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单招”制度从1986年开始实施,初衷是招收“国家队和省市队退役运动员和部分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选手”上大学。2010年,我国有80多所院校可实行单独招生,它们大多是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却从未了解到期间的过程——竟会如此黑暗。

(图1---二级证信息)

(图2---截取图1左半部分放大)

(图3---截取图1右半部分放大)
平时考试总分只有200多分的高中生能上正规的一本、二本大学吗?能拿到本科学位吗?
对于那些知道“体育单招生”这一高考捷径的家长来说,这的确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尽管他们的孩子平时没有专门练过体育,但只要肯花钱参加一个考前培训班,办到报名需要的“二级运动员证”,就能参加大学的单独考试了。
这是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这样一篇关于“体育单招生”的报道。当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咨询一所高校“体育单招生”的就业情况时,该校体育学院的一位教师表示:“现在一般事业单位,没有本科文凭不能进。你的孩子从我们这里毕业拿到本科文凭,就有了这个敲门砖。能不能进好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就看你家的关系了。”
这样的“体育单招生”,那么进了大学体育系、他们不就露馅了吗?但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某大学体育学院领导说:“招生是学校招生办的事情,我们体育学院只负责教学。进来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就教什么样的学生。”
面对如此境遇,怎能不让人心寒,当我们在期待素质教育,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不仅要承担传统教育的阻碍,居然会受到如此黑暗教育的打击,如此重负,其何以堪?
首先来讲,这样的教育体系已经使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社会”这一过程形成了一个恶性传递:高中时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没有经过选拔就可以浑水摸鱼似地进入大学;接着,一个到处都是这样学生的大学又怎会培养出太多优秀的学生?没过几年,一大批毕业的学生将走向社会,除了一个《毕业证》,他们收获甚微,这样的“人才”会具有怎样的竞争力,我们心知肚明。
我们知道,“体育单招”制度从1986年开始实施,初衷是招收“国家队和省市队退役运动员和部分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选手”上大学。2010年,我国有80多所院校可实行单独招生,它们大多是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但是,这些为“国家培养前途青年选手”的学校竟然会掺进如此多的浑水,我们还怎样期待他们培养人才?对学校来讲,学生素质不好,影响这个学校声望;通过各种手段对进去的学生而言,来到这里得到的“毕业证”,对其他人是极其不公平的……
记者又了解到,想要考这些学校的学生,只要上个“培训班”就能拿到“二级证”
,因为这些学校的招生简章,在报名条件里都要求报名者具有“二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资格”。这样说来,许多不法的却有门路的“培训班”将从中谋取暴利,没有关系没有门路的家长,也就只能够不断地交钱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此状况,惨不忍睹。
而这样的做法,我想从“体育学院”和“招生办”的角度来讲,对他们的声誉影响是十分不利的,而从中得利的,却是他们中的一些领导。在高考期间,将会有一大批领导受贿,而受贿的人员又不单单是他们,或许会涉及到更多的部门机构的官员。廉政建设留下的遗憾,谁来承担?
当我们在为高考拼命奋斗的时候,他们却如此安逸;当我们在大学期间为了一张“毕业证”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却也能通过关系,金钱。是社会的现实,让这个社会变得如此的不公平?显然,这是谁也不满意的结果。
2010年03月12日
老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