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口是隘口要塞
(2025-07-26 20:24:52)
标签:
健康历史情感文化育儿 |
辛口是隘口要塞
尔洪琪
辛口是南运河“出入要隘处谓之口”其中之一。在今天津市静海区境内的“口”有寨里口、涡子口、权家口、独流口、柳口、辛口,都始建于宋代。独流口设置于五代十国末周显德六年(959年)。辛口设置于宋辽对峙(979至1004)年间。因滹沱河、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等河流在独流口北与辛口之间三叉口汇流入海,因此在三叉北设置辛口。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涡子口(今静海县城)设置于宋金战争时期1193年。稍直口始设置于元代。设口的主要责任是护漕运,宋金元时期运粮船繁多,出入南运河两岸的人员不计其数。尤其到了明代,每年运往北京的官船多达九千只。为此,南、北运河设“口”护漕运,明代自瓜州三江口至通州,置护漕运官军十六万余名。代代相传,下辛口村东、村北曾经有八十盘宋军兵器炉。1970年11月,下辛口第二小队在村东“桃花园子”地里挖菜窖,下午四时在此1.5米地下挖掘到宋代兵器炉,有宋砖、铸铁炉条、锈蚀的兵器、被炉火烧开裂的瓷碗等。我把那瓷碗保存至今,2018年经专家鉴定此瓷碗是宋代烧制的。这又证实宋辽对峙时辛口的存在。
辛口设置于南运河东岸,也就是今当城中学东面。辛口与中辛口村南的摆渡口不在同一方位,更不是同一年代所建。由此得出结论:先有辛口,后有辛口村,再有辛口里。
辛口里是明洪武年间设置的管辖数个村庄的机构,设在辛口村。静海县设十九里。明嘉靖年间“新口”改为“辛口”。辛口村的先民不知去向。到了明永乐1402年徐金、徐银,1403安强等来辛口村定居,随后于、孟、赵、王,等姓氏来此定居。明嘉靖年间安姓在村前南运河设摆渡,俗称:辛口摆渡口,此摆渡延续到1960年代末停摆。
军寨设立。《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设立涡口寨(今静海镇)、独流东砦、独流北砦、沙窝砦、当城砦、百万砦(今木厂村)、小南河诸砦(共五砦)。
明初,静海县在南运河及其支流和子牙河的部分河段设浅铺:在县铺、双塘铺、钓台铺、辛庄铺、独流铺、王口铺、辛口铺、杨柳青铺、稍直口铺、小直沽铺,共十铺。每铺老人一名、夫十名,共修堤夫六百名。设置浅铺的责任是防汛、清淤挖浅。因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每年经南运河运往北京的粮食高达670万石。明代一石粮折合现代180斤,共折合12亿余斤。当时漕运日程限时间,“查重运漕船入境南接青县界赵家洼北至天津县界碾砣嘴,计程一百五十里,定限二日二时”。南运河汛期易堤险,旱期淤泥易搁浅。故此可知设浅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史料来源于:《宋史》、《辽史》、《金史》、《资治通鉴》和静海县嘉靖、康熙、同治、民国县志及相关文物。
写作于:2025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