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尽头是什么?读研读博?显然不是。因为读研读博之后,最终仍将面临着就业。
人生的尽头是什么?荣华富贵?未必尽然。荣华富贵不还是为了能够让家庭和美,子女健康,老人幸福。
然而,无论哪条路,都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很多80后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将变成“啃老族”,在“安家落户”、“结婚购房”等中国传统观念左右下,80后毕业生即使已经工作,也有很多人需要父母“输血”。
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啃老族”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但关于它的话题一直持续不断。
被称之为“啃老族”的多是80后一代,包括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总之是面临就业的一批青年。我想,他们的主观思想是不想这样做的,谁希望自己将至而立之年还叫父母养活?谁不希望找一个好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虽说主观上不想,但是,一大批人继续“啃老”确实是自己的观念问题,不能说不得已而为之,而是可为可不为时错过了机遇。
于是,这些研究生便成为了家庭的负担,因为在读的两年或三年内,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需要父母来支付生活费。经济上迟迟不能独立让这些80后无奈“啃老”。
还有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虽说工作了,但是开支只够维持生计,对于结婚买房根本应付不来。在“安家落户”、“结婚购房”等中国传统观念左右下,80后毕业生即使已经工作,也有很多人需要父母“输血”。不富裕的父母竟然可以倾其所有为儿女买房买车,成就婚事。
那么,我们对父母的爱何以体现?难道,没赚钱就不爱了吗?就要一辈子都“啃老”吗?
其实不然,我们孝敬父母的方式很多,绝不单单是给他们买车买房,把他们接到高楼大厦里面居住,给他们足够的钱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这些,似乎都太不现实,等到你赚了那么多钱的时候,估他们早已经不能够动弹,孝顺似乎早就没有了意义。
爱护父母,当然要少“啃老”甚至不“啃老”,但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要给予父母足够的关怀和体贴呢?孝顺,绝不单单是给老人最好的,而是给他们最舒适的,最健康的生活——这也是我们这一辈子所追求的目标。
一直以来,中国的父母最爱儿女,他们把为儿女做饭、购衣、买房当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如此,儿女也认为这是理所应当。当子女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时,父母会自我安慰:没有工作是小事,只要儿女平安健康就行了。于是,父母不仅承担了子女吃、穿、用以及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生活消费需求,还要操心子女的婚姻大事、结婚住房等等。
现在,已经很少人能够意识到孝顺父母。不是不做,而是不懂得方式。而孝顺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多陪陪老人,多帮分担一些小家务,送他们一些保养品、保健品这又何尝不可呢?
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现在人过20,父母都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以至于我们可以肆意地挥霍他们一生的心血,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也用相同的关爱回馈给他们呢?
有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想一想,在摆脱啃老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真正地给予父母一定的关爱?中秋将至,如果能够给予父母这样的礼物,也算是对“啃老”的一种回馈了吧——我们,应该懂得体贴~用切切实实的行动来表达一下我们对父母的关爱!
2010年09月19日
老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