,教众们在十字架引领下从山脚教堂一路咏诵圣经圣歌,依山间土路进发,穿岭翻梁,过“十四处苦路”,大约一个多小时才可到达山顶的“耶稣受难亭”,人们的经歌声在这个可以北观渭水之滨美景的山丘上空荡漾。绿树蓝天,经歌盈耳,那种虔诚、那种执着、那种期盼,也同样在绿树蓝天间发酵扩散。
如今的“十字山”,除了宗教的意义,更多的成为一个旅游的景点,成为人们野游爬山的好去处。
在绿树掩映间,沿着那原生态的土路一路攀爬,绿叶在微风中摇曳舞蹈,花儿在醉人的空气里绽放艳丽的笑容,白云在蓝天里自由的变幻嬉戏,路旁那些突兀而出的树根,仿佛展示着努力生长的顽强力量!高兴了,喊几声,或高或低,神清气爽;累了,依突兀奇形的树根而坐,开开玩笑,做做玩闹,其乐融融。历“十四处苦路”,会多多少少了解些那来自异域、自大唐太宗时传入中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长了1300多年的文化。登到高处,或踏春来此看绿山苍翠、溪水涓涓;或是访秋而来看枫叶红遍、蒹葭摇曳;或向北眺望,把渭水滋润的这片传承着周秦瑞气的美景收于眼底。在惬意中舒臂向天,微风习习,何似在人间?
注1:“铎品”:天主教中最高品位,有治理教会、判断和处罚的权力,可以以基督的身份举行弥撒圣祭.
注2: 大赦是教宗以其最高权力,给教众们分施基督及历代诸圣人们的功劳宝藏,使信友们经告解获得罪赦以后,藉以获得罪的暂罚。大赦只有教宗能赐给,别人只能在得到教宗允许,或受法律委托才能颁赐。大赦有全大赦及限大赦两种.全大赦---赦免人因罪应得的全部暂罚。
注3: 另一座为湖北谷城“十字山”.
注4: 谷城十字山为1873年罗马教宗比约九世核准赐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