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阜宁旅游人文景观路1

标签:
盐城阜宁旅游人文景观阜宁旅游人文景观路生态宜居旅游名城 |
分类: 盐城旅游景点-人文古迹 |
盐城阜宁旅游人文景观路
盐城旅游,盐城位于黄海西边,花果山南边,狼山北边,洪泽湖东边,面积1.69万平方公里,800万人口。盐城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盐城东边是滩涂,中部是田野,西部是水乡。盐城,生态宜居旅游名城。
自然风光带,盐城自然风光优美,向东看黄海日出,向西看水乡日落,平原坦荡的胸怀一望无际。
人文景观路,盐城人文底蕴丰厚,盐城有2100多年历史,陈琳、范仲淹、陆秀夫、施耐庵、宋曹等都留下许多故事。
阜宁是历史悠久的县份。古称黄浦,宋称庙湾,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县,史载阜宁"阜明水秀,乡坊稠密,土地肥饶,民灶辐辏",素有"江淮乐地"之称。
阜宁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是著名的"散文之乡"、"淮剧之乡"、"杂技之乡"、"全国建筑之乡"和"长寿之乡"。
盐城阜宁旅游人文景观路
阜宁范公堤遗址
范公堤,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范仲淹监西溪(今属东台)盐仓时,为阻挡海潮,发运通、 泰、楚、海4万多民工兴修海堤,并于天圣六年(1028)筑成。堤长181里,脚宽3丈,面阔1丈,高1丈5尺。南宋时,筑通、泰、楚三州捍卫堰;元代续筑,起自通州吕四港,迄于庙湾场〈今盐城市阜宁县〉,长700余里,阜宁境内近40里。后人因感激范仲淹,称其为“范公堤”。
阜宁兴国寺,原名真武庙,位于阜宁县县城,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相传浇铸真武大帝铜像时,有一乞丐捐一枚铜钱,受匠人嘲笑,并将铜钱扔进阴沟,铜像铸成后,身上有一铜钱大小的圆孔难以修补上,匠人皆以为奇,顿悟乞丐乃为神,于是到阴沟里找回铜钱,补上恰好合缝。兴国寺香火极旺。明代阜宁人刘翰出资修建,清代刘氏家庭集资又重修真武庙,抗战爆发前,刘氏后裔将神像和香炉运往外地避难,仅有空庙一座,所幸该庙虽经抗日战火,至今仍完好无损。
阜宁巢城遗址,位于阜宁县喻口镇。公元875年,黄巢响应王仙芝在山东起义。三年后,王仙芝败死,黄巢成了冲天大将,率众与唐军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作战。阜宁地处射阳湖出海口,是南北漕运的咽喉。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渡江,淮南节度使高骈欲出兵,部下吕用之劝说阻挡,“公挟震主之威,安所税驾,不如观衅求福,为不朽资。”高骈遂拥兵自保。黄巢趁机率十万大军,纵横于江淮之间,于县境筑城屯兵,以“喻口为其盘踞地”。《阜宁县志》载:“黄巢筑城射河南岸喻口镇,居民称为巢城”。黄巢起义军纪律严明,遇到贫民,还赠送财物。据传说,一日,黄巢率兵和地主武装作战,见一村妇身背大男孩,手挽小男孩在奔逃。黄巢甚感奇怪,策马赶至村妇面前询问。村妇直言不讳地说:“大男孩无父母,是收养的,小男孩是亲生的,小男孩失之可以再生,大男孩失掉了可就不会再有了。”黄巢深受感动,安慰村妇说:“起义军不杀老百姓,你走吧!”村妇说:“你不杀我,也难保你的部下不杀我。”此时,正值桃红柳绿的清明节,黄巢于马上顺手折下一枝柳枝,嘱咐村妇,回家插于屋檐之下,保你平安无事。村妇回村,将黄巢的嘱咐遍告庄邻,果然全村安然无恙。
庙湾古城,位于江苏阜宁射阳河入海口,明朝后期,倭寇经常来犯,百姓深受其害。明万历23年,漕抚李戴始依原任巡抚唐顺之发动民众,跨运盐河修筑城池,对保护地方安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庙湾古城复建是江苏阜宁县2010年重点政府工程实施项目之一,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6908平方米。按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集观光、休闲、旅游一体。
阜宁庙湾古城佛光塔
阜宁庙湾古城佛光塔,即兴国寺宝塔,是一座集佛塔类型亭阁式、楼阁式、宝座式为一体的砖混仿明清建筑。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
阜宁庙湾古城却金亭,却金亭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为表彰两淮盐运使范鏓而建立的。
明代朝廷命官范鏓,在庙湾(阜宁古称)任两淮盐运使(从三品)时为官清廉,在当地一带一直传扬着他的清廉美名。后范鏓升任四川参政,盐民长途相送,凑了一笔银子相赠,他坚决拒收。随后,当地盐民将这笔凑起来的银子,在庙湾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却金亭”,以表达对清官范鏓的纪念敬仰之情
阜宁庙湾古城三贤祠,供奉三位先贤人物的祠堂,三贤者,北宋兴化县令范仲淹、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淮南转运使胡令仪三公也。
阜宁庙湾古城通济桥
阜宁庙湾古城通济桥,位于阜宁城老街的东巷口东首。通济桥又称"三官殿桥"(原三官殿庙址在桥东60米处,该庙建于清乾隆年间,1946年大殿被拆除,其余建筑于解放初年拆毁,民间流传很广的"三官殿"的典故即源于此。),东西向架于盐河(又称沿冈河)之上。通济桥为明代糜杲建,项桂春修。民国8年(1919年)袁秦氏重新修缮。2000年被拆除。
阜宁宝林寺
益林宝林寺,
宝林寺位于益林镇大东居委会(原三里村),始建于2004年。
北沙人民抗日斗争纪念碑,
位于阜宁县北沙镇。1938年6月2日凌晨,日军70多人企图占据北沙镇,邻近各乡的自卫队打败了日军。第二天,500多个日军来犯;6月4日晨,3000多名百姓自带武器自发参战,连当地有名的土匪头子裴锡礼也率手下人马参战,保卫家园,击毙日军多人,日军败逃。在这次战斗中,北沙民众击毙日本鬼子34人。
东园遗址
东园遗址,
位于阜宁县施庄乡东园村。1984年,经南京博物院和盐城博物馆专家考证,认定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出土石斧、石环、石凿等百余件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其中较为珍贵的是穿孔石斧, 石斧长24.5厘米, 上阔11厘米,
另在遗址附近岀土一批不同时代的文物, 并发现陶片堆积层。
梨园遗址
梨园遗址,
位于阜宁县古河镇梨园村,1963年, 南京博物院考古队调查发现,该遗址文化层厚1米左右,其上覆盖2米多的黄沙土, 经南京博物院专家考证, 其性质同于淮安青莲岗遗址, 距今6000年左右。该遗址为我市境内发现中时代最早的遗址,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陆庄遗址,位于阜宁县板湖镇陆庄村, 文化层厚60多厘米。1970年农民取黑土时发现大量陶片并有玉琮。1995年,
南京博物院、盐城文管办、盐城博物馆联合进行考古挖掘, 第一次科学揭示出我市距今4000年前人类活动史,
该遗址为良渚文化后期的一处重要遗址,对研究良渚文化走向和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文化面貌有重要价值。
柳连庄
柳连庄,
位于阜宁县施庄镇。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阜宁喻口(今施庄),筑城安寨,杀贪官污吏。一次,在追杀一贪官时,见路上一妇女背一大男孩,搀一小男孩,黄巢下马询问,妇女答:大孩是前娘所生,小孩是亲生,若黄巢追来,我就丢下小孩,好逃命.黄巢听后大为感动,说:“我就是黄巢,专杀坏人,名天是清明节,你在门前插上柳枝……”妇女磕头道谢,将此事遍告庄邻,户户屋檐皆插绿柳,“柳连庄”因此得名。
马工石闸,
位于北沙南废黄河大堤上,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它是阜宁县1941年前62座涵闸中仅存的一座。
阜宁县博物馆
位于庙湾古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