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兄李建星落魄失常一事不该被过分地解释

(2010-09-21 10:06:43)
标签:

老丑

说事

中国科大

李建星

精神失常

分类: 杂谈·杂说

 

    得知师兄李建星精神失常一事,已经是有相关报道出来后的第二天了。
    报道中描述的李建星师兄,是一个1979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合成系的高材生,1983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河北省秦皇岛市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从事工程师工作,户口也随之落往当地,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家。
    而后对于他的相关了解就只是从他目前的状况了:他的周围找不到一个监护人,而身边只有六岁半的儿子潼潼与之相伴。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却接受不了正常的教育;而精神不正常的父亲又会经常做出一些不靠谱的事情,比如用煤气炉烤火——无疑,孩子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才子”一说不无道理

 

    对于报道,各大网站的题目类似,内容雷同,大体为《昔日中科大“才子”生活落魄精神失常》。

    对此,有人说“才子”是这则消息的一个嚼头,随便的一个普通人都能被叫做“才子”,从这点来看,有不妥之处。
    实际上,根据我对学校的了解,如果谁能够在1979年能够考到中国科大,那么,他是绝对有资格被叫做“才子”的。
    一直以来,科大所招收的学生都是全国考生中的佼佼者,不但现在,之前更是。在李建星考入科大的前一年,也就是1978年,中科大举行了第一期少年班开学典礼。少年班创办的消息甫一传出,引发海内外的广泛瞩目。当时,以“神童”宁铂为代表的少年班的出现,无疑是那个年代上演的最振奋人心的“青春励志大片”,此举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一流人才。
    到了1979年,科大开始对招生方法进行了大的改革,将学校命题统考,改为学生参加当地的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和高考理工科考生相同,考卷汇总到科大后进行阅卷,优等者作为初选对象,然后再派老师赴各地进行复试,根据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原则,择优录取。
    也就是说,当时考入中科大的学生,除了要经过全国的统一考试之外,还得参加科大的自主阅卷,借此选定初选对象,再派老师去各个地方进行复试,层层选拔过后,余下的最优者才可以被录取。
    所以说,当时能够进入中国科大的学生,几乎都是各个省份里面都是最优秀的,无论各项实力。而1979年,中国科大在天津的录取名额只有10人,能够被这所高等学府录取的学生都无异于人中龙凤。所以称他为“人才”,并不过分。所谓借此扩大影响一说,并不成立。

 

    不必借此抨击教育制度

 

    其次,有人开始借此讥讽当今的教育体制,抨击大学的教育制度。甚至有人借此断言,“当时科大的选拔人才大有问题”,“大学不是在培养人才,而是在坑害人才”。
    实际上,李建星师兄一事确实会有着某种必然因素的存在,但单独的一个精神失常的案例,还是有着自身绝对的偶然因素。事实上,如果说必然,责任也不该全部都在校方。
    而对于当时中国科大的选拔人才的方案,我已经陈述。当时的选拔考生不单单只是经过全国统一的高考这一条路径,而是需要经过至少校方的两次的评审方可通过。在执行过程中,“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例子也是常有发生。比较有名的是多年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高立新。当时,14岁的黑龙江考生高立新,高考总分距少年班录取线差8分,但她的数学成绩却达118分,名列所有考生第二,经考察,她依旧被破格录取。
    如此选拔人才,对于考生来说,当是何等的荣幸。为何有人要说当时科大的选拔人才过程大有问题呢?
    其次,对于大学的教育,李建星师兄毕业后所去的企业是秦皇岛国有企业,这对于当时来讲,能进入国有企业,该是不错的去向。所以就此断言“大学教育坑害人才”一说,该是愚昧的说法。
    每个大学,就算是在再好的教育体制下,都会有不同成绩的学生进入社会,谁都不敢保证全部的学生出来后都优秀。而多年以后他们的事业如何,不单只是和学校相关,与个人的选择也是分不开的。就李建星师兄一事,发现他精神失常,也是最近的事情。40多年过去后的事情,如果还能和学校扯上关系,该是另有原因;但就目前掌握的情况,并未发现丝毫逻辑。

   

    说科大借此炒作实在可笑

 

    同时,那些借此说中国科大炒作的人,更是可笑。
    这么多年,你可曾发现哪个学校靠着这种新闻来进行炒作?我们也一直都是在低调地踏实地做着我们应该做的,仅此而已。除了相关科学、教育方面的相关报道,中国科大在其他新闻版块上出现的频率,几乎为零。如果靠这个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我想大可不必。毕竟,哪个不知道中国科大?而来中国科大的,都不是因为它的知名度,而是它的实力。
    况且,如果遇见类似的有些事件,正常的逻辑应该是校方不支持报道的。只有那些不出名的小地方,或者看什么都像炒作的人,才会去靠这些负面新闻去炒作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李建星师兄目前所处的状况,孩子的安全问题、健康问题、教育问题,要远比无良的谩骂和无知的评论更为重要。报道的目的,有些时候并不是叫你妄自评论,而是在简单描述一种现象,或是发出求助的信号,并无太多目的。

    真心地希望有更多的人在看到报道或者文章后,能够向当地警方或者帮办提供更多有关线索,尽早让这对父子的生活恢复正常。

 

 

2010年09月21日

老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