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君子和小人之争

(2009-05-07 21:14:15)
标签:

文化

 

自从孔子提出小人和君子的概念,历代就用小人描述一些道德不好的人,君子是道德很好的表率。

司马光提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然后后世继续争论。

到了曾国藩就提出:仁义岂有常?蹈之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大能言乎!仁者物我无间之谓也。一有自私之心,则小人矣。义者无所为而为之谓也。一有自利之心,则小人矣。同一日也,朝而公正,则为君子;夕而私利,则为小人。同一事也,初念公正,则为君子;转念私利,则为小人。推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所争只在几微。因此曾氏以为一个人既可以做君子,也可以成为小人,唯一区别在于念头和行为。

但是看历史上,很多时候,君子往往不能战胜小人。比如历史上小人当道君子误国最为严重时刻是天启朝七个年头。为什么那。我不由的思考了很长时间。

第一大原因:。周易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所以密实在是最大一个原因之一。君子和小人相争,君子理直气壮,初起时候一定会占上风,周旋到最后,往往失败。小人密君子疏。君子认为理所当然,无需考虑的事情,小人则反复思考,推究起来没头,俗话叫寻思,一直到最细微的地步。找出许多可以利用的空隙漏洞。特别是遇到切身利害时候更是这样。君子往往不去做,疏漏是大大的原因。另外孔子说:不可以言而言之,谓之失言。失言就是最大的疏漏。君子往往说无所谓。我看是有所畏。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足为警戒千秋。

第二大原因:。孟子说过: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因此经权之辩往往后世不绝。很多人把自己看做君子。特点是正气凌然,毫不假借。好听点是刚正不阿,但是这是独善其身的气度。有作为的人,往往能够自己不阿之外,还能影响别人不阿,甚至为了远大目标不惜屈从自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说:不择手段,完成最高道德。注意,一定有后面的最高道德。因此,王阳明应付明武宗(正德皇帝)左右,胡林翼笼络官文。都是第一流。相反,很多人,都是书生之见,纸上谈兵。正气凌然,直道而行。碰上君子还可以。对付小人,则不够,而且暴露了自己。有时候说的话固然是正论,但是小人的作风是不能一下改变了的。小人往往权变,顺风而行,以柔克刚,倒是很得到老子的真传。而且一旦得势,则务必斩草除根,除恶务尽。

第三大原因:。君子好名。行事做人,往往努力朝着一个好的名声。小人好利,行事做人,往往注重实际,实惠。而名往往是虚的,利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小人是超级现实主义着,也可以说叫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很和某某主义。于是分析事情,小人的主义往往行得通。君子行事,事事怕别人说长道短,往往做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决策,失掉了时机。比如左传:宋襄公泓水之戰坚持仁义,非真行仁义,无非博得一个好名声。结果不符合战争规律,身受重伤,大败而归。当然也确实获得诸侯同情,而厌恶楚国。求名声,可以做学问,但不要以君子走仕途,因为仕途不是名,它是不计较善恶的,升迁也不论奸人小人。君子往往博得下边人的喜悦,而小人往往得到上司的喜悦,不惑于名声的原因。

第四大原因:。为何南方人和北方人在明清两代五百多年录取进士时候,往往化作比例?南边六十,北边四十。因为不划分的话,论文字,南方可以全包,北方得不到一个名额。但是北方人朴实忠厚质直,南方人柔美工于文字,可能是气候的原因吧,科学家研究,南方风温暖,人们也不恼怒,北方寒冷时间长,你看东北外蒙往往脾气大。要是论斗争,北方人往往三下五除二干起来。南方人可以在火车上因为一个杯子被列车员打破而说上两个半小时而不倦,也从不动手。我亲见这样的事情。所以说很多君子往往直。直来直去,从来不懂得拐弯抹角,而小人则不同,往往弯曲。属下往往喜欢上司直,上司往往认为媚为忠诚。你不见有些人到了上司家里甚至去动手炒菜刷盘子亲力亲为,君子往往不喜欢这样做。孔子讲:直而无礼则绞。又讲: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后面一句不要忘了,这就是达。所以直的人,也往往刚,刚往往断了。老子以曲为直。庄子庖丁解牛。就是说的这个。
 
第五大原因:。有些君子,道德比较高,但是智力比较愚。不是大智若愚,而是大愚若智,结果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天性资质是比较平实的,就老老实实的,不要随便起谋略。因为变化起来,愚的人不能应付。计谋不周全就不要施行,否则就有趋害避利。小人德行不高,如果愚,不会为了虚荣心而故作聪明。因此有些君子遭祸害就是咎由自取了,甚至不是遭到小人排斥,君子也敬而远之。

第六大原因:。小人用利益来结交人,小人考虑的是唯有拿到手的财货才是真的,而运气和上司的宠信毕竟难以依靠。而且用利益来结交,也是有很大的小人之道。利益之交,党援比较多。君子用仁义来交往,以文会友,忧虑自己的仁义不到。但是人处于困境时候,气节往往抵不过财力,处君子的位置很难,仁义在危险的时候,形势往往难以抗拒小人。

第七大原因:。小人往往不能评价人,容易根据利害诋毁或者夸耀某人,诽谤之。君子往往乱评价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动不动就评价一番。这是最忌讳的。小人往往逢人只说三分话,他的原则是:言不能尽,至亲亦戒。因此君子往往败于下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