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介颍上]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美好家园

(2015-09-25 10:37:01)
标签:

房产

旅游

文化

历史

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美好家园
            撰稿:沈锋    陈伟


                                                                  第一篇章  悠久的历史渊源

     在一望无际、莽莽苍苍的淮河平原上,大自然鬼斧神工,铁画银钩般勾勒出两道雄浑的曲线,滔滔淮河,悠悠颍水,孕育出一片钟灵毓秀之地——安徽颍上!
     颍上,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3万公顷,人口177万,辖30个乡镇、349个村(社区)。颍上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建立邑治,周为“慎邑”,秦置“慎县”,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称“颍上”,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颍上县文化积淀丰厚,春秋时期的管仲、鲍叔牙,战国时期的甘茂、甘罗,当代著名学者常任侠,作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陈国良、郑守仁等都是颍上的杰出代表。管鲍祠、尤氏庄园、甘罗墓等名胜古迹分布其中。
     颍城,这座淮河岸边的千年古城,自隋唐以来,枕颍水清波,听船工号子,看远帆点点,至今城墙犹在,依稀可见当年。明万历年间,县令屠隆带领颍上人民开挖新河,构筑东堤,兴办义学,书写了一曲抗洪保城、发展民生的动人篇章,颍上古城固若金汤,巍然屹立,傲视颍淮。

                                                                第二篇章 厚重的传统文化

     颍上,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除管子、鲍叔牙、甘罗的传说以外,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代表颍上花鼓灯、推剧(四句推子)以及其他民间灯舞、灯歌,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歌谣、故事、手工艺、美食、民俗文化等。近现代文化遗迹尤成章墓、戴厚英雕像、戴厚英墓、润河闸坝指挥所,以及红色文化资源颍上烈士祠、黄家坝起义烈士纪念碑、周丽平烈士纪念碑等。
     尤其是热情、奔放、优美、细腻的颍上花鼓灯艺术,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民间歌舞拙朴、原始的特点和风貌。近百年来,颍上花鼓灯经过不断改革、创新,在艺术形式上有了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她来源于生活,创造在民间,主要歌唱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太平盛世,展现淮河儿女的礼仪风情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它舞蹈动感强劲,节奏紧促有力,动作韵味十足,速度快捷敏锐,架势变换频繁,表演场面炽热欢腾,演员情绪欢快激昂,唱腔粗犷高亢,整个演出气氛堂皇富丽,地方特色浓郁。颍上花鼓灯大多即兴演唱,多用锣鼓敲击。在颍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颍上花鼓灯跳出了新时代的热情与奔放。

                                                                      第三篇章 科学的规划布局

     颍上紧抓中部崛起、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机遇,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县域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与市场条件,深入实施“产城一体”、“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五城同创”,把生态县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科学规划,持续发展,古老的颍上发生了沧桑巨变。
     从平原风貌到城市风光,从皖北小城到滨水园林,从粗犷经济到科学发展,从穷乡恶水到休闲天堂,一个产城一体、功能完备、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特色新城跃然呈现在皖北大地上,王学军等省市领导先后来颍上视察指导称赞颍上是“皖北明珠城”、“生态宜居城”。(字幕: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劳务输出先进县、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等多项殊荣)。

                                                                        一张蓝图  五大板块
     在世博园中国馆大厅的电子书上,开篇就是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管子强调注重风水、务求实用,产城一体、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滥觞。(字幕: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颍上秉承古代先贤的先进思想,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分为“老城区传统商贸居住区”、“城北新区政务服务区”、“南湖新区文化旅游区”、“江心洲生态景观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五个区块,同时做好道路规划、绿化规划、水系规划、文化教育规划等20余项子规划。预计到2030年,颍上县中心城区人口超过60万人,将发展成为功能完备、独具魅力的淮河明珠城。
                                                                      “五路四桥”  拉开框架
         为了大力推进颍上城镇化进程,2010年以来,投资14 亿元,实施八里河东大道、八里河西大道等集防洪排涝、城市交通、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五路四桥”重点工程。颍河二桥、三桥、四桥、五桥,架起了颍河两岸的通衢大道,记载了颍上城镇化的铿锵脚步。八里河东、西大道如两只臂膀把八里河拥抱入怀,与淮河水肌肤相亲。以“五路四桥”为主框架,以顺河路、迎宾大道为纵横中轴线,形成了一城五区、功能完备的城市空间布局,为未来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筹发展  稳步推进
       颍上积极推进城镇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向农村延伸覆盖,硬化道路、净化庭院、亮化村镇,同时针对乡镇不同的环境禀赋,分别编制旅游规划,切实彰显各地特色,陈桥三王村、八里河仁里村、夏桥龙王庙村、黄坝贾岗村、红星宁大村等生态农业型、休闲旅游型美好乡村初具雏形。颍上,正阔步走进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的新时代。
                                                                                     
http://s12/bmiddle/001KVfUigy6VHDvfnK35b&690 建设美好家园" TITLE="[推介颍上]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美好家园" />                                                                     第四篇章  铺就的幸福之路

       颍上,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辉煌,寄托着未来的梦想与希望,大力开展“五城同创”活动,建设“管子文化城”、“生态旅游城”、“新型能源城”、“滨水园林城”、“文明宜居城”,掀开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新篇章。
                                                                        建设管子文化城
      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管仲文化、淮河文化,塑造城市的文化灵魂。幽静典雅的管鲍祠,见证着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屠隆纪念馆,记载了颍上人民筑城抗洪、发展民生的不懈奋斗;南湖新区规划建设总投资4.5亿元的管子文化创意园区,积极开展管子文化旅游节、民间艺术周等群众文化活动,弘扬管鲍之交、挚交千古的诚信、尚义的传统美德,打响“管仲”品牌。
                                                                      建设新型能源城
    依托谢桥煤矿、刘庄煤矿及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建设刘庄坑口电厂、矸石电厂及化工产业,打造颍上北部煤电化工基地;建设30平方公里“产城一体”的颍上经济开发区,发挥劳动力及农产品资源优势,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形成农产品加工、机械电子、服装纺织、新型建材等非煤工业集群,构筑城市发展的强大产业支撑。
                                                                      建设生态旅游城
    依托小张庄、八里河两个生态环保“全球500佳”,八里河5A级风景区以及五里湖湿地公园、迪沟生态园两个国家4A级风景区,大力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梦里水乡”八里河烟波浩渺、堪比西湖;八里河明清苑,占地38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是皖北地区形制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古建筑群的珍贵案例,被誉为“皖北第一苑”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是集明清建筑精华之大成的艺术宝库。其建筑与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映衬,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院中套院。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八里河明清苑融合了北方和南方两种建筑风格,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集中体现。移步换景,让你流连忘返;“竹刹霜钟”竹音寺,暮鼓晨钟、物我两忘;尤氏庄园,临花照水,尽得江南园林之妙;双集茶肆,茶香酒冽,醉倒竹林七贤。颍上,正在打造“皖风徽韵、梦里水乡”的旖旎风光,跻身中国旅游强县。
                                                                   建设滨水园林城
     颍上,因水而得名,因水而兴盛,以水彰显城市的灵气、滋润城市的血脉。高标准建设老城河、外城河、城北新区“M”形水系三个环形绿色景观带,实施“活水工程”,呈现出“城中水、水绕城;城中绿、绿绕城”的生态特色;打造沿颍河、五里湖、保丰沟、八里河城市外环景观带,构筑四季常青、水绿交融的环颍城生态屏障;重点建设10公里老颍河滨河大道暨滨河公园景观带,打造颍上“外滩”核心景区,一个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水相亲、城水相依的滨水园林城跃然呈现在皖北大地上。  
                                                                 建设文明宜居城
     颍上坚持以人为本,新建县政务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群众剧院、图书馆、文化馆、颍上一中新区、颍上二中新区、颍上五中、城北小学、幼儿园,县医院新区等公益设施,文化、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全面提升。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电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大市场、大宾馆,打造“智慧城市”,为发展旅游提供产业配套。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荣获全省文明县城。
                                                              http://s9/mw690/001KVfUigy6VHDyejO078&690 建设美好家园" TITLE="[推介颍上]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美好家园" />


                                                             第五篇章 共生的和谐家园

      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颍上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方面紧抓不放。坚持党政统筹,强化工作保障;坚持重心下移,提供优质服务;坚持强基提质,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转型升级。基层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深入人心。发展机不可失,奋进正当其时,今天的颍上,已经步入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成为皖西北地区东向发展的排头兵!未来的颍上,将继续凝聚正能量,激发全民创业兴业的热情,深入开展“五城同创”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必将成为皖北大地上文明宜居、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颍水岸边,那袅袅炊烟裹着农家小院的欢乐,飘出五谷的馨香,映着缤纷的秋色。勤劳智慧的颍上儿女,正一起携手在“十三五”规划起跑线上,凝聚正能量,适应新常态,共铸新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