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陵江源考

(2021-03-04 17:04:50)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军事

分类: 大文化

嘉陵江源考

             口 汪荣春

嘉陵江在上古时代,上游略阳以上河段实为汉江上源,嘉陵江河源尚在略阳以下。由于向源侵蚀加剧,嘉陵江河源不断向北延伸,产生了河流袭夺,使略阳以上的古嘉陵水和西汉水,成为嘉陵江上源,汉江河源则退居略阳以东,成为现今所见水系情况。这一过程是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中形成的,从古代文献记载中可以察知。

《禹贡》是上古地理著作,相传所记为大禹治河导江的过程。当时四川地区属于梁州。书中在梁州地域记载禹功,以山番家导漾,东流为汉"二语。山番家山位于今甘肃天水之南,漾水即汉江的上源。由此二语可见当时嘉陵江尚未袭夺汉江河源。至于嘉陵江的河源,书中又记有当时西北少數民族和夷,曾沿桓水而进入梁州,而桓水实为白龙江及其支流白水江。《山海经》是又-部上古地理著作。书中《海内东经》对嘉陵江记为出自蜀地的白水,东南至江州入江江州为重庆市上古的地名,即指长江。因此《山海经》亦以白龙江为嘉陵江河源。这一记载,也是嘉陵江袭夺汉江以前的情况。

到汉代《汉书·地理志》记述四川江河情况时,嘉陵江已称为西汉水,即以今西汉水为嘉陵江正源。由此可见,在西汉时代,嘉陵江对汉江河源的袭夺业已完成。

由于西汉水亦带有汉江之名,而且曾经作为汉江的河源,民间世代相传;虽已遭袭夺,但群众对其原来属于汉江记忆犹新。故此后文献记载,往往作一些折中的记述。如晋代《华阳国志》即混汉江与嘉陵江为一谈,视为一河两源,嘉陵为西汉水;汉江为东汉水。同期的《水经)也将汉江上段与嘉陵江上段合在-起叙述, 曾造成-度混乱,使许多研究者作出种种考辨。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承《汉书·地理志》之说,以西汉水为嘉陵江正源,而称发源于凤县的东源为故道水;又因此水经过嘉陵道,故又称嘉陵水。此后唐宋地理文献,亦皆并举以上两源。直至明清,始正式以东源嘉陵水为正源。

现代有关著作皆承此说对嘉陵江干流正源归之于东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记载:“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四川省东部.源出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西南流到略阳县北纳西汉水,到四川省广元县昭化纳白龙江,南流经南充市、合川县到重庆市入长江。长1119公里,流城面积15. 98 万平方公里.上游水急滩多,下游在合川县城附近纳渠、涪两江后,水量大增,横截华鉴山处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温塘、观音)。广元以下可通航。

西汉水。一称犀牛河。嘉陵江支流。在甘肃省南部。南源出天水县寨子山,北源出天水县长板梁子,两源汇合后称西汉水。东流至陕西省略阳县北境徐家坪附近入嘉陵江。长260公里。

白龙江。嘉陵江支流。在甘肃省南部。源出甘、川边境岷山北侧,东南流到文县玉垒附近纳支流白水江后,水量大增,在四川省北境入嘉陵江。长535公里。1977 年建有碧口水电.站。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经济地理》中亦称:“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秦岭南麓,河流从陕西省阳平关流入四川境内,经广元、剑阁、阆中、南部、南充、合川,接纳渠江和涪江,在重庆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120公里。全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其中干流部分8.36 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城面积的52. 25%."

长江流城规划办公室1957年《嘉陵江流城复勘报告》载:“嘉陵江干流发源于陕西凤县东北的秦岭,称为东源。西南流在略阳的两河口与西源西汉水汇合,经阳平关入四川境。至昭化与白龙江相汇,水量大增,平均年迳流由略阳3.4 立方公里增至18. 6立方公里.再南流经苍溪至阆中,有东河自左来汇,南流经南部有西河自右来汇,至合川附近先后与渠江、涪江两大水系汇合,平均年迳流达63立方公里,再继续南流至重庆市汇入长江干流,全长约1119公里。自略阳至重庆间长约910公里,枯水比降约0. 95%0.28%,终年可通行木船,南充以下并可行驶浅水汽轮。

四川省水利电力厅1958年《嘉渠地区水利初步规划报告》载:“嘉陵江干流发源于陕西省凤县东北之秦岭。流经阳平关入四川至昭化与白龙江相汇后(年平均迳流为18.6立方公里),经苍溪至阆中,左有东河来汇,经南部,右有西河相汇,至合川与涪江、渠江两大支流汇合后,平均年迳流达63立方公里。南流至重庆汇入长江,全长约1119公里。自苍溪至合川河道长523公里,枯水比降约0.95%~0.28%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普查成果.长江流域):“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流经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于重庆市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12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是长江中上游重要支流之一。四川省测绘局1981年《四川省地图集》载:“嘉陵江是川江最大-一条支流,全长1100公里,流域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其中70%以上在我省境内。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山地和岷山,其东源又名西汉水,西源白龙江为农业发展纲要上500斤与800斤的分界线。嘉陵江多年平均流量2130秒立方米。昭化以上为上游,河流深切形成峡谷,昭化至合川为中游,曲流蜿蜒且都刻蚀到红色地层之中,形成大量的环形、菌形河曲。下游下切穿华蓥山支脉,造成沥鼻、温塘、观音等峡谷,谓之小三峡"。嘉陵江主干明显,且河曲发育,其枝汊清楚,是典型树枝状水系。嘉陵江两岸农业生产发达,历来是我省主要粮棉产区和丝绸之乡。涪江、欒江是嘉陵江主要支流,分别在合川从东西两侧注入嘉陵江。

四川省水利电力厅1984年《四川省水资源》载:“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山地,上游东源西汉水和西源白龙江两支在广元昭化相汇,向南流经南充地区,在合川县汇集渠江、涪江两大支流于重庆市注入长江。全长1120公里,流城面积15. 8万平方公里,省内面积11万余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696亿立方米,省内产水量为546亿立方米。涪江发源于岷山南麓松潘县境内,全长660公里,流域面积3. 6万余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79亿立方米。渠江发源于大巴山南麓,全长667公里,流城面积3. 9万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23亿立方米,省内产水量202亿立方米。

综上所述,现代文献中多以东源为嘉陵江正源,沿袭清代习惯。实际上,东源自陕西凤县经徽县、略阳、宁强入川,至白龙江汇口处的昭化镇,流程391公里;而白龙江全长约550公里,远长于东源,故古代以白龙江为正源有一定道理。再者,西源西汉水全长约282公里,而东源至西汉水汇口处流程仅约183公里左右,亦短于西源。因此,定东源为正源,除因源;头处曾有嘉陵谷之名,主要以流向较为顺直且为南北交通要道之故。水利部门记述嘉陵江,东西二源并称,并不特指正源。

(摘自1991年四川省水利厅编撰的《嘉陵江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