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儒学对现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天人合一”的和谐的思想真的就是完美的境界吗?从孟荀庄墨的眼中,用对比参照的方法,你能感悟孔子儒学的精髓是什么?有些时候,理性的对待文化的思考要比那些历史学者清晰得多,明朗得多,也深刻得多……
——老丑手记

2009
年是孔子诞辰2560
周年。为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世界各地都进行了相关的盛大的仪式,“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27日开幕”,“两岸万余师生联合祭孔大典在新竹举行”,“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
”,“夫子庙祭孔典礼今开幕”像这样具有全国范围传播性质的新闻铺天盖地,于是深感欣慰:孔子,仍活在我们心中。
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特地邀请到了东吴大学郭中一老师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从孟荀庄墨看现代孔子儒学》的学术报告。
由于郭先生强大的理工学科背景,所以他用理性的思维去剖析儒学,用对比参照的手法从“孟荀庄墨”四家入手,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孔子的儒学,阐述了他对现代儒学新颖的观点,更加实际深入地探讨研究儒学对现代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郭先生从“武王伐纣”入手,谈及政道与治道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对孟子学说的看法:无论是从历史还是在当下看来,孟子的政治之道都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都是难以实现的。接着用儒学与之进行类比,从“诛少正卯”一事引出儒家在对待政权取得问题上的“义利之辨”,进而,我们可以去思考,秦始皇统一天下之缘由,皆为经济上的强大,一兵一卒皆是,而不是靠所谓的“仁义”之政,历朝历代的帝王称帝,有哪个不是靠武力夺得政权?得到政权之后,又有哪个不是靠苛刻的法令维护巩固他的政权呢?所以孟子所说之观点,只不过是理想的,在现实和历史中根本不足为取,而孔子的观点又并非孟子的观点,而与荀子无差。
进而话题转向荀子,开始论述“天人关系”,说明董仲舒“人无法胜天”的观点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一种误解,是和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对立的;而荀子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升华,他要求我们只要做自己该做的,而不需要刻意的去管天命:或许我们无法去阻挡自然灾害,但是我们可以科学的论断,科学的预测去面对天灾,这才是现实的意义。
接着又从“匏瓜”入手,阐述了孔子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进而类比庄子,说明“庄子之道家是孔子的知己”。那么为何孔子的政治抱负最终却没有实现呢?这又将问题引入墨家,说明墨家是有行动力的,而不像儒学只停留在思想层面,空口无凭,并无实际之用。
现代的儒学,或许更应该将就现实的意义,而不只是单纯的修身养性,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
相关资料:郭中一,美国塔夫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师承著名物理学家惠勒先生,台湾东吴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曾任台湾最老牌的科普杂志《科学月刊》总编,被评为台湾《国语日报(科学版)》最受欢迎的专题作家,社区大学最受欢迎的科学老师。
著作科学散文集《科学,从好奇开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融合文史故事,充分展现科学与传统文化的魅力。曾翻译宇宙学名著《最初三分钟》。
2009年9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