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本洁来还洁去(散文)载于《长春日报》副刊2021年05月06日

(2021-05-06 17:33:21)
标签:

赵冬

红楼梦

林黛玉

葬花吟

分类: 散文


质本洁来还洁去(散文)载于《长春日报》副刊2021年05月06日

质本洁来还洁去    (散文)

赵 冬


    一场春雨,让早早开过的绚丽多姿的杏花飘落满地,不由得让我想到《红楼梦》中著名的《葬花词》。
《红楼梦》是中国的古典名著,林黛玉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黛玉葬花”显然是名著中故事的高潮。有人说黛玉端庄不如宝钗、活泼不如湘云、细心不如袭人、妩媚不如可卿,但曹雪芹为黛玉写的《葬花词》竟多达52句,是全书中最长的一首古体诗。可见黛玉是曹翁倾注心血最多的人。
    林黛玉是怎样一个人呢? 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饱读诗书,官为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最小的女儿,出身贵族。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自小聪明伶俐,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和智慧绝非一般女子可比。
    性格忧郁且敏感的黛玉养成了孤世傲俗的性格。虽才华横溢,但在那个人际复杂、人情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则显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才能懂她。她深知外婆年事已高,依靠不住,面前无路,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爱情。但爱情就靠得住吗?“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秀帘”,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青梅竹马,共同的爱好和志趣、一样的叛逆和理想,令两颗心渐渐靠近、慢慢点燃并升华爱情。可是,在那个时代,美好的爱情只是一个不现实的童话,青梅竹马之爱也难以承托一世情缘。
    “黛玉葬花”源于在怡红院中的碰壁:宝玉的丫头晴雯因不满夜深困倦之时还有人访,所以不问来者是谁,将黛玉拒之门外。黛玉以为宝玉无情,便引出了这伤情的葬花一幕。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随着时光匆匆流逝,黛玉不安地预感到了花朵离枝的恐惧。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位少女挑开门帘自闺房中走出,手拿着花篮,肩扛小锄走到花园里。园里花儿飘落了一地,她不忍心踩到花儿。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可惜,满怀忧郁惆怅,却没有地方寄托愁绪。她希望,到了来年大地春回花再开,桃树李树再一次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一年三百六十天啊!寒风和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狂风过后,满园的绚丽还能不能出现?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站在阶前愁思满怀,愁坏了这位葬花的人。黛玉手里紧握着花锄,默默地抛洒泪珠。泪珠溅遍了枝头,空枝上浸染着斑斑血痕。杜鹃泣尽了血泪默默无语,无奈地望着黄昏悄悄降临。她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扛着花锄忍痛归去,紧紧地关上闺门,任清冷的灯光涂抹着四壁,任轻寒的雨敲打着窗棂,独自体味床帷的冰冷和空寂……此时,花儿的灵魂、鸟儿的精灵、人间的亲情,似乎都一去不回头,难以挽留。她多么渴望能生出一双翅膀,追随那飞去的过往,飞向那天地的尽头。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纵使飞到天地的尽头,哪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再堆起一捧洁净的泥土,埋葬你这绝代风流。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
    此时此刻,易感的心,所承受的是大自然带给灵性生命最大的摧残!那就是曾经的美好在瞬间崩塌,那就是对未来的期许被无情湮灭。“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儿啊!花儿,你今天死去,是我来把你收葬。可谁知道我也是薄命的人啊,谁能知道在哪一天忽然命丧?我今天把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痴情。等到我死去的时候,又有谁把我掩埋?
    黛玉来这个世界一回,虽然生命短暂,受尽人间凄苦,但她留下了美丽、智慧和品德;留下了诗词、歌赋和才华;留下了爱情、纯洁和期许;留下了痴花人的身影,留下了桀骜不屈的灵魂!我们记得她,永远不会忘记她孱弱肩膀上的那把小锄;永远不会忘记她洁来洁去的身体和我行我素的灵魂;永远不会忘记她逝去的背影和《葬花词》的悲鸣。

                                                                                            载于《长春日报》副刊 2021年05月0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