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云朵还给天空
(2022-06-05 11:20:55)
立夏之后的这一场雨是从傍晚时分开始落下来的。
早晨的天空稀稀拉拉有几块云彩特别白,不知因为云彩太白显得天空特别蓝,还是因为天空太蓝衬托出云彩的白,那一天,总有一种人间对不起好山好水的感觉,站在湖边看着天上的云彩,水天一色的时候让我想起了梅一诗集封面。梅一说,“一想到你,我就慌不择路,像一条投湖自尽的鱼。”
草越来越绿了,像极了转世的爱情
倘若春天带着阴影
月色便有了黑夜的面容
我踩着黎明的肩膀
学着山峰的姿势
谛听春天最高处的一声鸟鸣
--《春天,我听到高空的鸟鸣》
转世的爱情,是秋天凋零的枯叶是春天生长的草木,秋天地上的落叶有多厚,来年转世的爱情就有多鲜美,这是绝世爱情的模样,绝望且孤傲,像是冬天高高悬挂在枝头的那一枚枯叶,绝不肯随风落在满目灰尘的人间。
梅一很多诗歌都是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说给这个世界听,她是独语者,她的每一首诗歌标题都像一块石子砸向尘世,表达了,诉说了,至于的效果不是诗歌所能把控的。她只是表达者,表达她的发现,她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她的心态柔软,无法抗拒这个时间的每一粒灰尘,可是她一直都能看见,她只想做一个预言家,说出自己的看见,她看见的越多心就会积攒更多而灰尘,她用诗歌清洗自己的内心和身体。梅一的诗歌充当了一个清洗者的角色。她始终是一个清醒的人,这也许就是她在尘世间获得孤独决绝的原因。
雪是开始从山下融化的
你若站在高处,
就能看到复活的山脉
如何循着寺院的钟声
和陡峭的人间
一步步走上云端的
--《立春辞》
为什么山顶的雪最先被阳光照耀,而最先融化的却是山脚的雪,这雪这山或许就是一首诗歌。
雪落时,寺院的钟声也落下。雪融化时人间泥泞不堪。钟声顺着雪融化的地方飘去,飘向山顶,飘向云端变成另外一块云朵。何时下雪,何时下雨,是人间寺院的钟声决定。
这不是禅意,是因果。很多人的雨雪风霜都储存在梦里,在尘世一切都是风平浪静的样子,可那些雨雪风霜在梦中本来的样子是剑拔弩张的,回到现实中总是有意无意避开一些敏感的东西,以岁月静好的样子出现。难道,雨雪风霜也需要带着铠甲吗。
这时候,你会坐在窗前
想起一场雪崩。
或许想起某一个人
戴着面具,穿着铠甲,
像一束北极光,
像床边的驯鹿,
又像,那些年落在梦里的雪,
沉下来的寂寞………
-《沉下来的寂寞》
七零后的诗人血管里有红色的血液,最壮观的时候,被一种情绪所扩张,诗歌为情绪冲锋陷阵,分不清眼泪血液还是内分泌液是体内体最丰盛的年代。在诗歌兴旺的年代,诗人对自己越发苛刻,决绝,包括对文字的应用追求极致极端激荡,而处于诗歌后面的人则是点火者自忍着也是逃跑者。诗人们的阅历担负不起这份责任。梅一用坚硬的铠甲掩饰自己柔软无比的心,用最坚硬的词语说着内心最柔软的话语。就像冰与水,冰在水里,冰继续冻结水,水又想融化冰,最终,分不清冰水,是冰也是水。这就是诗人纠结的地方。
她不是一个人
她在玉兰旁,与一株春天的小草对话
草花开宇不开,玉兰都开了
草是香的
有个地方,有一我
装满玉兰花一般明亮的孤独
好诗人都活的不安宁。人与人,人与这个世界,在某个时空点交汇相遇,却总又在妄想交汇的时候又错过彼此。诗人梅一总是在诗歌中预知还没来到的风,还没准备妥当的雨,落在头顶的枯叶,藏在树叶间的鸟鸣,也许你就是大自然的养子,在人间卧底,看人间炎凉。
玉兰花是胖起来的美人,玉兰花明媚发福的中年女子,美丽且大方舒展,是中年人的模样。每一位有着深情实感的诗人活的都很苦难的,尘世中找寻不道德东西要在诗歌里找到以安慰灵魂中缺失的那一部分。
原谅我吧,孩子
我诞下你,同时
也分给了你,我的一小块伤痕
--胎记
胎记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世界无法消化的遗憾,不慎又被一个人带到人间,或许,胎记是上世的伤悲被爱着的人带到了今世。或者,丄世两个人错过了今世相约投胎怕错过,就以太极互相辨认对方。
一个胎记就是一部传记。可是,谁是破译者呢。
眼睛看不到的绝望,女诗人大概都这样,也许这是诗歌存活至今的一种土壤。内心太多的柔软没有让她的诗歌柔和起来,在内心涌动的情绪里,那些一点又一点的柔软渐渐生成岩浆一般,等待时机,要把那些隐藏多年的激情一些喷射出去,在诗歌中找寻合适的出口,爆发点。女诗人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内心太敏感,接收外来的刺激使得她的诗性得以激发,内在柔软的部分反抗性被激活,变成了诗歌的一部分。
组诗《秋风辞》代表着梅一个性色彩的一组诗歌。冬天枝头的一个个冻柿子,杀死了尘世逐渐堕落的自己一颗子弹。在秋风里,不论曾经有多美鲜艳的外表还是丑陋的内里,蝴蝶只是一个名字,从春天花开到霜降,时间还在,心却老了,在草丛,在花间,蝴蝶翩翩飞来飞去的时候,人心总是起伏不定。很多时候看梅一的诗歌都有一种这样的场面,觉得在一个寺院的上空,有一朵又一朵云彩厚厚的蹲在那里,那云彩上面忽然就有一只鹰向着更高的天上飞去。鹰在飞翔的时候翅膀煽动的风,那是一种情愫,也是向往的倾诉,别离的开始与寻觅的结束。
风吹过细密的事物,路过冬夜,奏响时间的旋律。
你潸然泪下后迎风起舞,一颗露珠
突然抱住花蕊,像大海的苍茫抱住薄如蝉翼的月色。
泥沙俱下的这一世,谁不爱突然打开的悲喜。
这首诗歌里梅一着重于内心的倾诉,渲染着内心的丰富忧伤,梅一是一位能够自我消化悲伤的诗人,她需要在诗歌里完成一次爆发。从这个意义上说做诗人人挺好的,心里的悲伤可以交给诗歌,而不写诗歌的人心里有了悲伤就会有眼泪,是否可以说,诗歌上都潜伏着下雨的云朵。一个人生命中坚硬的东西往往她自己不知道,她自己不觉得,她的那份坚硬扎到别人生疼,它是没有感觉到的,他能感觉到的是外力走得艰难,艰辛,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与她对抗,那时,她会用诗歌反抗这种莫名其妙的力量,所以诗歌就有了淡淡的忧伤,莫名其妙的力量和坚硬的理想。
梅一的诗歌里这种意念的东西特别多。所以,梅一的诗歌中的美一直在颤抖。
你在雪人面前吃掉了雪块
雪人进化为雪人王
岁月盗走了我们的青春
我再没有什么可以给予的
除了在沃野中做一片突兀的白雪花
--《白雪花》
梅一的诗歌总给人一种紧迫感,逼迫感,上一句诗句逼问下一句,下一句又逼迫再下一句。几乎来不及思考,来不及思索,一气呵成,诗歌结束了,问题问完了,一首歌也写完了。直到最后一个字,作者才明白自己再追问什么。她没有让每一句诗歌成文诗歌自己,独立,含蓄,自我。因此,梅一的诗歌不是那一句特别好,特别精彩,她追求一首歌的整体性,独特性。梅一似乎很享受用一首首诗歌逼迫自己,她把每一个汉字打磨成文,成诗,成为一种尖锐的利器,督促自己向前不停歇。快乐是诗歌,悲伤是诗歌,生活是诗歌。梅一是个诗歌是没有答案的。有着新闻记者的特质,追问事件真相。
诗歌没有真相,不需要真相。
狠角色,对自己狠,对文字狠。决绝,单纯,极致,把自己逼到墙角,而后,与诗歌交往,与三千汉字为伍。至少在意念里让自己成为陈子昂。梅一的诗歌也没有性别,没有标签,那些熟悉的字句在她的诗集里有着淳淳的原创味,外力很猛烈,借助于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雨雪风霜,借助于外力向内心渗透,表面看起来她的字句和性情不是那种温柔的类型,也不假装自己是清高的女诗人,正是因为这样,她的诗歌才可以反复读。她对大自然有一种单纯的爱,或许她的某些难以言表的东西吻合着自然现象,看似无意,实际上这是一个好诗人最恰当的定位,站位。
这个世界有点吵,但愿有一处是诗意盎然的地方,可以静坐,独处。天空也需要闭一会眼睛休息一下。
梅一,本名邵敏,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安徽萧县。鲁迅文学院安徽作家研修班学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获得安徽省金穗文学奖,并在国家级和省级大赛中多次获奖。作品在《诗刊》《阳光》《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潮》《延河》《天津诗人》等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