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绛
阿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56
  • 关注人气:9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七十年前的素质教育

(2011-01-12 13:19:57)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七十年前的素质教育作者:王丽

      我对于“素质教育”这个词儿,一直不甚了了,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1、事物的本来的性质;2、素养;3、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器官上的先天特点。但我们时下提倡的“素质教育”似乎都不是指这些,及至看到一份1934年度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后,才若有所悟。

这所小学是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来办学的乡村小学,是陶行知的弟子汪达之创办的。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从前的教育是“读死书,读书死!舍书本外无教育,所以造成许许多多‘书呆子’。现在要从整个生活出发,过整个生活,受整个的教育。”

大纲分四部分:一、经费;二、生活;三、环境;四、口号。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大纲第二部分,亦即最有特色的“生活”部分。此部分下列五项“生活目标”:1、康健的体魄;2、科学的头脑;3、艺术的兴趣;4、生产的技能;5、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事实上,这五项目标犹如一只木桶的五块木板,构成一个身心健全的人所必须的五个方面。

为了保证这五项目标的切实贯彻,大纲又详细地制定了“生活的方法”,并进一步分为“个人生活”和“团体生活”。前者共29项:

 

一、每天做内体运动一次。

二、每天整洁一次。

三、每天写日记一篇。

四、每天吃开水五大碗和豆浆一大碗。

五、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时。

六、每天看本埠和外埠报各一份。

 

但没有提每天要做多少功课。我看到第五条“每天大便一次”时忍不住笑出来,笑罢又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说完了每天要做的事,接下来是每年要做的事:

 

七、每年种痘一次。

八、每年洗澡约八十次到一百次。

九、每年和国内外小朋友通信十二封。

……

可以看出,制定者很注意身心的平衡,同时也为了便于操作,把每条内容都具体到“数字化”了。

大纲在规定了每个学生“每天”、“每年”要做的事之后,进一步扩大到人对环境的认识上:

 

……

十五、要认识环境中最易见的动植物各十种以上,并且要观察各一种以上的生长过程,及对人类的关系。

十六、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

十七、能欣赏名歌名画和自然风景。

……

我看到第十六条时忽然由感动而心生敬意:因为本人到现在还不认识一颗星星;有时到郊外,站在夜晚的星空下,抬头仰望满天星斗,总要靠别人的指点才能分辨哪是北斗星,哪是牵牛星或织女星。

而最后三条既实在又颇有意味:

 

 ……

廿七、会运用十种以上的普通药品。

廿八、要认识社会生活,并择一种构成社会生活之基本的工人生活,如种蒲田者,瓦匠,木匠,铁匠……的生活,详细观察,并加记载,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

廿九、要学会游泳和撑船。

 

此外,在“团体生活“部分,也有一些值得回味的内容,如:“每日轮流做主席和记录”、“每日轮流烧饭和抬水”、“每年长途旅行一次”、“养鸡五对狗两只”、“征集社会批判”等。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进了这样一所学校,经过五六年的教育熏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可以说,以上这些内容,无不紧紧扣住开头的五项“生活目标”: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和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其目的显然是想通过具体切实而又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全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透过这份大纲,能看出制定者试图由此来建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个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等关系的良苦用心。而这样的教育,比之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无疑要大大地改进了。

1934年距今已七十余年,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份大纲看成是七十年前的“素质教育”,并且,从某个意义上,它也是三十年代信奉“教育救国”一代知识分子所做的教育实验。还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10月10日,正当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14名新安小学的学生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组成“新安旅行团”,由校长汪达之带领,从古城淮安出发,历时17年,足迹遍及二十二个省、市,行程5万余里,开展修学旅行,宣传抗日救亡。

 

 

                                               乙丑年2月5日于北京红联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