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曾经在外航混了十几年的空乘,乘坐国内航空的机会并不多,更不用说长航线了,只有两次。第一次十几个小时的航班,在商务舱,看个电影,睡了一觉,然后就降落了,对服务没什么可挑剔的。第二次试了试经济舱,上座率不足一半,于是一人占了一排四个座位睡了一路,比坐商务舱还舒服。今天的文章咱们不提哪家航空公司,也不挑对错,就是一点个人感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随便聊聊而已。
登机的时候空姐很热情,如果航班上座率不高,从一开始的准备会,空姐们心情就是轻松的,如果满舱,顿感心情沉重。我登机的时候已经挺晚了,这么多年的习惯都是尽量晚登机,只要我确定不会因为满舱连我一个小行李箱都没有地方放。进去那么早干什么,坐在机舱里面大家叽叽喳喳地,听得头疼。我登机后刚坐下,听一位空姐跟最后进来的乘客说今天乘客不满,起飞后您可以换到前舱,坐得舒服些。我一听,哎呦很贴心哦。这时候又一位空姐经过,补了一句:“应该是货舱的货都放在前舱了,所以把客人大多放在后舱,以便飞机的配平,所以您起飞后再换过来吧。”听到这里,我有点蒙,这种前舱比较空,客人多数被放在后舱的情况我当年在经济舱服务的时候碰到过很多次,可从来没跟客人讲过具体是什么原因,因为我只知道是有飞机配平的因素,但是具体的不敢乱说。后来我问了资深的机长,得到的解释是客舱内一般会配平重量,货舱也会被配平,两者并不互相干扰。所以我觉得,如果不确定的原因最好还是不要多说吧,否则会显得很不专业。
机舱门关闭了,乘务长做了欢迎广播,在做自我介绍时只说了她是张女士。。。。。。在外航的这么多年,除了自己东家的飞机,也坐过其它外航的飞机,乘务长做自我介绍时一般都说全名(外国人名字特别长的除外),少数几次乘坐国内航空的经历,记得乘务长也有介绍自己全名,感觉很亲切。这次听到某女士的自我介绍,忽然有了些许距离感,或许只是我个人的感受吧。
飞机起飞了,在向上爬升的过程中,忽然气流有些颠簸,于是机舱内响起了提前录制好的广播:“由于飞机遇到气流颠簸,请您回到座位上系好安全带,卫生间禁止使用,我们也将终止机舱内的热饮服务(大概意思就是这些,不记得具体的广播了)。。。。。。飞机内不可能提前录制好所有的广播,像这种情况下通常就是拿起话筒简短地说一下气流颠簸,希望大家继续留在座位上并扣好安全带。因为这个时候并没有开始餐饮服务,怎么就终止热饮服务了?也许大家听到这里觉得我小题大做,但对于一个在外航飞过十几年,服务精益求精的人来说,这个时候放这样提前录制的广播有点不合时宜。
接下来的餐饮服务,空乘们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工作热情还有微笑。想看看今天吃什么,于是要了一份餐,尝了一口,那叫一个咸。所以乘坐飞机的时候,我一般会带些水果和自己喜欢吃的小点心,上了飞机就睡,什么时候醒来什么时候吃。于是我就把没吃的餐盘放在最外面的小桌板上等着人收走,自己先睡觉了。长途乘机睡觉的时候记得戴个口罩,这样醒来不会觉得嘴干鼻子干。我还会戴个眼罩,如果不想被客舱服务的灯光弄醒。耳塞我会只塞一个耳朵,足以抵挡噪音,又不会错过紧急的广播。八个小时过去了,醒过来的时候发现餐盘被收走了,小桌板依然平放着。如果是我,在收走餐盘,乘客已经睡着的时候一定会把小桌板收起来,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气流来袭,乘客睡得迷迷糊糊地会磕到碰到。
再来说说娱乐系统,正在看一部电影,忽然来一段广播,电影并没有自动停止,还是继续在播放,等广播结束了,还要再回放。前东家的娱乐系统都是随着客舱广播而暂停的,这样就不会发生错过一段电影的问题啦。
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空乘其实也是很辛苦的,对身体是个极大的挑战。我睡醒后,觉得机舱好热,因为在外航的航班上几乎是冻成狗的节奏,客舱温度基本保持在22度左右,以免温度过高引起乘客身体不适。国内航空看来有为国人着想,温度舒适,我竟然是穿着短袖度过的大多数时间。在客舱内溜达,舒展下腿脚,竟然发现后舱一角被围起来的帘子,把几个座椅圈在里面。这个东西我太熟悉了,里面是正在轮班休息的空乘。我的前东家只有在中长航线的时候会用到这种圈起来的座椅休息,时间大概是1-2个小时左右。可是今天的长航线,当班的空乘听说要在座椅上睡好几个小时,简直不敢相信。因为这种长航线,我从来没有飞过没有机组休息室的飞机,没有平躺的床来恢复体力怎么能坚持这么长的航线,怎么能保证服务质量,真替国内的空乘感觉辛苦。长航线上空乘的休息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和服务质量是成正比的,没有休息好,如何提供好的服务。
我是一上飞机就犯困的人,所以睡醒觉航班就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都是当年飞行养下的毛病。那时候要想飞亚洲班就多数是凌晨起飞,所以经常熬夜,看到熟睡的乘客,心中充满了嫉妒和羡慕,恨不得穿着制服都能睡着。所以大概我潜意识里养成了在机舱里不穿制服就要赶紧闭眼睡觉的习惯,那才是最幸福的事儿!飞机降落了,不知道为什么空乘也没有做降落后的广播,就是那些关于当地时间和天气的报告,只播了一段提前录制好的广播,不痛不痒的,觉得冷冰冰的。
以前飞行的时候做降落后的广播总是很有感触,因为辛苦了几个小时马上就要结束任务了,也总算是把乘客们都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了。
因为大环境的不同,文化存在着差异,导致服务流程和方法方式的不同。很多事情也许没有对错,只是哪一种做法更让乘客觉得舒服而已。记得以前飞行开准备会的时候,乘务长让每个人都说一条本次航班上你会怎么做服务怎么对待乘客,我说得最多的一条就是:把乘客当作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他们在航班上你是怎么对待的就拿出同样的热情对待素不相识的乘客。还有就是站在乘客的角度想问题,除了安全问题不能妥协,其它问题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终于可以在脱下制服的时候,肆无忌惮地观察空姐,那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有一种说法:飞行途中,狭小的空间里,乘客总是很容易觉得无聊,那么做什么?看空姐呗,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