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老的爱妻奈菲尔塔丽的神庙修建在距离阿布辛贝神庙
50米左右的地方。这座神庙规模较小,也是在悬崖峭壁上雕凿而成的。正面雕刻有六尊高约10米的立像,其中四尊为拉美西斯二世,另外两尊为描绘为哈特尔神形象奈菲尔塔丽。
进入神庙,同样是柱廊大厅,柱上雕刻有女神像,四壁雕刻着拉美西斯二世和奈菲尔塔丽向神明送礼物,神明为拉美西斯加冕给奈菲尔塔丽生命之钥等等,同时也还有些战争场面。女神奈菲尔塔丽雕刻的美丽高贵典雅。最里面雕刻着哈特尔女神,奈菲尔塔里和穆特女神。


(上两张来源于明信片)
资料:
王妃的名字意为“最美丽的女人”,不容置疑,无论是法老还是普通百姓都深爱着她。而众多的画像也证明了她的魅力。拉美西斯在继承王位前不久娶了她,从此就与她形影不离,无论是在宗教仪式中还是在国事活动里都能见到她。在绘画中以及其他文物上也常能看见她与丈夫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在政治生活中,奈菲尔塔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借助书信和礼物与希泰族的女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她为法老生下了六个子女: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奈菲尔塔利(Nefertari)本应与拉美西斯一起主持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落成典礼,但很有可能她未能成行。根说,纳菲尔塔莉(Nefertari)恰恰是在这座本应与法老同享永恒的神庙门前死去。奈菲尔塔利(Nefertari)被隆重安葬在女王谷。
拉美西斯在他皇后的墓碑上刻着他对她爱的表白,“我对你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当你轻轻走过我的身旁,就带走了我的心。”
1904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埃尔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Ernesto
Schiapparelli)发现了她的坟墓,但她的木乃伊和随葬品均被盗。尽管如此,墓室内经过修复的精美壁画仍然让奈菲尔塔利(Nefertari)的墓成为古埃及文明的一颗明珠。
阿布辛贝位在埃及最南方,再往南一点就到苏丹境内了。附近几乎没有什么住家,除了阿布辛贝机场设备、神庙,以及尼罗河外,就是一大片的沙漠。
为什么要在人烟罕至的阿布辛贝雕凿一座如此雄伟的神庙?最新的说法是:古努比亚人沿尼罗河前往埃及进贡,或埃及军队前往努比亚征税时,船队均会行经此处,而阿布辛贝神庙就是宣示国威与提振士气的最佳象征。
可能由于看了一些小说的缘故,真的很喜欢这位法老王!虽然他有那么多的老婆,但仍盲目的希望他对奈菲尔塔丽的爱是唯一的。真的想知道:他的灵魂是否得到再生,他与他的奈菲尔塔丽是否又能相聚一起,任由千年岁月流逝而永不分离……要离开了,风刮在身上有些冷,真的不想走,是舍不得走!幻想着此时要是周围空无一人会是什么场景,神像会活过来吗?能让我看到那高大伟岸的身形,体会到周身的威慑气息,以及那双望向“独一无二的爱人”的黑亮幽深的眸?多希望有奇迹出现!
再回顾一下,多么端庄的五官!



资料:
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法老是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头顶着这些光环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 Ramesses II, Ramesses the Great)在位67年(统治时间1279 BC ~1213
BC),直至今日,他依然享有这些盛誉。敌人惧怕他,臣民爱戴他,神灵保佑他。生活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拉美西斯的出生日期至今仍是一个谜,我们只大致知道他是在1290BC年左右出生于孟斐斯(Memphis)。他的父亲塞提一世(SetiⅠ)娶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的女儿杜雅(Tuya)为王后,他们共生有四个儿女,两男两女。但大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这使拉美西斯顺利地登上王位。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法老学校”学习:10岁时在军中任职,15岁时父亲带他参战,以保证他将来成为一位智勇双全的国王。拉美西斯没有花费太长时间就学会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作为国王所必需的两项技能:以军事手段征服敌方和建造王宫。无论是在征战,还是在建筑方面,他都取得了成功。如今,在埃及没有一处土地不留下他的足迹。父亲去世时,拉美西斯的年龄大概是25岁,但他已经拥有足够的雄心和顽强的自我意识,他要让自己的壮举超越所有的前辈。
“进行宣传是他最好的武器,这在宣扬自己的王国和使命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比萨大学的埃及学教授埃达•布莱西亚尼(Edna
Brecciaing)叙述道,“大量的雕像和碑文向人们讲述了这位国王的壮举与魄力,并使他的形象流传千古,而且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他的家庭生活也同样见诸于文字之中:八位皇后,一群数量难以考证的妃妾和100多个儿女。拉美西斯不得不多次挑选王位继承人,但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宫中多事”,而是因为他活到了90多岁,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40岁,他的许多儿女都在他之前死去。继承他王位的莫尼普塔(Magenta),位列王位继承人名单中的第十三位,到60岁时才得以登基。事实上,拉美西斯在辞世前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对于臣民们来说,他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但这位伟大的法老未曾预料到,不仅有关他人生的史诗已经名垂青史,就连那些有关他死亡的史诗也同样流芳百世。拉美西斯最值得称颂的壮举就是针对赫梯族(Hittites)的卡叠什(Qadesh)战役。当这位年轻法老的自负几乎使自己溃败时,命运女神却眷顾了他。但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至少在他的臣民看来是这样。
撰写有关拉美西斯专著的弗朗克•齐米诺(Franco
Cimmino)解释说:“在古代,还没有哪一次战争拥有如此多的史料。拉美西斯战争归来之后,在他王宫的墙壁上,在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神庙、卡纳克(Karnak)神庙的卢克索(Luxor)神庙里刻下了描绘战争的场景。这些巨型的艺术品分别展示了士兵、埃及人安营扎寨、战斗的场面以及被俘的士兵。当然,其中占突出地位的还是拉美西斯,在画面中,他只身一人击溃敌军。流传给我们的还有叙述这场战争的两首史诗,其中最重要的一首就是《潘道尔之歌》(The
Poem of Pentaur), 它与庙宇中的壁画一同向人们叙述了这段历史。”
卡叠什战役:拉美西斯率领的埃及人与赫梯族人之间的冲突起因是对叙利亚的绝对控制权。1275 BC
4月底,法老率军朝奥龙特(Oronte)河谷进发以征服卡叠什,这是赫梯族在叙利亚建立的一座重镇。拉美西斯率领2万士兵和200辆战车,这些兵力被分为四支,其名称分别为阿蒙(Amon)、布塔(Ptah)、拉(Ra)和塞特(Seth)。这次战争的目标是叙利亚北部的土地,而对手则是穆瓦塔里什(Muwatallish)国王,他有1万名士兵和3500多辆战车。在靠近奥龙特河的地方,法老的军队抓获了两名自称是赫梯族逃兵的人,他们说有重要情报要通报给埃及人。这两人被带到了拉美西斯面前并向他交代说,穆瓦塔里什的部队距离此地很远,法老可以轻而易举地攻下城池。拉美西斯此时已视卡叠什如囊中之物,未等大部队集结完毕即独自率领阿蒙支队冲向靠近卡叠什的平原地带并在此宿营。只有当他的卫兵抓到敌军先头部队的两名士兵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陷进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此时为时已晚。跺在城堡内的赫梯族人突然发起进攻,措手不及的法老军队溃不成军,四下逃窜,只有拉美西斯带领贴身侍卫奋力抵挡赫梯族人的进攻。齐米诺叙述道:“多亏有两件出乎意料的事才让拉美西斯得以全身而退:首先是赫梯族士兵攻进了埃及军队的营地之后,立即忙着抢夺财物,却把乘胜追击敌军的事忘在了脑后;其次是法老的后续部队及时赶了上来,救助拉美西斯及其士兵。”这时,整个战局被彻底扭转:本该轻易取胜的赫梯族人身困险境,接近黄昏时分,双方停战。晚上,埃及其他支队的士兵赶来增援法老。最后由于拉美西斯军队的猛烈攻击以及本国内乱,赫梯族人被迫提出议和。战争结局0
:0 。
卡叠什之战以后,埃及人与赫梯人之间的冲突一直延续到穆瓦塔里什国王去世之后,他的继位者阿图西里什(Hattushilish)与拉美西斯签订了人类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国际条约。目前,人们找到了该条约的两个版本,一个是刻在卡纳克的石柱大厅墙上的象形文字,另一个是在挖掘赫梯族首都哈图萨(Hattusa)废墟时发现的刻在黏土板上的巴比伦楔形文字板。促使两国议和的原因是阿西里人(Assiri)的威胁,这个好战的民族不断骚扰两个王国。和约于1269BC左右在拉美西斯这座由拉美西斯新建的首都签订,这个条约具有很多现代意义。根据该条约,两国人民之间不再发动战争,在遭受敌人攻击时互相帮助,互相维护对方国王的权益,引渡在对方国家避难的犯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