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婆婆来了》几个人物的看法(一)

(2009-07-16 07:33:42)

    我觉得这部小说,把主要矛盾放在城乡和婆媳上,这是中国社会的比较突出的矛盾现实。作者抓住了主要矛盾,小说突出了主要矛盾。小说中,各个人物都具有时代烙印的特征,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分析,去认识,甚至可以去找找自己的位置。故事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可以说是中国社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家庭的缩影。现在,很多农村出来的精明小伙找上了城市姑娘,也有城市姑娘找上了农村的富家子弟。这种城乡结合的婚姻还真不少。生活本身本来就存在矛盾,再加上城乡经济的差别,观念的差别,传统中的婆媳矛盾,《婆婆来了》就充满着家庭大战过程中的不息的越来越浓的火药味。我都担心,这部小说,会搅起许多头脑不冷静的人的家庭大战,会在许多家庭中引起反应,会使许多家庭不平静。有的人,不一定到小说中去找“我”,很可能去找自己的对手。这能不一石激起千重浪吗?可,正是这样,人们才可以去深刻地认识生活,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特别提醒新人新家要为即将开始新生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前预料矛盾,正确处理矛盾。我想,这大概是这部小说的良好用心吧?

     先说说婆婆。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劳苦农家妇女,地地道道的封建思想的继承者。她有很值得同情的一面。没有文化,苦苦劳动,死命挣扎着拉起了一群孩子,省吃俭用,口里不吃,肚子里省,勒紧了全家人的裤腰带,供养了两个大学生。传志是全家的“储蓄本”,穷的叮噹响的母亲能不求救吗?能不伸手吗?伸手不也是很有道理吗?

     另一面,她又是封建家庭的独裁者,为了撑起这个家,她练就了能说会道的强硬的霸道性格,可谓家庭女皇。把儿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她的意念中有大家,有小家,小家只能做大家的附庸,要随时听从大家的调遣。儿子的家,就是“我”的家,儿子媳妇都得听“我”的。她在自己的儿子变成人家的丈夫时,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因此,做了一系列荒唐事。太自私了!她认为儿子成了公务员,成了北京女婿,就成了她的摇钱树,她可随时随地摇下她和她的亲友团需要的钱,因她为钱苦了一辈子,她缺钱,缺得如饥似渴,她像一个乞丐想得到金子一样,一味地依纯个人意愿发疯似的求财,她红着眼睛对着猎物——传志。她已经丝毫不考虑传志的感受了。当然,她的红眼也盯着何琳和何琳父母。她更不考虑何琳的感受。她只知道儿子的新家是自己一家的“储蓄本”,不,是银行。她爱钱胜过爱传志.

      不过,我认为,作者对婆婆有些过分丑化。哪个婆婆不是从媳妇走来?哪个媳妇将来不当婆婆?婆媳矛盾的焦点不就是钱吗?不就是经济大权吗?穷家富家不都有好的婆媳关系吗?尽管是少数.多数婆婆还是都能说得过去的,是好的。为什么不能从正面引导呢?我还是担心《婆婆来了》回引起很多家庭的大战。多数婆婆们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家庭矛盾的因素多着呢,何必把矛盾的焦点推到一个穷苦的老太婆一个人身上呢?她身边的其他人就没有责任吗?网上很多人都在骂婆婆,骂小说中的婆婆,也骂现实中的婆婆。这是千百年来谁都没法解决的问题啊,让千人骂,万人唾这个“搅屎棍”,这是用小说引导大家和谐,还是要点火燃起内战?这种婆婆,如果有,也是极个别的。

     天下所有的老姊妹,我们的家永远是儿子的家,儿子的家永远不是我们的家!千万别糊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