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2009-06-03 22:02:03)
标签:
一理兰亭集序山水谢安杂谈 |
分类: 大文化 |
晋代的谢安,诗文不多,不知是做的不多,还是传世不多,最著名的两首是33岁时参加王羲之举办的兰亭集会时所作。
作为文学史上一次著名的文学沙龙,间接促成了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兰亭集序》诞生的集会。
我们必须详细地说明一下。永和九年的三月三,公元353年。会稽郡山阴之兰亭,群贤并至,畅谈人世哲理。名士们沿小溪而坐,将盛满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让它沿着溪水漂动,漂到谁面前,谁就喝干这杯酒,然后赋诗一首。做不出来就罚酒。这就是有名的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此次聚会共得诗37首。王羲于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千古一序《兰亭集序》由此诞生。
谢安罚酒两次,赋诗两首。
其一: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其二: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森森连岭,茫茫原畴,逈霄垂雾,凝泉散流。
谢安的诗语近玄言,与他的广袤心胸济世之才比简直不算什么。诗文于他不过像众多锦衣里的一件,不是特别惹眼,然而任何时候穿出去,也都不会失了身份。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是说天下万物都遵循着那自然之理,长寿的彭祖和早殇的小孩,又有什么区别呢?这完全是庄子“齐万物”的思想。
对人对事,谢安一直是贯彻“齐万物”的思想,讲究“顺应”,就像有人总结谢安说的,该他得到的时候,他就得到,该他牺牲的时候,他就会去牺牲,总是一种顺应的态度。
谢安的心态是谢道韫最了解,谢安去世之后,有一回桓玄(恒温的小儿子)问谢道韫:
谢道韫回答说:“对亡叔来说,出山和不出山,又有什么差别呢?”
这位咏絮才女果然不负叔叔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欣赏,闲谈之间,道破天机。而她也是谢家子弟中风度思想最得谢安真传的一个。乱贼当前,临危不乱,冷静应对,竟使得乱贼退却,保住了王家子嗣;寡居之后,深居简出,支撑门户,不没家声。
我理解的谢安,他不是一个誓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他甚至不在意是否名垂青史,因为无心,所以没有太强的欲望去激进,能够调节自己去顺应,将一切都做到无懈可击。自自然然做了济世贤臣。归隐和出山对他而言没有质的区别,他是遨游天地间的清净散人,遇到好事坏事,好人坏人亦没有分别,他当流连山水,有时险峻,有时娟秀。轻舟飘过,山水自是山水,他仍是他。
别人心思惴惴,济世安民,于他却不过是恰逢其会,游戏人间罢了。【作者:饮水思源】