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睛里有最深的海
--品读偲力散文集《清晨》
很久没有为一本书,一段文字有过心疼的感觉,看偲力《清晨》这本书,心疼的感觉一直延续,这种心疼不是心碎,是对作者朴素纯粹的写作方式一种表述。一根破土冒芽的小草,街边一只被遗弃的小猫,一条因缺水而干枯的小鱼儿,一个放学后蹲在孩子街头看补鞋手艺人的场景,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堵住了家门,等等。读着,看着,有时候就会心一笑,看着,看着,心就疼了。就像第一次看川端康成的《雪国》,感觉自己一直光着脚丫站在雪地里,那种心疼的感觉一直在,不消失。
在《清晨》这本书里,偲力的性情是一片平静的大海,她的文字如是自由的清风,平静的大海和自由的清风,它们原本是没有关系的,可是宽阔的大海遇上清风就会巨浪滔天。大海没有料到,清风也不知道,可当它们遇到一起就有了巨浪。很多时候,平静的大海是她的内心,自由清淡的小风是她性情,它们遇到一起就是一个活色生香的人。很早之前看她的文字,初看,觉得清汤寡水,再看,就有了水之外天空的的感觉,看下去,就看到河山水色,有了风格,成了独特的风景,风景中的秀色慢慢渗透到了心底,从此,分不清心内心外的光景,不做完,不爱够,不离去。
偲力的散文集《清晨》共有五辑,《在世间》写的是闲情,以朴素之美吸引人,《经过自己》写的是人情,因人性之美而迷人,《一些人》写的是深情,伤感之美最动人,《自然之声》写的是真情,纯粹之美最为久长,《在远方》写的是乡情,怀旧之美格外遥远。
在寻常日子里,偲力的神情总是温温的,像三月的江南,她写下的文字和她的神情一样也是温暖和清凉的,山河是美的,小溪是美的,江山是美的,沟渠杂草和山野狂风都是美的好的,她那种对人世间天长地久的好特别让人容易产生共情,会让人觉得我怎么这样爱这个世界,当下的这个世界简单又美丽。当她写自己的情感时,她的坦然里有着一入侯门深似海的忧伤,对过往她怀念一次就一笔勾销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怀念,纤毫毕现的珍惜当下的一切,她的文字特别容易感动能够会意的读者。这种感动往往她是不知道的,她也没有沿着感动人的角度刻意去写,她只认真书写自己的内心感受,用最朴素的语言写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感情,人性中热烈的情爱,在她的文字里,生命本真,人性本真,草木一般率性自然而又纯粹美好。
不喧哗,不刻意,不造作,真实,自然,舒展。
偲力这个人和她的文字像一块璞玉,让珍惜的人珍惜,让懂得的人懂得,让美好的人美好。
如果说大自然是一部世界名著,那么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会感受到它的魅力。写到花草树木的时候她的身心就格外舒展,笔下的每一个字符好像都在雀跃,毫无遮掩她对大自然一草一木,一鸟一虫纯粹的热爱,那种热爱直接明了的把大自然中的它们当成挚友亲爱,内心都是满满的怜爱包容欣赏和欢喜,不论是盛开的花朵还是碧绿的青草,也不论是秋日凋零的枯叶还是春天刚冒头的小草,她与它们没有距离和隔阂,自然亲和地融为一体,自然而然她的文字和她这个人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这个时候的偲力最像偲力了。
在写自己日常生活的时候,她又回到自己性格本身,有些羞怯,还有些笨拙,当你在夸她写的精彩的时候,她就像个渴望被夸的孩子既想听到夸奖还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躲避和自谦。
有文字架起的桥梁从而认识了偲力,她出身四川成都,九十年代留学美国,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高材生,硕士毕业后留在那里工作,是业界翘楚,所有这一切,在别人眼里是一份大骄傲,可在她眼里,那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没有什么可骄傲自豪的,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生存技能而已。
《一些人》这一辑是我最喜欢的。在这一辑里,读者与偲力在灵魂遇见,相识,相知,这样的感觉有不识水性者溺水海洋中心的绚烂。佛利达,夏卡尔,萨福,高更,抚摸这些字,仿佛其中的每一个名字,每一个字符都有痛感。我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恍若看到她和那些天才的艺术家们一起挣扎或伤感,爱与忧伤,才华与旷达,骄傲与不羁,他们感同身受。在写这些艺术家的时候,她是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是她的情人,亲人,亲密的爱人,她用全身心的爱爱着他们的才华和艺术气质,人间百态,她为他们的才华所折服,为他们苦难的人生叹息心痛,为他们天才的艺术欣慰,她用真情的文字搭建与艺术家灵魂相同的桥梁,她要用文字分担他们的苦难,分享他们艺术世界的欢喜。她是他们的同道人,同路人。她不急不缓地写着,说着他们的故事,写到最后她把自己写到文章里了,她笔下的艺术家们又从艺术世界来到了苦难的人间,他们每一个人像是秋天的芦苇,有一种保持真诚且落落大方的品相,每当一只小鸟落到芦苇丛时,它的一往情深中总有某种难言的悲伤。在这些长长的文章的结尾处,是急刹车一般的短句子,那是她从艺术的世界走回到现实世界的通道,空旷,简单,遥远。
偲力这个人,她把这世间人的纯碎,人性之美,孩子一般的纯真保护的质地良好,这就是我认识的偲力。她人和文字是一样的,浑身上下没有一件奢侈品,可是,在万千人群里,她就是草木清香的那一个,是贵重的那个人。
分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