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彦,从必须抵达到已经抵达

(2019-08-18 14:45:13)

陈彦,从必须抵达到已经抵达

——和陈彦先生7本书的故事

杨贤博

“文学的陈彦时代即将到来!”这句话是马河声说的。马河声是长安城著名的书画家。那天在懒园喝茶,聊起陈彦写作,我说:“预感陈彦这次要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马河声睁大眼睛惊奇地说:“哎呀,你有这预感不得了。”顺即说了上边那句话,这句话后来传播得很快。

对陈彦的“认识”,是在2003年的夏日。

我见到了一本书,书名叫《必须抵达》。陈彦在书上写道:必须抵达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15年过去了,陈彦抵达彼岸,以长篇小说《主角》斩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所有人为他祝贺,十届茅盾文学奖,陕西作家路遥、贾平凹、陈忠实、陈彦,而贾平凹、陈彦都是商洛人,一件很激动的事。

对了,除了缺《大树西迁》,陈先生的书我基本上都有,而且每一本书都有着她的故事——

1《必须抵达》陈彦,从必须抵达到已经抵达


《必须抵达》是陈彦送给田井制先生的,如果不了解田井制,但你看过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六斤县长》,这是他的杰作。

说来话长,那年夏季,商洛来了一批文化人,住进了牧护关秦茂新修建的度假村,完成一部以山阳小河供电所农电工邓大文为原型的花鼓戏《揽月》,这是商洛供电局计划实施的一项企业文化宣传重点项目。负责人田井制。

他们来这里后,先到了我所在的牧护关供电所寻找素材,其实后来关于邓大文身上的一些故事,其实是我所上一个农电工的生活真实发生。

后来我们熟悉了,加之度假村在我老家门前,我成了他们的常客,他们也在我很多次无意中的聊天中获得太多信息。

田井制卧室的桌子上放了一本《必须抵达》,当时我并不知道陈彦这个人,吸引我的是“必须抵达”这四个字,我记得我用毛笔写了,挂在我的书房以激励自己。

这本书是我借走的,后来也没有还给田井制先生。

2《迟开的玫瑰》

读了《必须抵达》,了解了陈彦的喜剧《迟开的玫瑰》,可谓是轰动最大,在全国上演数百场,获得国家“戏曲梅花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中宣部奖励100万,陕西政府奖励100万。而《迟开的玫瑰》一书得来是有故事的。六年前去朱雀路古玩市场溜达,巷子有个旧书摊,蹲下身子翻阅时,看到了《迟开的玫瑰》,打开扉页让我非常吃惊,欣喜的是陈彦签给马河声的。来长安我居住在八里村,两眼墨黑时,通过博客联系上马河声,也是我拜访的第一位以文化自居的书画家。后来我们当然很熟悉,他对于我的影响很大。陈彦在扉页写到“马河声兄雅正!感谢你总用欣赏的目光看她。”

我激动又好奇,如获珍宝。当时问摆摊的多钱,那人说十块,我说还能少不?摆摊人说你给八块吧?立即掏8元购买回来,并告诉马河声先生,也发给了他图片,他更加震惊。多次聊天时他说自己都不知道这本书怎么流失的?他是一个爱书视命的人,懒园里收藏了上万部书籍。这书怎么出去的又是怎么流失到旧书市上的,真是个迷?他觉得惭愧,说千万不敢让陈彦知道了,要不他怎么看我?马先生也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而且大家都知道他和陈彦的关系是很铁的。在座的朋友开玩笑说,那你应该给马老师送来,物归原主。我说,相信缘分,这本书既然让我淘到了,这一定是天意。我收藏着更有意义。

3《装台》

《装台》是陈彦的第二部长篇小说,201512月,作家方英文先生的长篇小说《落红》再版后,当晚让我和书法家张晓东一起负责给陈彦和杨争光先生送书,晚上九点多,在陈彦居住的小区门口见到他,他因有事坐车出去,在车上借着路灯的微光,给我签了《装台》一书。

4《西京故事》

《西京故事》是太白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霁虹女士送我的一本书,也是陈彦先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17年夏季,韩老师和作家孔明一行,在我多次邀请下来牧护关,韩老师有心人,来时给我带了此书。这本书是他们出版社出版的,后来又做了精装本。

5《边走边看》

《边走边看》是陈彦先生的一本散文随笔集。2012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准确讲,这本书是顺手牵羊得来的。在西安左右客,参加作家杭盖读书会,书架上摆放着好多书,《边走边看》吸引了我,取下来坐客厅的椅子翻阅,后来有个认识的读者抢着要看,就给了她。人多我就把此事忘记了。以为她看完后归还了,结果在回家的路上,她说:“杨老师把你的书给你。”这本书就成了我床头经常翻阅的一本集子。

6《主角》陈彦,从必须抵达到已经抵达


我最早读到《主角》,其实是还没有出版前的稿件,用白纸拉出来装订了厚厚两本。

陈彦在写完80万字《主角》后,身体不适在省人民医院住院了着,用他的话说:“写完最后一个字,浑身一下子瘫了,头昏眼花,脖子僵硬。”能够感受出写一部长篇小说是需要好的身体以及坚强的信念支撑。

住院期间,书画家马河声在雁塔美术馆举办书画展,有个中午我去懒园,马先生说一会陈彦过来一起去看画展。陈彦是从医院跑出来的,生病的情况下,顶着骄阳,来观看朋友的书画展,马先生也是激动万分。这就是友谊!

陪陈彦看完画展,我是充当“摄影师”。下午在大雁塔一处聚会,来的人有著名书法家高亮先生,陈彦先生讲述他创作的过程,多年来一直酝酿,在写完《装台》后动笔,写《主角》仅用了一年时间,却酝酿了多年,创作高峰期,一天写过一万三千字,整个写作非常顺畅,笔停不下来,熟悉的舞台生活,让陈彦写《主角》时没有受到外界干扰,基本上是一气呵成。他从包里取出《主角》打印稿一份两本,给了马先生让阅读。我仅仅是翻阅了一下。那晚上他在我的散文集《出关》扉页留言,写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永远是写作的真理。”喝了会儿茶,他仍然觉得不舒服,在上菜前离开回家休息,说明天要继续去医院,今天算偷跑出来的。

7《说秦腔》

2018929日在曲江书城,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温暖的心灵烛火,不衰的生命力量”陈彦《说秦腔》西安分享会, 邀请了著名作家穆涛先生,读者座无虚席,陈彦先生对秦腔的深厚感情从文字的表达完全能够感受到,他的序言“一方水土养一方戏”能够感受到对中华文化的敬畏于热爱——追问戏剧艺术千年不衰的生命力量,开掘民族传统代代相传的精神谱系,呼唤着凉温暖普通民众的心灵烛火。

那天的晚宴在亮宝楼举行。记得当时是马河声先生的长兄去世后不久,马老为了感谢大家设的晚宴。桌子很大,陈彦非常不喜欢桌子中央摆放的一大束花,让服务人员去掉,然后说:“哎呀,一下子眼前豁朗了,刚才那个就好像面前有一座大山,看不见山的那边。”马河声先生嘿嘿笑:“主要是山那边坐着一位美女你看不见,这下一下子看得清楚。”对面的作家舒敏呵呵大笑,左看右看说:“美女在哪儿?”他们坐一起就是段子手。听得人笑出眼泪。

陈彦先生的低调、谦和超出了我的意料,他总是保持着沉默,思考状,与大家敬酒总是一脸微笑。

这不,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刚刚揭晓,陈彦的《主角》榜上有名。我发微信祝贺,他回复“谢谢您。”让我敬畏。而在获得茅奖之前,《主角》已经获得7项荣誉:20181019日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122日入选2018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1227日入选2018中国出版30遍好书文学艺术类榜首;2019423日入选2018年度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榜首;621日入选中宣部2018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82日入选陕西推荐申报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812日入选第十届茅盾文学奖10部提名。

《主角》为啥能获得茅盾文学奖?我们不妨阅读下面的文字,对陈彦及《主角》的评价——作为一名戏剧编剧,他的作品获奖无数;从剧坛转战文坛,短短几年间,陈彦就收获碰头彩。“感谢生活”,这是陈彦获奖后最想说的话。生活不只是他创作汲取的必要养分,而是托起他文学生涯的全部土壤,从萌芽到枝繁叶茂。

在院团工作近30年,陈彦自认为很懂“角儿”,他们的得与失、聚和散,以及光鲜亮丽背后的无奈与辛酸。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而陈彦努力想让读者看幕后。《主角》就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

很多作家把写长篇小说看为是一场苦旅,而陈彦的写作常常是一气呵成。“我对这样的生活太熟悉了。长期以来,我就有书写戏曲艺人成长的萌动与情愫。”《主角》让他的想法成为现实。他尽量贴着熟悉的地皮,让那些内心深处的感知与记忆,能够皮毛粘连、血水两掺地和盘托出。他相信曾经打动他的,也会打动别人。

如果仅仅写主角的奋斗、成功,那就是一部励志剧了,不免俗套。在陈彦看来,唱戏永远不是一件单打独斗的事。不仅演出需要配合,而且剧情以外的剧情,总是比剧情本身要丰富出许多倍来。陈彦从小切口出发,映射整个历史和社会的风雨变迁,“看起来是舞台,实则是纵声喧哗的时代”。

陈彦一生钟情于戏曲。“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脉,它融入了历史、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每次回头看,就觉得它蕴含无限多信息。”陈彦希望从成百上千年的秦腔历史中,看到一种血脉延续的可能。《主角》中忆秦娥虽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唱了大半辈子戏,但其生命在大起大落的开合浮沉中,却能始终如一地秉持戏之魂魄,并呈现出一种“戏如其人”的生命瑰丽与精进。

“我在写一个角儿的命运史,也是在向戏曲与秦腔这门悠久而伟大的艺术致敬。”陈彦如是说。

——最后我要说,祝贺陈彦先生!生活需要必须抵达的信念,需要《主角》这样的精神食粮,更需要标杆式的人物,让我们感受温暖,享受阳光!陈彦,从必须抵达到已经抵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时光影
后一篇:时光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