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乌克兰感染流感的人数如此飙升,日前,不少国内媒体转引外媒报道称,乌克兰正流行一种包含甲流在内三种流感病毒变异合成的新型“超级流感”,该流感比甲型H1N1流感还危险。
对于乌克兰暴发新型“超级流感”的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内瓦总部发言人亚伯拉罕·汤姆斯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称,乌克兰的流感患者主要感染的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没有发现甲流病毒发生变异的情况。而且这件事并不是最新发生的,早在两三周前,乌克兰就出现了暴发甲型H1N1流感的情况,目前已得到控制。
当时我也看到了关于“超级流感”的信息,并且也因此而胆战心惊,心想甲型流感竟然“放肆”到如此地步;不光是我,看到这条信息的人们都该有与我大同的反应吧;随之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超级流感”,居然还有中国的一些学者对此“错误信息”进行的解释和相关的应对预防措施,用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众人的恐慌;那么如果此信息流落到乌克兰民众那里呢?岂不更是一场动乱?
在错误信息的引导下,科学于是变得不是那么的权威了,甚至令人觉得可笑可怕。各有各的“如意算盘”,各有各的想法和动机,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本身这样动乱的时期,这样的非常时期,在没有弄清楚事实本身的时候,新闻媒体还拿这件事情大肆“宣扬”,夸大报道,真的是无法理解;虽说新闻必须要做到要有时效性,如果一条新闻报道不及时,对于新闻媒体来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了,但我们也不能够为了抢时间而放弃了本身的真实性。
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哪个更重要,我们到底该怎么权衡?面对媒体不断出现的失误,到底是媒体记者的技术水平出了差错,还是他们的心态出了问题?
用全面、客观的方法,观察、记录和反映新闻事件变化的全貌;对报道的新闻事件潜在的发展动态和方向要有科学的预见性;对已发生或已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质疑和反证,以发现其中的疑惑或破绽;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和相互的逻辑关系,辩证地观察事物、反映事物、评判事物……
除去这些最基本的素质,我想,对于媒体和记者而言,保持一颗认真的、道德的心态,要比什么都重要。
2009年11月19日
老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