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80-79 慕尼黑(A380非正式头等舱首航)

标签:
宝马中心德国咸猪手白香肠啤酒hb |
分类: 飞行日志 |
9月5日 上次去慕尼黑貌似已经是快两年前的事儿了,还是我没来A380机组之前,哎呀,这个时间干嘛飞得这么快嘛。今天临时被安排在头等舱工作,升舱培训这个月中开始,书上的理论知识我是已经学习得差不多了,今天正好在培训考试前先来个实战。头等舱以前在临时被叫或者缺人的情况下也是做过的,但是在A380上可还是vivi的第一次呢。紧张是不会了,毕竟我也是个资深人士了,再说之前在各地参加的展会也有带我们的头等舱私人包间去,所以里面的各项功能我还算是了如指掌的。只可惜我这个起点实在是高了点儿,今天头等舱全满,14个客人;飞行时间又短,只有5个小时45分钟;不知道为嘛楼上的二号门没开,否则应该是楼上的客人从这个门进来后,头等舱的客人往左手边拐,商务舱的客人往右手边拐,这样我们就可以优雅地开始欢迎头等舱的客人,在地面上做各种起飞前的准备工作了。结果楼上的所有客人都从头等舱前面的楼梯上来,结果呼啦啦80号人上了半天,严重影响了头等舱起飞前工作的展开。有人大概要问了,客人入座后不是就等着起飞了吗?乘务员还需要做什么吗?那这里就来讲讲详细的吧。
(独享自己的专属空间,黄色亮闪闪的金属部位都是18K镀金的哦~~)
首先拿到客人的登机牌,称呼着客人的姓氏,“嘘寒问暖”一番客套话后把客人带到他的座位上,接过他身上以及手里需要挂起来的衣服,放进每个人的私人小衣橱里。自我介绍后,问他是否第一次乘坐我们的A380,是否了解私人包厢内的各项功能,如果不了解,就大概介绍一下,然后问他起飞前要喝什么,随便啦,反正是他点的出来的我们有的统统都可以给。然后就是给报纸、杂志,发眼罩、拖鞋和手提袋。然后等所有人都来齐了,就可以开始阿拉伯咖啡和蜜枣啦,最后给毛巾。接下来就是整理机舱,把杯子、毛巾收回来,检查客人是否有把自己的行李摆放好在包间的角落里并用安全带子扣好,检查客人是否扣好安全带,把每个包厢里的零食小篮子收回来,起飞后再发还给他们。这样检查好机舱安全,就要起飞啦!起飞后就要问客人要喝什么啊?需要什么时间洗澡啊?把客人安置舒服妥当,需要用餐的时候他们会叫我们的。因为头等舱全部实行的是随吃随点,不需要大家按照一个时间就餐。
头等舱十个小时以下的航线只有三名乘务员,一名做厨房间,负责准备乘客们的各种吃喝,另外两名乘务员各负责左右一边的七名乘客的吃喝睡等等问题。这才是我的地盘嘛,我的乘客我负责,再不用因为和同事共同负责一个区域的乘客,然后又看不惯某些同事做事马马虎虎地态度。在各个舱位全满的情况,除去做厨房间和吧台等特殊岗位的同事,真正在机舱里面服务的情况是:经济舱的同事每人要负责53.375位乘客,商务舱的同事每人要负责12.666位乘客,头等舱的同事每人要负责7位乘客。由此看来,头等舱的同事最轻松,因此也是为什么越到头等舱,同事们各个变得胖了,心宽体胖,劳动量减少呗。我今天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在全部满舱的白班时候,真不是这么回事。
虽然我只负责七个人,但是客人可以随时叫餐,那就意味着我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啊。这条航线虽然只有不到六个小时,餐单上可是准备了两套餐食的,一套是早餐的,一套是午餐的。客人可以任何时间点任何吃的,只要是餐单上有的。也许有人在吃早饭,也许有人同时在吃午饭,这也是不新鲜的。以前在商务舱哪位乘客不吃饭,我们会很开心地贴上“请勿打扰”地小贴纸,现在我的心情是您赶紧吃吧!因为一般客人无论如何在下机前总是要吃点东西的,与其到最后忙得要死,不如先让他们吃饱。最倒霉的事情就是客人们都在同一个时间一起吃东西,那就要忙得像电子游戏里面的机器人一样,疯疯癫癫地这边送这个,那边送那个,还不能出错。头等舱的工作是要及其用心的,体力上是否累不说,这个心反正是很累。虽然书上的理论知识学得差不多了,但是实际操作中还是很多东西需要问,幸好今天有马来西亚的好友同飞,太好了,不然大家都各自忙得很,总是要问人实在很不好意思呢。
(中间的黑乎乎的东西就是鱼子酱了,说白了就是鱼蛋,一般是鲟鱼的。因为一条重达100公斤的鲟鱼鱼子的产量也就是10-20公斤,因此非常的昂贵。它富含多种维生素、低卡路里、高蛋白,还可以治疗儿童的软骨病,帮助病人术后的恢复。这一盘通常还伴有蛋白、蛋黄、洋葱、酸乳、柠檬、俄罗斯小蛋饼、还有一种专门的melba香脆小土司饼,还要问客人要不要同时来上一杯伏特加酒,这才是一整套完整的鱼子酱服务。你说如果七个人都要吃这个,是不是要花上好些功夫准备,还要嘴皮子不停地给客人介绍)
头等舱一家子德国人,爸爸妈妈,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孩子们都中学生的模样了。这个妈妈怎么能这么年轻呢,开始我都怀疑她是这家子的女主人吗?弄得我一直没好意思和他们试图聊天,询问一家人旅行的情况如何,后来知道她确实是妈妈,我曾一度以为是后妈吧。你说这女人太老了吧,人家以为你是孩子的外婆,这太年轻了,人家以为你是后妈。做女人难!
所有乘客都乖乖地静静地看书、看电影或是睡觉,所以尽管他们要吃饭的时候,吃了这个又吃那个,真的没有什么怨言,因为他们太乖了,巴不得他们多吃点,好几万的头等舱机票呢。但是正好相反,大多数人吃得都很健康,一小份垫垫肚子就好,本来飞机上的食物就是高热量的,经常吃就是不太健康的。来盘鱼子酱,喝点汤,吃个蔬菜色拉就是再健康不过的啦!
我真的是活生生地“走”到了慕尼黑,中间就坐下了十分钟,吃了盘蔬菜色拉,客人们都吃好饭了,也就该降落了。对于今天头等舱首航的我,累惨了!过海关时要检查护照,怎么也找不到了,急死我了,一边翻各处的口袋,一边心里想着奶奶的不要这么点儿背,落在什么地方啊!如果这样,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当乘客立马返回迪拜,回公司见经理、喝咖啡、拿处分啦!后来终于在安全大红手册里找到了,敢情二老板检查过后直接给合上了,我也就忘了拿出来放回护照夹里。虚惊一场!差点还没入境就要和慕尼黑说拜拜了。盖章的帅哥翻看着我的护照,看到了我新办好的欧洲生根签证,问我今天是用机组的名单入境,还是用旅游签证?当然是机组名单了,我这不是穿着制服呢嘛!我都被他搞晕了。
上了德国的豪华奔驰大巴,一屁股坐下就不想动弹了。慕尼黑的天气舒服啊,24度左右,不冷不热,还有小风。虽然累得没有人形了,vivi出去玩的热情是永远不会削减滴,work hard,play hard!入住的WESTING酒店门口有某公司的酒会哦,一群穿西装打领带的商务人士正在外面站着喝酒聊天,这实在是我喜欢的范儿!开始幻想着我混到中间去喝上一杯,哈哈。
(酒店里的蓝色古董车,太可爱了。到底是产车之国,出租车全是奔驰,路上尽是各种颜色的mini
copper,宝马、奥迪满眼都是)
换好了衣服,三位说中文的小朋友就出发啦!从酒店就可以购买地铁票,day pass每张5.6欧元,酒店的员工说三个人就可以用团体票啦,10.2欧元,你看看人家这个服务意识,鼓励大家多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且多人同行节省票据纸张。德国的地铁也是没有人检票的,偶尔有查票的,一定记得要在进站前把票插进地铁入口处的蓝色小铁箱子里validate,表明这张票已经开始使用,否则~~碰到查票的,每人40欧元罚款掏出来!
今天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宝马中心(BMW WELT)。半个小时的车程,中间转一次车就到了,确切地说是在奥利匹克公园的入口处。它有独具一格的双圆锥和浮云式屋顶,一座集新车交付中心、技术与设计工作室、画廊、青少年课堂、休闲酒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展览中心。宝马世界的建筑群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内部设计极具感官效果。您可以在技术与设计工作室感知、认识和倾听宝马技术及设计。宝马世界广场上有一条充满驾驶乐趣的走廊,120多米长的最新汽车展示区向您全方位展现宝马系列产品。在面向七至十三岁孩子开设的青少年课堂区,不仅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更以适合孩童的方式向他们介绍相关技术知识。此外,这里常年在宝马世界的独有氛围下组织举办各种音乐、艺术、政治、经济活动。
(很多可爱的东东啊)
(穿着工作服、带着工具包来体验的德国小朋友好认真呢!)
(踩上油门~~)
(看着就。。。)
(好可爱啊!我刚挑好,另外两个人看见了非要和我买一样的,结果最后一套!看来我可以去当买手,我喜欢的咋别人也喜欢呢?!)
从宝马出来,买了心爱的车,就要去填饱肚子啦。今天要去的地方可是非常有名呢!——Hofbräuhaus(简称:HB) .大厅内清一色硬木桌椅,穹顶上画着巴伐利亚民间传说,伴随着乐手们弹奏的音乐。大老远的就听见了闹哄哄地声音,走进去才知道,这哪里是餐厅,根本就是个大礼堂,人们都在这里吃吃喝喝呢,还有后面的小花园,也都坐满了人。
据说这里始建于1589年,是当时的皇家啤酒厂。整幢建筑最多可容纳5000人;三楼是大宴会厅,可容纳1000人一起欢饮。啤酒屋供应其酿造的HB啤酒。每天都有近万升的啤酒从这儿运往大大小小的酒铺、酒馆、宴会厅以及啤酒园。宴会厅的乐队会根据世界各国游客的要求,演奏各个国家的名曲。由于中国游客越来越多,现在《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了每天的保留曲目。说起中国人,花园里有一桌同胞正全部起立在敬酒,把旁边的老外都看啥了,叽叽喳喳地“研究”着这到底是个啥文化?咋一抬杯子就喝了个精光捏?屋里的装饰别具一格,屋顶有鲜艳的彩画,里面很宽大不时地有钢管乐演奏,为豪饮啤酒的人助兴。还有身穿巴伐利亚服饰的小姐劝买圈圈。同时你也能看到传统的巴伐利亚民族歌舞表演。这里的气氛实在是太适合喝酒啦,德国咸猪肘子、一盘盘的大香肠全部吃起来!这里的人们都时兴喝个1升的啤酒,你行吗?
(这就是传统的巴伐利亚服饰了,手工制作、经磨耐用、酒店里的这套售价790欧元哦,吓死人了)
“饮食使身心健全”,时至今日,慕尼黑的人们还信守着巴伐利亚的这一古老的格言。典型巴伐利亚菜肴正如慕尼黑本身一样,是人们在生活中喜爱的东西。它有可能是早晨的一根白肠加上一片大椒盐卷饼和甜甜的黄芥末,或者一份敦实的肘子(Knuckle)(猪肉或牛肉)配上土豆泥球。作为上午的小食,即第二次早餐而倍受青睐的是白肠(Weißwurst)。白肠及其享受却要严守戒律,它“禁忌听到十二点的钟声”,这是过去那个尚未发明电冰箱的时代的一条清规。佐餐可选松脆的圆圈面包,或者一杯新鲜的白啤酒。
(猪肘子有两种口味,一种是脆皮的,偏干;一种就是这个鲜嫩的原味。我平时是不怎么吃猪肉的,但是这个吧实在是诱人,那味道鲜美的,入口即化一点不夸张!流口水吧?)
兄弟姐妹、叔叔阿姨们,能吃是福,尽情地吃吧!当然之后要注意运动燃烧热量哦。
慕尼黑以其酿酒厂和出产的白啤酒(小麦啤酒,Weißbier)著称。金色半透明的Helles是今日慕尼黑最受欢迎的啤酒,这种啤酒不算古老,始于1895年。而19世纪慕尼黑最受欢迎的啤酒则是慕尼黑黑啤酒,其暗色来自于烧焦的麦芽。烈性浓啤酒(Starkbier)是慕尼黑最烈性的啤酒,酒精度达到6-9%,呈暗琥珀色,有浓重的麦芽味道。
话说这大猪肘子和啤酒是对穆斯林们最大的禁忌,可是他们干嘛假期还都往这里扎呢?人家是来度假吹风逛街购物的。回程航班爆满时,一家子十好几口子,托运这一大车的行李,各种名牌包包左挎一个又挎一个,也就比迪拜便宜个10%吧,敢情有钱人也图便宜啊。
看到慕尼黑街道上的自行车存放处都有公用免费的打气筒供大家使用,看到后觉得很贴心。身边的马来西亚女孩来了一句:“要是在中国,早就被人家偷走了!”一个外国人都知道我们的国情,丢脸啊,这也正是我想说的话呢。
晚上在市中心站等地铁,我们要坐的U4线等了好久都不见出现在电子显示牌上,上面总是显示ab Lehel,Lehel我们是知道的,就是下一站的站名,是不是太晚了,没车了,不能够啊,现在还不到九点。搞不清楚,还是决定找个看起来会讲英文的人问问。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告诉我们:“ab=from,就是说晚上为了节省能源,有重复路线的车都会减少运营,我们要先搭乘同样经过这里的U5线到下一站的Lehel下来,就可以搭乘U4线了。”原来如此啊,我美滋滋地学了个德语词ab,感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迈开大步走起来,等我有了孩子,一到成年18岁,全都扔出去行万里路去!你妈我当年就是行遍了大半个地球才碰见你爸滴,然后才有了你们这些娃!哇哈哈~~
回到酒店天都黑了,自虐疲惫症到极限才睡去。八个小时准时起来,喝着大马买来的白咖啡,听着BBC的新闻。哦~~阿航和澳洲QANTAS签订了从2013年4月起10年的合作协议,澳航将会把飞往欧洲的中转中心从新加坡迁往迪拜,共同发展事业,唉呀妈呀,这就意味着从明年开始大家估计每个月都可能有澳洲长航线了,航班一定又是爆满啦!
回程依然是全满,只是这次换成了阿拉伯的大家庭,小朋友很可爱哦,叽叽呱呱地跟我说着乱七八糟的事情,看见我就嘎嘎地笑,弄得他妈妈都莫名其妙。不过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很有礼貌。一位德国客人问我飞机上是否有爱疯手机充电器,我说没有,如果您不介意可以用我的,他回了一句:“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用一下吗?”好有趣的对话。他们实在是太懂礼貌了。商务舱的客人走上来问洗手间在哪里,告诉他在后面,其实他手边经过的就是一个空着的洗手间,只是原则上是给头等舱的客人使用的。要是其它国籍的人,很多直接就闯进去用了,连问都不问一声,有些拦都拦不住,人家德国人转身就去了后面,严格遵守规定,这是我为什么喜欢德国和德国人的一个很大原因,虽然他们有时候呆板,但是一是一,二是二,质量有保证,品质有口碑。
(把客人们都喂饱了,给自己来个龙虾蔬菜,米饭不吃。大家知道其实吃黑米要比白米饭健康很多哦)
楼下没教养的阿拉伯小孩一直从头等舱前面的楼梯跑上来经过头等舱去后面的商务舱找他家亲戚,乘务长多次警告无果!抓着小孩去经济舱的父母那里,严重警告:头等舱前面的楼梯是不准任何人上下的!(包括我们机组人员,大家都要走后面的楼梯,就是为了给头等舱的客人提供安静和私密的休息空间),我们已经警告过他们很多次了,如果再发生一次,到迪拜后会有警察上机来接你们。这下父母才认真对待起来。如果您管不了那么多孩子,您生这么多干嘛啊?!
(降落之前洗个澡,出了洗手间就会看到墙壁上的流水、鹅卵石、再来上一杯绿茶+姜丝+柠檬片,全身心放松啦,都是vivi亲手准备的呢)
一商务舱的阿拉伯小姑娘到头等舱来,我问她要什么?她说要巧克力奶。我脑子里顿时想起了老妖家的小三同学,整天就是喜欢喝巧克力奶。我认真严肃地告诉小姑娘:“这里不是超市,我真的没有巧克力奶,但是我有巧克力,还有牛奶,你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