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媒大学食堂门前的“限购令”
中国传媒大学膳食服务中心近日规定,每人每餐限购鸡蛋2枚,馒头5个。有学生认为,依照一般食量,该规定对用餐影响不大,但“限购令”确实令人费解。
对此,该校膳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解释,自2007年以来,校内食堂的价格就没有上涨过。近期物价上涨迅猛,但依照北京市教委要求,校内食堂物价仍需保持平稳,鸡蛋、馒头等食品均是亏本经营。“煮熟以后的鸡蛋每个才卖5角,亏本2角”。而学校饮食中心的主任表示,限购令根本不是针对本校师生的,而是因为长期有些非本校的人员在食堂用餐或者买饭,这些人员有的甚至是附近工地的工人,他们有时候买馒头二十、三十个地买,买鸡蛋也常是一买几十个。
对于此事,我想我们不应该去埋怨校方太多,毕竟学校“限制馒头”的通知不是导致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有些做法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学校不是给工人提供餐饮的饭馆;不过,学校食堂的做法确实令人感到惋惜。
物价上涨,对谁来讲都不是一件好事。不过,若是对那些富人们而言,可能影响并不会那么强烈,毕竟日常的生活没有打破,自然可以维持现状;反倒是那些穷人,挣得还是一样多,而开销却大了许多,很多东西吃不起,很多东西买不了。
显然,这规定“5个馒头,2个鸡蛋”并不是真正限制学生的,因为学生的饭量有限,可能2个馒头就会觉得饱了。正如主任所讲,这条规定是用来限制“附近工地的工人”的,因为他们有时候买馒头二十、三十个地买,买鸡蛋也常是一买几十个。
有人会讲,这些民工是在“占便宜”。没错,因为物价飞涨,如果他们不占这点便宜,很可能自己就会饿到,家里面的老小就会饿到。学校这一措施,无疑会令他们感到无助。
不过,相比于上万名学生,这些工人的数量微乎其微,能够买的馒头也是少数,难道学校把几百个馒头以同样的价钱卖给工人就难以维持学校食堂的正常经营?显然不是。这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种潜意识的歧视,一个借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看来也只能用在过去,而现在的人心,早已不古。
话说回来,对于这些工人,在物价飞涨的潮流中,他们理应受到特殊的照顾;但他们却没有受到社会的保障来,更没有任何合理的措施来维护他们的权益,反而会防范他们,排斥他们,甚至是抵制他们。
与其说“限购令”是在限制学生,不如说是在限制工人;与其说是在限制他们,不如说是在排挤他们。说到底,在物价上涨这个大潮流中,最受苦的,还是这帮穷人。
2010年01月13日
老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