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冬的blog
赵冬的blo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79
  • 关注人气:2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里的昆虫记   之一蜻蜓

(2011-09-27 11:45:57)
标签:

蜻蜓

昆虫

美丽的爱情

豆娘

益虫

杂谈

分类: 散文

http://s16/middle/5ff2e6a3hade4272255ef&690  之一蜻蜓" TITLE="童年里的昆虫记   之一蜻蜓" />
“花铃棒”


http://s7/middle/5ff2e6a3hade428a50126&690  之一蜻蜓" TITLE="童年里的昆虫记   之一蜻蜓" />
“大绿豆”

童年里的昆虫记   之一蜻蜓


文/赵冬

 

    我们那一代的孩子,没有多少玩具,更没有多少可玩的东西,于是就便把注意力都倾注在了身边,那些所有能看得见的、碰得着的,就都成了最好的玩物。那时接触最多的要算是各类昆虫了,每当夏天来到的时候,也就到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因为这时是昆虫们最活跃的时期,树林里、庭院里、菜地里、蒿草间、田野外……到处都会有昆虫出现。童年的我对昆虫充满了好奇与幻想,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校园内外捕捉各种昆虫,觉得这个活动充满了魅力,可以体验到昆虫之美与昆虫之趣。
    小时候的天特别的蓝,阳光也是特别的耀眼。我至今还记得那时我与丹印,杨江,夏明、家林等小朋友穿着裤衩和背心,双手端着长长的蚂蛉网,在家属区的房前屋后来回寻找蜻蜓、蝴蝶、蚂蚱、蝈蝈、螳螂等,都是我们趋之若鹜的捕捉对像。很喜欢昆虫研究专家赵力的这段文字,它使我回忆起了童年时与昆虫有关的美好往事:“其实只要脚步轻缓地靠近它们,保持静默去倾听与观察,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欣赏到昆虫之美,发现那些曾经被你忽略了的,身边无处不在的精灵们所创造的、壮丽的微观世界。虽然每一个人儿时,都会对小昆虫产生天然的兴趣,但这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往往会渐渐淡漠。也许是繁忙的现代生活占据了我们太多时间,也许是日渐“精明”的我们逐渐失去了解与直接利益毫不相干的东西的兴趣;也许是某些被扭曲的标准使我们习惯了对卑微者不屑一顾;也许仅仅是它们中的大多数其貌不扬,甚至根本无法让我们看清……总之,这些初看上去渺小、平凡、卑微,似乎与我们毫无关系的生命越来越远离了我们的视野。”
    蜻蜓:我们称其为“蚂蛉”,那时我家的周围到处都飞着成群的蜻蜓。老师说它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数不清的“小眼”构成,这些“小眼”都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可以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它们是昆虫界的捕虫高手。
    最初是姐姐给我捉蜻蜓,玩的时候也是用线绑住蜻蜓尾部,然后放飞,还有的拴上一个高粱秆做的小马车,蜻蜓这时也飞不高,但也能拖着“马车”跑一段。要是拴上三、四只蜻蜓,力量就会更大些。我喜欢欣赏蜻蜓停留在草叶间、玉米叶或向日葵上的样子。那颀长的身材,透明的翅膀,在微风中会向上翘动,像少女的裙子般迷人。有时,我会踮起脚尖,在太阳光下眯着眼睛翘望着空中飞着的蜻蜓,高举起胳膊伸出一根手指,也许就会飞过来一只落在指头上。我就会悄悄用其余的手指瞬间捏住它,一只蜻蜓就这样被我捉住了。我喜欢红蜻蜓,它们在半空中飞舞,让我时常有些意乱神迷。尤其看到两只红蜻蜓的尾巴交接在一起呈弧形,它们依然可以自如地飞舞、默契地腾挪,好像一对双人芭蕾,那么合谐,那么醉人。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是蜻蜓在交配,那是它们最美丽的爱情,也是它们生命之中最壮丽最神奇的瞬间。

http://s16/middle/5ff2e6a3hade42a97136f&690  之一蜻蜓" TITLE="童年里的昆虫记   之一蜻蜓" />
“红辣椒”


http://s9/middle/5ff2e6a3hade42c5afd48&690  之一蜻蜓" TITLE="童年里的昆虫记   之一蜻蜓" />
“蓝面蜓”


http://s15/middle/5ff2e6a3hade42e34acee&690  之一蜻蜓" TITLE="童年里的昆虫记   之一蜻蜓" />
“三尖子”


http://s11/middle/5ff2e6a3hade42f39eeaa&690  之一蜻蜓" TITLE="童年里的昆虫记   之一蜻蜓" />
“豆娘”

    我接触过的蜻蜓有很多,无论是平淡无奇的“黄翅蜻”、本领高强的“三尖子”,还是殷红如血的“红辣椒”、花枝招展的“花铃棒”或是雍容华丽的“蓝面蜓”、气质高雅的“大绿豆”……它们飞得又快又高,就是因为不好抓,才更激起了我们的捕捉欲望。天上飞着的蜻蜓捉不到,只好打那些落下来休息的蜻蜓的主意了。最初是用手捉的,树枝上和草丛里,有红的、绿的、黑的、黄的、大的、小的,抓来抓去,一抓就飞了。有一次,我在一个篦麻地里发现了一只有大又壮的绿色大蜻蜓,漂亮极了。我蹲下来,眼睛盯着它,一动也不敢动。我知道,一般常见的普通蜻蜓很好抓,你出手扑了空,它马上还会飞回原处,你可以再次出手。可是这种漂亮的大蜻蜓并不多见,能遇到就得感谢上帝了,它们很聪明且机警,只要被惊动了就会瞬间飞走,你就再也找不到它了,所以我不敢轻易行动。那只绿色的大蜻蜓就落在一根草茎上,我伸出双手猫着腰,蹑手蹑脚,缓缓移动。我小心翼翼地前进,生把它吓飞了,那心跳的几乎能蹦出来。我弓着手,离它越来越近了,它只要轻轻一动,我就会立即停住。当我的手即将够到它时,只听“嗖”的一声,它就飞走了。啊!没抓着,我的失落到了极点。
    后来,我也学着其他孩子们那样,用铁丝圈套上白沙布再架上一根细细的长杆做成了个蚂蛉网兜,用它来捉蜻蜓可谓得心应手,容易多了。用细细的榆树条将蜻蜓串在一起,经常一下午就能捉到好几串子各种蜻蜓,足有好几百只,回家后就把这些“战利品”都喂了小鸡。最好玩的是,侯冬岩和夏明他俩,经常抱着他家的鸡,在外面找落在墙头架角的蜻蜓,把鸡举到了蜻蜓的跟前,小鸡就一口吃进了肚里,真的很好玩儿。
    校园里,飞在半空中的黄色的“三尖子”很不好捉,像一只只盘旋在头顶上的“大黄蜂”战斗机,它们轻易不会落下来,就在我们的头顶上盘旋,为了能捉到它们,我们就想出了很残酷的办法,就是用竹扫帚的单条来横扫天上飞来的“三尖子”,一扫一个准儿,被扫到的黄蜻蜓往往都是身体开花,当场毙命了。在水沟边常见一种“小蜻蜓”,形象很乖巧,一副小家碧玉的样子,后来,我在知道它有个非常迷人而且诗意的名字叫“豆娘”。
    上小学时,我与刘明亮、浦刚、曲文春都喜欢去齐峰家玩,齐峰总给我们讲《西游记》的故事,我们都爱听。我们去齐峰家,他有时就给我们捉些蜻蜓,用铅笔刀切碎了,给我们吃。还用酒杯倒进凉水,大家一起“喝酒”,我们也都想像着这蜻蜓肉就是那香喷喷的红烧肉,凉水就是那飘香四溢的茅台酒,就是吃起来,味道怪怪的,我吃了一点点就不吃了,也许是心理作用吧,我觉得蜻蜓有点腥,吃了胃很难受。有时被迫吃了,也要偷偷溜出去,吐掉。现在想起来,还感觉有点恶心呢!
    后来,我大了一点就不再捉蜻蜓了,那时我开始懂得了慈悲之心。我会想,假如我是这个小蜻蜓,被人类的孩子捉到了,用树枝穿心,那该有多疼啊!想想蜻蜓的疼,就好似这种疼痛是在自己的身上,再加之课堂上的老师告诉我们,蜻蜓是益虫,它们每天都在为人类大量的捕食蝇、蚊、蝶、蛾、蜂等害虫,人类要好好保护它们。我从此就不再残害它们了,就是有时来了兴致将其捉住,在手里玩一会儿也会把它放飞,不会弄坏它那脆弱的翅膀。
  一位成年的男人说有庞龙唱的那首歌其实是为蜻蜓而唱的:“亲爱的,你跟我飞,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越这红尘永相随,追逐你一生,爱恋我千回,不辜负我的柔情,你的美。等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能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 ……”这岂不就是蜻蜓一生完美的缩影么?为了完成生命所赋予的使命,蜻蜓要经10次以上痛苦的蜕皮,历时700多个日日夜夜才可以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这时候它才能开始寻找自己钟情的爱侣,缠缠绵绵在一起,一只蜻蜓带着另一只蜻蜓去飞。它们跟我们人类是多么的相似呀,人的一生同样也是要经历无数次痛苦,也要经历过多次蜕变的过程,才能从稚气走向成熟,才能由沉重变得轻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