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网民,对于曾轶可,对于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音乐人,对于我们这些不怕事儿大的传媒人,到底什么是不重要的呢?到底什么又是最重要呢?我想这才是这个夏天的“快乐女声”真正给我们留下的一道值得去思考的思考题。
——老丑
我始终倡导和强调:在这个信息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强大而变得越来越大,那么占有近乎世界1/5的人口的大国的网民们的言论和观点,也就更具备了对信息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那么作为网民的我们是否更应该专业些系统些全面些客观些人性化些呢?
那么作为名正言顺的“搞传播”的我们呢?是否要有对信息更高的敏感度和辨别力呢?在平时的言论中是否要更加注重和反省自己的言行呢?这真的不是说能够一朝一夕学到的,而是要在平时就要注重养成的: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传播者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吧,即使今后不再碰传播了。
接着说明一下对于盛传的“抄袭门”吧。或许,曾轶可真的听到过《天际》吗,听到又能怎样呢?相似又能如何呢?
我们有些可能不知,《天际》是一张来自台湾发行很“生癖”的唱片,就连来自台湾对曾轶可“很不满”的音乐人包小柏也没有听过这张唱片,可见如此生僻了;而曾轶可来自长春,我知道,而台湾的东西要经过重重审核才能够进得到大陆,况且过大的网友如此搜索才碰得到,那么这曲子的不被知名可想而知。
当然曾轶可也是有机率会碰到这张唱片或音乐的,假如她是有心抄袭,又怎么能在短时期内对原曲进行了修改又填写了水平并不低的歌词的呢?
说白了,就算是抄袭,那么一首的“抄袭”又怎忍心抹杀曾轶可的音乐创作才华呢?要知道“抄袭门”所涉及的仅是《狮子座》曲子部分,而且仅仅是大部份相似。倘若以这个来武断地称曾轶可是“抄袭”,全盘否定她的创作才华显然也是不公正的。毕竟,歌词是她所作的,而且曾轶可提出的反驳也是有道理的:“是不是要把她原创的十几首歌统统说成‘不是原创’?”
“倒增派”是倒曾轶可,而并不是倒“狮子座”和创作它的人。广大网民在得知了《狮子座》与《天际》曲子相似之后发出了“谁再说《狮子座》是原创,可以去死了”的激烈言辞;记得在曾轶可晋级时,“倒曾派”们也有言辞激烈的说法“曾轶可的歌词是小情调,曲子都是些很简单的单音,有个屁的创作才华!”
比较一下,我们可以看出“倒曾派”的言论完全走了两个极端:之前说曾轶可的创作是根本“不具才华”的、曲调是简单的;而出事以后,《天际》突然变成了“音乐才女”的作品,曾轶可是个“抄袭者”,那么是否间接地肯定了曾轶可的才华呢?看见“倒曾派”其实并不是什么专家,只是起哄的小丑,只是针对曾轶可这个人,而不是针对这个事件本身!
我想,我们真正要对“抄袭门”事件作出公正的评价的话,应当针对的是事情的本身,而不是刻意地去针对曾轶可本人!
从曾轶可的“抄袭门”来看,目前根本没有足以指责她“抄袭”的绝对证据。那么,在这样一种状况下,轻易地否定曾轶可的创作才华既是对一个平凡女子的不公平,也是对整个事件的不负责任。
造成这样的事情,究竟是谁该脸红?吵吵过后,怀疑过后,“争议”过后,你们是不是该不该去补补课了?我想,毕竟有一个踏踏实实的原创者比有一个虚华的“争议可”更能让我们更能得到些安慰,也更能得到有用的真正的属于音乐的原本的东西。
这是一篇老文章了,突然在草稿箱找到了,发现这篇文章在别的地方发表了,在这里我却没有发出去。不知道现在曾轶可怎样,事件怎样了,总之她并无错,她确实也很无措……
2009年10月4日
老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