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十个标志:有充沛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对待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精神压力;处事乐观,态度积极,能勇于承担责任;善于休息,睡眠良好;适应能力强;体重合适,身体挺拔,匀称;眼睛明亮,反映敏捷……看看我们校园中的大学生,在这个标准下量一下,你们真的健康吗?

2009年江苏省在29所高校共抽测11310名江苏籍大学一年级新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表示,江苏高中阶段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均不容乐观。(1月29日无锡日报)
看到这条新闻,笑了笑,因为和自己预想的并无太大出入,不过在笑过之后,却让人捏了一把汗,因为不单单是江苏人,我想全国的大学生都该面临着这样的状况:学业未有成就,身体反倒成疾。
时下,大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有下降的趋势已成为公认事实,而现在这个消息,再一次成为了这一事实的佐证。大学生们,你的身体健康吗?面对这一询问,敢说自己身体健康的大学生并不多,知道健康是怎样一个概念的人就更少了。
面对如此状况,我们应该反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大学生身体如此弱不禁风?!
造成这样一个残酷现实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更加残酷的“黑手”,那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以及教育体制。在分数第一的教育评估体制下,学校的体育早已经瘫痪,从小学到大学,都会把“体育课”当成是“放羊课”。在大学里更是如此,因为体育的一两个学分,不会影响最终的整体成绩,而在体育这个学科上,老师通常是不会故意刁难给你挂掉的,所以学生们早就看得“淡定”许多,有的甚至没有上过几次居然还会得A;即便是考核制度严格,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因为我们有理由确信我们的学生总能找到一套有效的应试措施来躲避平时的体育锻炼,最终草草应对期末考核成绩却也不菲。
另外,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深夜零点(不熄灯的时候甚至是凌晨),寝室楼还是一片亮光,再进去细看,全部都是被电脑所控制,要么打游戏,要么聊天,做“正事儿”的情况极少,似乎根本没有丝毫去睡觉休息的意识,这样的“刺激”大学生的身体怎么经受的起?但当我们走进大学生的课堂的时候,我们便可以看到有伏在课桌睡得正香的,有一直在打瞌睡的,有继续在手机上各种娱乐消遣的……毕竟上大学了,解脱了高考的压力之后,遗留下的就是拼命地玩乐:真的是拼“命”,连自己的小命都不要了!这样的生物钟紊乱,昼夜颠倒,不说正在长身体的大孩子,就连大人们也吃不消啊!
看看我们的健身房,寥寥几人,人数根本达不到在校学生人数的0.1%,锻炼的人似乎都是身体本身就很结实的,从小就有健身意识的,而那些不锻炼的呢?不是已经很健康,是没有健康的意识,好的更好,差的越差——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让更多的大学生身体瘫痪。
再看看我们大学生的饮食,几乎每个宿舍每个学期最常吃的一种食品就是“方便面”,最常喝的饮品不是可乐就是啤酒,最常去的地方不是网吧、歌厅就是酒吧,看到这些,我们可以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但也绝不能连自己渐渐看着自己将身体被毁掉都全然不知啊!
大学生的弱不禁风,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潜在危机。小时候的我们,还会强调“德、智、体、美、劳”,而现在的大学生关注的要么是电脑游戏,男女情感,要么就是整日为学业压力,就业危机所困,而身体呢?早就没有了丝毫的份额。
今天的大学生,几年后将走上社会,真的不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从校门走出的是将是一群手捧高学历的“身体废人”,甚至连学历都没有的社会“残疾青年”。弱不禁风,遑论输赢!?
2010年01月31日
老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