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韩寒、郭敬明,对于曾轶可、贾君鹏,或许,现在的我们,越来越感觉到网络的威力和实力了,或许我们中间的每一个单位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消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那么对于我们这些不怕事儿大的“传播者”,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到底什么又是不重要呢?我想这才是这些事件过后,真正给我们留下的一道值得去思考的思考题。
——老丑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撰文《惊爆郭敬明被韩寒老板路金波掌掴流血》,引来不少议论。据该网友描述,本月23日,在某网站举办的节目休息室里,郭敬明等嘉宾在讨论韩寒,言谈中郭敬明讽刺:“有些人的作品大多是靠幕后团队枪手写的,不算真才学,而且总喜欢与各种女人搞绯闻提升知名度,我跟他其实没有可比性……”网友称,郭敬明没有指明谁,但是在场的人都听得很明白,而这话很快被一化妆师传到了在另一个休息室的韩寒老板路金波的耳里,他一进来就给了郭敬明一个大巴掌。
而事后,土豆网和诺基亚联合声明:网上广为流传的“郭敬明遭路金波掌掴”的新闻为不实消息,《互联网百万富翁》活动当天评委和选手相处都很融洽,并没有出现不愉快因素,此报道纯属子虚乌有。
一件没有的事件能够传播出“有”的事实,而且影响力能够如此之大,我想也不是一般的功夫;传播假新闻在新闻界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于这件事却是一件轰动的事件,因为一个单位个体居然靠两个名人的效应,把新闻的影响力提高的如此之大,可见其功夫之深,这样的事儿并不罕见。
那么,对于这件事,我想也能够看出一些问题的。
首先说明了两个人的名声之大,或许,真像某位编辑和我说过的一句话:现在的作家,大家看的不是他的文学实力,而是看他的影响力,于是,文学变得不重要了,娱乐反而变得重要起来。想一想,两个出书的,写小说的,功底之深浅,我们不言而喻;但是他们却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甚至名气高过余秋雨老先生,钱财更是超出。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文化变成了主流的文化,我们真正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反而没人去理睬,大家尤其是青少年,本身对事物的辨别的能力就有限,他们整天耳濡目染这些思想,对他们有什么真正的好处呢?于是我们看到他们整天做着“出书成名”的梦,或者整天走不出自己的青春,或者整天叛逆的要死,成为一个“愤青”还有理有据,这是他们应该接受的文化熏陶吗?这就是他们的影响力所带来的结果。
我想接下来,就该说说这网民了。我始终倡导和强调:在这个信息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强大而变得越来越大,那么占有近乎世界1/5的人口的大国的网民们的言论和观点,也就更具备了对信息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那么作为网民的我们是否更应该专业些系统些全面些客观些人性化些呢?
“曾轶可”的抄袭门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始终却没有什么证据,就算有了证据也不能埋没她的音乐天分,而网友是针对她的“人”,而不是“事件”本身,这就是网络传播的效应,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还有李宇春,或许也是网络给毁掉了,各种P.S的图片和网络恶搞歌曲让她的名誉彻底毁掉;网络是强大的,甚至能把一个“贾君鹏”凭空造出来,我们不得不佩服。但对于人和事件本身,哪一个更重要呢?现在真的难以分清。不去在乎创作的作品,而去留心创作的人的美丑,而对于一个听众,什么是最重要的呢?记住,你不是观众。
现在,网络的力量是大的,这无可厚非,于是网民也成了一个个的“传播者”,那么作为名正言顺的“搞传播”的,是否要有对信息更高的敏感度和辨别力呢?在平时的言论中是否要更加注重和反省自己的言行呢?这真的不是说能够一朝一夕学到的,而是要在平时就要注重养成的: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传播者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吧,即使今后不再碰传播了。
从造成这样的事情,究竟是谁该脸红?吵吵过后,怀疑过后,“争议”过后,广大的网民,你们是不是该不该去补补课了?
写到这里,觉得我真的不是一个“臭评论的”,而是一个“评臭论的”;才真正觉得像我们这些评论人和传媒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发现我身上的担子有多艰巨;或许我救治不活全部的人,但是至少首先要让自己活下去,然后能救多少就算多少。毕竟我还是相信,骂醒了的那些人,大概就会永远的活了下来吧!?
2009年9月27日
老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