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快女”迷,在前两年也不曾当过那些“超女”、“快男”迷;小时候倒是喜欢看一些,不过那也是初中时候的事情了。
简单归纳一下,原因有三: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看这些节目对自己并无很大用处,所以不爱看那些选秀节目,于是至今还没听过曾轶可是什么声音;二是自己比较喜欢坐享其成,有些“幸灾乐祸”的心理,想在她们“明争暗斗”之后,但凡创作出好的曲子,我直接拿过来欣赏就是了;三是看着她们那么残酷的“快乐”PK,但更多时候是带着一种不快乐的心情的,看了反而觉得残忍,看了还不如不看。
从来不涉足“娱乐”这块地方,因为它头顶的天空好灰暗,我不喜欢;但今天也想说说,至少告诉她们:“你们的天空好灰暗,我们的天空好蔚蓝”。我大致就是怀着这个心态写这篇文章的。
因为我是在新浪上写博客的,所以未免去逛逛新浪首页,看看新闻。可能一次两次的头条新闻有些时候我还会错过,但是一片一片的头条新闻我是不会错过的,因为这是个概率问题。于是我便想,是怎样一个女子竟然让大家如此厚爱?但看过标题后,又捕捉到了几个关键字:“快女”、“曾哥”、“厚颜”……然后我就知道了,原来不是赞赏,而是批判。
那么我又想了,是什么样的女子能够让大家这样的“厚爱”呢?原来只不过是一个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能否晋级的女孩子。于是“曾兄”像是中国球员踢得足球一样,一会儿踢得好一点,顶多能够进入“禁区”;但是进了“禁区”,也还是不能进球的,最后也落得个被淘汰出局。而我们知道,这期间的发生的一切,都是和足球无关的。能否晋级,是评委的事情,而我们的声音仿佛更多的不是在评委,而是在“争议可”。哦,我懂了一些了,原来是这个“快女”都被大家调戏了。
那么有的人说了,你曾轶可和评委一定是沟通好了,一定是你们之间有什么猫腻儿。那么,假设你说的是对的,我们为何不去怀疑所谓的“包青天”也是被别人买通之后故意拆曾轶可的台的呢?这件事的源头就是因他离开评委席所挑起大家的胃口的,导火线是他,始作俑者是他,舞台里外“挺”曾轶可到最后的,还是他,你不觉得这很巧很奇怪吗?虽然我没有任何根据,但是我却可以学着你们按照这种思维去说——这大概就是你们的思想:只要你们认为有道理,那么你们就说。
于是,我们的目光都变了,我们不去看那些好的评委是怎样欣赏一个歌手,学习她的优点;而是听着一个撺掇怂恿的人去听她的缺点,让大家没有看到曾轶可的好处,只是一味的抨击她的差劲。这是怎样的评判道德我不想说,只是想说几点:
一、作为一个评委,你不是一个批评家,所以你不光是批评,更应该是鼓励;作为老师,你不是老板,所以你不该是全盘否定,或者直接“开除”,更应该是育人;作为资深的行家,你更应该有风度,要包容,哪怕她什么都不是,也该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她,这才能看出你的风范。
二、要知道,现在所有的网民都不是省油的灯,大部分网民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敢肆意评价的主儿,还有些是“老顽固”,一小撮扮演着挑事儿的角色。看看这强大的阵容,可能你的一句好的评价不会激起太大的反响,而你的一个强烈的批判却是一定会遭到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的眷顾的。于是,流言四起,一时难以风平浪静……
三、如果是批判那些狂妄的“富二代”,那你算是功臣了,因为这种现象是值得一批的;而你的批判却是一个追梦的女孩子:对于她,是一种残忍的“迫害”;对于我们,也是对我们这些“乐盲”的一种误导;对于继续追梦的她,是一种剥夺;对于想追梦的我们,留下的也只是一片阴影。
四、你到底是在炒作自己还是在炒作快女?高晓松认为“她是一流的作词、二流的作曲、三流的演唱和四流的吉他”,这样的评价就很好,至少听上去很客观,而不是全盘否定,也没有那么大的话题引起大家争议。看来真的是“快女”怕大家忘了这么个栏目,小柏也不够火了……
文章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去评论甚至分析曾轶可,不是她经不起推敲,而是因为她真的只是一个球,只是一个被大家调戏的快女,就像是大家接“贾君鹏,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套用在曾轶可身上一样。曾轶可,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被大家玩弄的玩偶罢了。
真的,有点想替这个坚强的女孩子说电话,因为我怕她接不住这么多的反对和谩骂。一个好端端的“快乐女生”最后却变成了被大家玩弄的“调戏女生”,而我们的“快乐女声”也被全盘否定的评委弄成了“调戏女声”。
“我之所以一直力挺她,是因为我想通过这样的举动向电视机前的所有年轻人传递一个信息,鼓励他们要勇敢地歌唱自己,而不是只会单纯地玩模仿秀,要相信再平凡的人生也有权利去歌唱。”我想,这才应该是“快女”的宗旨,但我现在对它已经不抱有过多的期望了……
2009年8月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