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w690/001KWmCDzy7qfQyZCqi6e&690
牡丹图
http://s7/mw690/001KWmCDzy7qfQzRyh876&690
国画家:于占海
画醉牡丹做秋翁
----国画家于占海印象
赵冬
一
有人说于占海画牡丹如痴似醉,画出牡丹飘人欲仙。我便仔细观察他画牡丹时的样子。他总是那样从容、安静、慢条斯理,仿佛一位慈父在悉心照料着自己幼小的孩子。水墨颜色,经他的妙笔生花,一朵朵鲜艳的牡丹花争相盛开,美如仙子。是的,于占海画出的牡丹,朵朵鲜活、栩栩如生,让我产生了浪漫的穿越联想,我想起了民间传说《秋翁遇仙记》。这些牡丹花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变成了美丽的牡丹仙女,月夜仙踪,她们围着于占海嘘寒暖、问饥饱,似一群长大了的女儿关爱老父亲那样的图景……占海无疑成了一辈子辛勤劳作的秋翁,他画的牡丹花也都出落成漂亮的仙女,面对这么多回来报达他养育之恩的女儿们,他的内心已满满地堆足了幸福。
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花开富贵,高雅而不作媚,富贵而不轻飘,被誉为花中之王。古今的文人墨客、丹青高手,无不对牡丹深情垂爱,尤其在民间则更受青睐。牡丹是国画花卉中描绘最多的题材之一,历代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很多,皆因为牡丹寄托了诗人和画家的一份美好情感,凝聚着丰富的文化象征。
我问于占海,梅兰竹菊,这么多美好的花卉植物,你为什么偏偏钟情于牡丹?他说:“牡丹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是美的化身,有纯洁与爱情的象征意义。它与任何物体在一起,都能表达不同的寓意。”我饶有兴趣地追问:“那你细细说说。”他说:“你看,牡丹气质高贵,给人富贵祥和之感,牡丹与禽鸟的组合有云锦鸾红之妙;牡丹与山石的组合有繁荣昌盛之意;牡丹与月季画在一起,因月季叫长春花,有富贵绵延的寓意,叫‘富贵长春’;牡丹和海棠画在一起,意为富贵吉祥,叫‘满堂富贵’;牡丹与水仙画在一起,意为神佑富贵、吉祥幸福,叫‘神仙富贵’;牡丹与水仙、荷花、菊花、梅花等画在一起,有一年四季富贵吉祥的意义,叫‘四季富贵’。”真是长知识了,怪不得市场上牡丹画那么抢手。他说:“可不嘛,明代山水画四大家之首的沈石田就有买胭脂画牡丹的故事,人们喜欢牡丹是由来已久的。
于占海经常陷入沉思之中,独对穹宇,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纪绵延,就像在他心中,一切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即使没有翅膀也要飞翔。只有飞翔,才能追得上理想的脚步。他有不服输的性格,外柔内刚,意志坚强,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
为了能画好牡丹,他经常在花园里细心地观察牡丹花的姿态、观察不同品种牡丹的差异、观察牡丹花与其他花卉或昆虫在一起的比例及特点……这时刻,童心未泯的于占海居然跟孩子一样,随花儿的喜而喜、随鸟儿的怒而怒、随虫儿的哀而哀、随鱼儿的乐而乐。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大自然中,做它们的朋友,而不是它们的统治者。这样,他才能真正地融会贯通,精雕细琢,完善自己的认识。
于占海笔下的牡丹花妩媚多姿、高雅圣洁、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其笔下花头、枝干、树叶、草丛、顽石、草虫等,笔笔皆是传神之作。画笔雄浑有力,渲墨自然洒脱。他从选择宣纸开始,从看、听、摸等方面来鉴别,宣纸有着“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的美誉。他说:好的宣纸才能聚积好的笔墨,才能画出好的作品。
在一张大宣纸上,他首先从花瓣画起,花瓣的用笔、用墨和用色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用一支羊毫笔浸水湿透,先蘸白粉掺少量牡丹红在盘子上稍加整理,调成淡红,使笔尖、笔肚、笔根均含适量淡红,再以笔尖蘸少许较浓的牡丹红,以侧锋横卧,一笔或两笔画成,花瓣的基本形状为下缘狭而呈圆弧形,上缘宽而多皱褶,自然形成花瓣的浓淡效果。他运腕灵活,按花的结构层层点出,自然生动。花朵姿态各异,深浅错落有致。
花瓣组成了花心、花萼、花茎,不可偏心脱离,要有“归蒂连心”的效果。点簇牡丹花头时他格外细心,在笔尖上蘸适量曙红或胭脂,笔尖向内,先画里层淡瓣,再画中心深处,依次层层画出,浓淡相间方见精神。画枝干时,最能看到占海的洒脱与技艺的娴熟,一抑一扬间见功夫,一顿一挫间见精神。老干曲折苍劲,皮筋粗皱干涩,有力地支撑着牡丹花大叶茂的特点,为柔润的花、叶增强了力度。嫩干枝条挺拔,为牡丹花增添姿色。为了表现出花的立体感,使其鲜活生动,占海将其穿插交错的效果画得淋漓尽致。
他画叶子时,更注意层次,焦、浓、重、淡、清等墨色凭感觉运用。熟话说:“画花容易画叶难”,花的体积小,花瓣集中,而叶片比花朵数量多,琐碎丛杂,如无通盘计划,忽略生态、体势,信手点簇,必致支离破碎,不堪收拾。他以三叶为一组来画,既要处理好虚实、疏密关系,又要有一个整体统一感。淡墨和重墨自然混合成中间色调,笔尖蘸花青在调色盘上按几下即可落笔,用中锋勾叶筋,突出主体,主次分明。
在外人眼里,画画是枯燥而无趣的,可是在于占海的眼里,画画是他一生中为之奋斗的理想。画出好作品,不仅能给人赏心悦目的享受,还能让自己修身养性、怡情自乐。画家以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气节作画,其精神和气概也会融于作品之中,这需要画家拥有多年的深厚功底和发自内心对绘画的热爱。多年来,于占海凭着对艺术的一腔热忱,不断探索创新,使牡丹花的妖娆姿态与高贵灵魂完美契合,使他的画与自己倔犟强性格和顽强精神完美契合。他勤奋好学,为人低调,慈怀善良,他认为:只有纯正的内心,才能发现真正的自己。他坚信:“善能聚人,德能聚才”。因为有悔,所以披星戴月;因为有梦,所以奋不顾身。
二
于占海牡丹画的好,山水、人物和油画也都得心应手、样样精通。年轻时画工笔,他画的古代人物、仕女精致细腻、维妙维肖。大幅的古典工笔画被一位商人看见,连价都不还当即拿走。他的画博得了各界人士的喜爱与赞美。
于占海不仅有一只神奇的画笔,他还有一副嘹亮的歌喉。他唱歌字正腔圆,激情四射。擅长民族唱法,尤其擅长唱阎维文、刘和刚的歌曲,《小白杨》《咱当兵的人》《说句心里话》《时刻准备着》《》《离家的时候》这些军旅歌曲表达了他对军旅生活的喜爱与向往;《父老乡亲》《儿行千里》《父亲》这些亲情歌曲则表达了他在外闯荡,思念家乡、亲人的游子之情。一曲清歌传里巷,千秋佳话付笙箫。占海喜欢唱歌,请他喝酒他不一定赴约,但请他去歌厅他会立马答应,地方再远打车也会赶来。
于占海,满族,自小生于农村,兄弟姐妹5个,家境贫寒,缺吃少穿。因为体质弱,同龄的孩子们在外面跑,不带他玩。没有玩具,他只好自己在一旁玩,看蝴蝶,捉蜻蜓,用小棍攫虫洞,他的童年是孤独的。他很小就喜欢画画,七岁时就拿起铅笔开始画了。他像神笔马良一样,渴望有一只神奇的笔!父母都是农民,还有一帮孩子,没有钱给他买纸买笔,他就用姐姐哥哥的铅笔头在墙上画。那时候的墙都是用报纸糊的,他就在墙糊的报纸上画,画公鸡、画鸭鹅、画牛羊车马、画花鸟虫鱼……越画越来兴趣,越画越有心得。上学后,他经常捡很多粉笔头到处画动物。学校上美术课是他的最爱,每周都盼着上这堂课。后来,文化课逐渐少了,美术课多了,更合了他的意。他的蜡笔画都是全班的第一名,再往后就成了全校第一名。
1980年,他认识了永吉师范教美术的魏波老师,魏老师见他很有天分,人又老实厚道,就收他做了徒弟,画起了山水画。著名冰雪画家安云鹏也他给予了他及时的指点与传授。1985年,他通过画友结识了金意庵老先生,他有缘又成了金老的学生。金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大师,学仰深厚,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他爱才惜才,在金石印章上对占海因才施教。在金老的指导下,占海自己更加刻苦努力,水平不断提高,绘画风格也有了极大的改变。1988年,他拿出一幅山水抽象画参加了在加拿大举办的世界美术联展,荣获了大奖第二名。奖金得了4600元,在当时可谓不小的数字了。随后就有数不清的评比和征选活动,长白山、松花江、冰雪节、根雕展、民族情、各画院、博物馆……他的作品不断地参展,不断地获奖。2017年,他画的牡丹荣获了中国梦想杯金奖。历经五十年艰难曲折磨练,融汇中西方绘画技艺,炼成自己画作的个性与特色。
三
赵子谦、吴昌硕、任伯年、齐白石、王雪涛都是画牡丹的绝顶高手。王雪涛被誉为牡丹之王,他是以小写意花卉草虫而著称于世,其取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画法上突破了过于工细的方法,工写结合;色彩上创造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等多种方法,巧用色彩,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
王雪涛曾试以墨色描画枝叶,衬托红色花头,突破了红花一定要绿叶来扶的格式,除却了柔媚富贵之气。用色虽然减少,但整体效果突出而庄重;运用得好,色彩感觉未必是单调的,同时也更能在枝叶上发挥笔墨效果。于占海画枝叶也多用墨色,稍微蘸一点黄变黑绿色,偏一点黄灰。他画牡丹比王雪涛更为细腻,但又不失简捷。
王雪涛牡丹图中多是由主牡丹及辅助牡丹构成,主牡丹占据空间较大,与辅助牡丹及叶子的大小比较来看,一般都是其三至五倍大小,这也着实突出了主题的优势。于占海画的牡丹一般比较多而分散,主牡丹多为粉红色,其它配以红牡丹、黄牡丹、绿牡丹也有蓝牡丹,丰富的色彩给人以身在百花园中的感觉,大气且大美。
王雪涛大师用笔习惯侧锋扫出花瓣,以花心为中心,留出花心的空间,淡色浓色错落叠加即可,尽量随意,不必太在意花瓣的基本形状,这也是写意画与工笔画的区分所在。我曾亲眼观赏过王雪涛大师的弟子,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原国画系主任萧焕老师画的牡丹锦鸡图,萧老完好地继承了大师的技法,他画牡丹纵向继承传统与横向借鉴西方上,博采众长,吸收了许多丰富的艺术营养。于占海与王雪涛大师用笔的技法上基本一致,但他画出的花瓣更娇嫩欲滴、风吹欲卷、雾绕欲仙。他虽遵循自然,但还要力争打破自然规律,突破自然中繁笼的一面,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他认为高雅的艺术,就要继承传统,还必须突破传统。
《清恽寿平画墨牡丹图》和《桃花渔艇图》,是康熙年间的大画家恽寿平和王翚两人同游江苏宜兴时合作的册页之中的两帧,描绘三朵牡丹,共红、白、紫三色,分别代表着富贵吉祥、冰清玉洁、紫气东来。该幅墨牡丹,构图大胆,花朵集中于右上角,花瓣仅以乾笔画出,再以更乾渴的笔墨擦出明暗,花蕊则以点墨的方式画出,用笔相当随意,枝叶则以湿笔表现。全幅墨色浓淡变化多端,富书法笔趣,除了将牡丹繁复的花叶表现得栩栩如生外,从画面上似乎隐约可以闻到一股浓郁的芳香来。墨牡丹的意义就在于无需色彩的渲染,无需频繁地烘托,无需刻意地陪衬。
于占海的墨牡丹在全国众多画牡丹的大师中独树一帜,活色生鲜。他看到的牡丹不仅仅雍容华贵,也看到了孤傲高洁,还看到了寒冬时节的凋谢枯萎……他心中的牡丹不是定格在光鲜华丽的固态形式,而是动感的、鲜活的图像,从幼芽青青到枝繁叶茂,从含苞待放到花朵盛开,从残枝横斜到落红成泥……在于占海笔下,牡丹由热烈奔放逐渐变得高傲苍冷,这是精神的蜕变,是对生命的终极拷问。于占海的笔墨也暗藏着这份高傲与苍冷,他将生命里奔泻出的墨色线条,淋漓尽致地洒泼,笔墨的躁动又似给他咀嚼罂粟后的动力。我在想,于占海的墨牡丹或许就是在构造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吧!在世事缤纷、市声喧嚣、世态炎凉之中,他躲避色彩、远离喧嚣、独守寂寞;他寻找到了一处静谧的世界,通过对牡丹的独特描绘,追寻着生命的颐养和灵魂的安顿。
他遵循着中国画特点,以含蓄为美,以简单为趣,他用浓淡变化的墨色营造出画中的空间层次和物象特征,以墨求气、以线求骨、以点求神。水墨的多变赋予了牡丹以生命、以品格、以境界、以韵味、以精神……也赋予了画家以变萧条成繁华、以变腐朽成神奇的魅力。于占海始终在这个净洁的精神世界里,以艺术的方式,诞生并养育着一个又一个牡丹仙子。画醉牡丹做秋翁,秋翁的纯真与无私为他赢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http://s5/mw690/001KWmCDzy7qfQCKHDS84&690
百花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